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青春记忆征文稿精选3篇

青春记忆征文稿精选3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4 12:52:53 | 移动端:青春记忆征文稿精选3篇

青春是每个人都在怀念的时代,不论是青春时羞涩的暗恋,还是与朋友无话不说的友情,亦或是与老师同学辩论问题的样子,都是令人怀恋的,关于你的青春记忆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青春记忆征文稿精选3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在喧哗的尘世中,许多人离开久了,实在难以勾起对他的些许回忆,因为他们太平淡了。而有的人则不然,他能在你思维的空间悄悄地不时冒出来,让你念念不忘。我的启蒙老師虽是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但他却难以让我忘怀。

初识老師时,是在一个初秋的黄昏,桔红色的晚霞铺满了半边天,白天的燥热退去,蛐蛐开始了歌唱。我和几个小伙伴正在玩着跳圈子的游戏,只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背着一卷行李走到我们面前停了下来,温和的问道:“小同学,你们的学校在那儿?”我们只顾打量着面前的这个陌生人,都没有回话。陌生人啾着我们又笑问时,我们才如梦方醒,怯怯的问道:“你是新来的老師吧?”陌生人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我们族拥着把老師送到了学校。

第二天吃过早饭,父亲牵着我的手刚走进校园,老師就迎了出来。只见他一身布衣,膝上还打了两块补丁,面带笑容的问道:“是来报名上学的吗?”父亲作答。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昨天是你把我送到学校的吧?”我点了点头。从此,我和老師结缘,是他开启了我的懵懂,把我带上了求学成长之路。

老师姓张,早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校,虽是个乡村教師,但他思想进步,热情呕歌新社会,传播新思想。在新中国成立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后,他怀着对被压迫婦女的同情心,为了唤醒婦女婚姻自主的自觉性,他极积投身到宣传婚姻法的热潮中。村中有个叫史更梅的婦女,在12岁时父母双亡,被迫嫁给一个叫二拐子的人做了童养媳。此人家中穷困,以放羊谋生,因一次逃兵役,被枪打断一条腿,成了残疾人,从此日子过的更加艰难,心里扭曲变态,动不动就发脾气,打村骂人,成了村人眼中的“惹不起”。回到家后,史更梅简直成了他的出气筒,一天没有三顿饱饭,却有三顿饱打。非人的家暴,就像沉闷的雾霾一样罩在这个赤贫家庭的上空,压的更梅连气都喘不过来,被折磨的皮包骨头,痛不欲生。老師得知史更梅的身世和遭遇后,经过走访了解,怀着对旧式婚姻的憎恨,对史更梅不幸婚姻的同情,他以史更梅为原形,熬了两个通宵,创作出剧本《史更梅》,由他自导排演。在上演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吃过晚饭,聚集在戏台前,在明晃晃的气灯照射下,人头攒动,吵杂声顶沸。一通开戏的锣鼓敲过后,当扮演史更梅的角儿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史更梅开口唱道:“史更梅在碾房,自思自想,遭不幸二老早逝,更梅我像一株枯草,在寒风中倍受煎熬,被逼无奈,给二拐子做了童养媳,如羔羊入了虎口,受虐待暗无天日,叫苍天开开眼,快帮我逃出这人间地狱……”。此时,扮演史更梅的角儿两行清泪掉了下来,引的台下一片唏嘘声,更有平素和史更梅交往情深的姐妹,不禁掩面抽泣了起来。演出结束后,来看戏的乡领导握着老师的手,连连夸奖说:“这出剧编的好,乡政府一定要为全乡的史更梅做主,讨个公道,早日摆脱封建婚姻枷锁,还她们婚姻自由。”没过多长日子,在乡政府的干预下,史更梅终于获得了自由身,和一位矿工结合,组成了新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老师也成了名人,来找他学戏的,索要戏本的人络绎不绝。那些日子,清静的学校也变的红火热闹了起来。

张老师在教学上极严,从不马糊。每天上午到校后,他就让四个年级的20几名学生在地上自觉的排成一行,一个接一个的走到他面前,把书放在教桌上,然后背过身子,背诵昨天教过的课文,如果你背下了课文,就让你去予习功课,写仿子(练写毛笔字)。如果你背不下来,就留下,站在讲台前,拿上书再去背,直到背会为止。因此,学生都很怕他,生怕背不下课文被罚站。那天,大个树儿又没有背下课文,被罚站在教台前。中午放学时,他和我走在一起,耷拉着头,低声的对我说:“我想了一个上午,这学我不想上了。经常被罚站,还不如去帮我爹种地呢。”我说你也不笨,只要用点心下功夫去背,怎能背不会课文呢?他苦笑着说,其实我也想背会,可就是记不住,也许我就不是块读书的料,你不要告诉老师,下午我就不来上学了。那个下午,大个树儿真的没来上学。第二天上课后,老师很惋惜的对同学们说:“昨天晚上,我去大个树儿家,说了一大马车好话,劝他来上学,可他就是不答应,我已尽力了,各人有志,只好随他去了。”老师做出很无奈的样子,显得忧心重重。

春天到了,校园里的两棵大杨树长出了新叶子,油光闪亮,绿生生的,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似在唱歌一般。那天上午,我和几个同学趴在杨树下,用青草的叶子从地上的小孔里钓萤火虫玩,每钓上一个,就趕紧装进空墨水瓶子里。正玩的开心时,张老师摇响了上课的铃声,我们一窝蜂拥进了教室,坐定后,老师面带微笑的对我们说:“乡里捎来话,说是让我给写《护林公约》牌子,大约有十多块。写牌子得需要不少墨汁,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同学们同意吗?”大家齐声应道:“同意!”老师高兴的说,那就开始研墨吧。话音刚落,只听教室里就像春蚕吃桑叶一样,一片沙沙声。经过同学们的积极努力,老师放在讲桌上的那个大海碗很快就盛满了研好的墨汁。老师十分高兴,立即让我和另一个同学将一块护林公约牌子抬进教室。只见老师挽起衣袖,精神抖擞的提笔饱蘸墨汁,一气呵成“护林公约”四个大字。老师以隶书见长,字体端庄典雅,古扑厚重,备受人们推崇。老师一边写,一边给同学们讲隶书“蚕头燕尾”的运笔起势,在不知不觉中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具体生动的书法课,使大家在半懂不懂中感受到了中华书法的精美,至今让我难以忘记,成了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

岁月沧桑,母校早已被拆变成了民居,可每当踏上这片故土,我总会佇立在校址前久久凝望,心中发出阵阵感慨。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藏着我的梦,留着我的情,还有张老師的音容笑貌。

篇二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灵石县的一个大村庄,依山傍水、南北通达,一座座砖混结构的院落拾阶而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据说是曹操当年攻打袁绍驻扎军营的地方,因此得名军营坊。

宽阔平坦的108国道穿村而过,把秀丽的村子装点的威风凛凛。村子距离镇上仅有五里路,交通发达。

我家的老院子处在岩石砌起的半坡上,方方正正的院落,大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用大块石头垒成的护墙把院落高高举起,石塄扶手又高出院子地平面一米多。从我记事起,院里成群的孩子们经常爬在石塄上向外张望,对面铁路上的火车笛声长鸣,汾河里的流水绵绵悠远,河滩地里的庄稼油绿成片,生机盎然。

那时,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坡下的108国道。小吉普一过,一定是县里大官坐着的。每年冬天,绿皮卡车拉着大批戴红花的入伍新战士驶过,这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我们高喊着:“解放军叔叔好!再见!”他们回应着:“小朋友好!再见!”听起来也很激动。毛驴车、马车是大路上最常见的拉货工具,车主吆喝一声“嘚驾~”,驴马飞奔起来,路上随即留下一行行粪便。南来北往的男女老少背着家里女主人做的背包,有空有实,轻重不一,行走在大路上,或去镇上购物,或走亲访友……人们你来我往,陆陆续续,姿态各异。相同的道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目的,终究都是为讨取生活需要的。即使南同蒲线铁路隔河相对,村里好像也没几个乘火车走出去过的人,活动范围一直是两条腿能够丈量的十里八乡。看着过往的行路人,小小的心灵常常会引起一些波动。我想,长大后我要走出去,到镇上到县城到太原,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那么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哪里呀?我却没有一点概念。

记得小学一、二年级时,村里在县城或镇里上班的工人家庭大多数都有一辆自行车,我爸爸每天往返到矿区上班,也有一辆自行车,抽空学习骑自行车成为我和三姐的一项上瘾活动,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从未说过疼字。三年级时,我就学会了骑自行车,但父母从没答应过我们骑车子出村,去五里外的镇上玩、十里路的姥姥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路。

家里兄妹多,父母有好多事情做,孩子们的抚养都是粗放型的,这反而给了我们独立行动的自由。放学回来,特别是放假的时候,村头村尾、山顶野壑,整个村子的地域基本踏了个遍,有些外村里的核桃树、酸枣树之类都记得清清楚楚,秋收季节一定会赶早过去摘个新鲜。去镇上玩耍也是常有的事,从来也没记得告诉过母亲。有时邀伴,有时一个人独立行动。去镇上买个冰棍、逛逛商店等,也算饱了眼福。进商店并没钱买东西。跻身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到店里的哪块花花布和自己的衣服一样时,就会很兴奋,就会有一种存在感,这次小旅游也显得很有成就。

我的初中和高中是在县城住校就读的。离开父母,一切难题都得自己解决,个人的人生道路开始由自己书写,那是我的人生中一段非常难忘的岁月。从村子到县城到学校,无数次的往返,步履比儿时的撒欢难了许多,生活虽苦,却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坚强女孩。踏实的脚印稳健有序并伴着辛勤的汗水,换来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实现了儿时走出去到太原的梦想,给我往后的生活增色添香。

婚后生活属于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混合状态,经济问题、复杂的人际交往、工作中的一波三折、带孩子的辛苦等等。心不再单纯,肩扛抚养孩子、料理家务、干好工作等多重担子,有时甚至感到难以承受。因此,更加体会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坐上火车出门的时候,脑子里突然会冒出一种想法:火车要是没有中转站,一直一直走多好,我好轻松自在地入梦,笑着醒来,一眼望去是茫茫沙漠或无边的海洋,一切杂念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回头看看,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儿时并不是生活中没有困难,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地又简单,遇到一点点挫折会绕道而行,父母又为我们扫清了生活障碍,日子过起来自然轻松愉快,这种没有任何责任和负担的美好日子,是我们人生中最向往的生活。

林清玄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让我们重拾童心,洗去凡尘,漫步岁月,活出自己的清欢流年。

篇三

那是在九O年春夏之交,经过3个月的新兵连军事训练,我和另外的几名女战士被分到了一个旅部,这个旅部坐落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郊区,环城路就在旅部的大门前经过。

我学的专业是有线通信,开始被分到旅部直属通信连总机班当话务员。但是没过多久,我被调到了旅部机关,做资料员。

机关里的女兵和连队比起来相对舒适很多,一周只出两次早操,也没有那么多的训练科目和活动,自由时间比较多,是连队兵所向往的,所以我也很高兴。我和小杨、小杜住在一起,她俩是打字员。

我们的宿舍在四楼,是原来的电教室,很宽敞。透过窗往下望,前面是几棵梧桐,再前面是高高的院墙,墙外就是那条环城路,路的那面是老百姓一片片的水田。

也许,一说到女兵,就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一个英姿飒爽、活泼可爱,又无忧无虑、清新如兰的公主,生活一定快乐。但是有谁又真正走近过她们,懂得她们;又有谁知道她们心中有多少的困惑啊!

部队的纪律很严格,尤其对女兵管理更严。条令条列明确规定:女兵发辫不可过肩,不许描眉,不许画眼,不许涂口红,不许扎耳孔,不许留长指甲,不许染指甲,不许穿高跟鞋,不许嬉戏,不许打闹……等等好多。哦!更不许谈恋爱。反正是女孩子喜欢的,都不可以做。唯一没有被剥夺走的,是我们的“蓝裙子”军服,这也是我们女兵们的唯一标志。因此我们酷爱我们的蓝裙子,我们也就成了军营里的“蓝裙子”。

南方的夏天来的很早,高高的院墙内早早的就飘起了蓝裙子,这给纯绿色的军营又添加了新的色彩。

面对那铁的纪律,我们这些“蓝裙子”们是异常的“乖巧”。我们躲在宿舍里看书,把喜欢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就连《红楼梦》厚厚的一大本我愣是看了两三遍,于是就喜欢上了那可怜楚楚的受气包子林黛玉,现在想想都好笑。席慕容的诗句在耳边不停吟诵,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诌出几句发酸的句子。港台歌星谭咏麟、王杰、伍思凯。还有童安格那伤感的歌曲在不停的唱,歌曲熟悉的前奏一响,我们就开始大声的唱,根本不用听里面唱的什么,也保准不会走调。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不是我们在唱歌,是寂寞在欢畅的歌唱……

午饭过后,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斜洒在床上,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偶尔传来前面水田里鸭子的“嘎嘎……”的叫声。我们常常就这样伴着这些进入午休。我会经常做一个美梦,也许又回到了家乡,也许回到了亲人的身旁,轻倚着妈妈的臂膀,妈妈会轻轻的为我梳理头发,仔细的端详我是不是和原来一个样。每当这时,悠长的军号会把我们唤醒,醒后我会含泪自语:“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想妈妈……”

高高的围墙锁住了我们身,却锁不住少女的思绪和情怀。不知是谁从哪里弄来的红豆,我把它放在手心,小心仔细的观察把玩。这生在南国温润圆融的红豆子哦!它有什么秘密?怎么会又哪么多的人因为它而牵肠绕肚,受尽相思之苦?于是我在想:我的另一半到底是谁?我的这粒红豆将来又该给谁?我又该思念谁?还幻想着在一个雨季,和梦中的他偶然相遇,他微笑着牵我的手,为我撑起一把粉红色的小伞……就这样,好久望着远方的云,发傻发呆……

晚饭过后,是我们盼望的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可以走出高墙,去市区看那霓虹闪烁,听那流行的歌曲,品尝那诱人小吃,购买可爱的毛绒玩具。如果有可能,顺便还可以买上一朵玉兰花,回来插在蚊帐上(那里是一年四季挂蚊帐的),让那幽幽的一缕清香伴着入眠,第二天把它夹在蚊帐撩起的门帘处,是那样雅致……

记得有一天晚饭过后,我们还像往常一样,去了街上。闲逛了一会儿,就去一个小摊吃了一些烤豆腐,然后就回军营。回去的路要经过一条很长很长的胡同,胡同内没有灯,很黑,我们走着走着感到有些不对,后面有人跟着,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那人也加快了。不好,我们感到事情不妙,相互示意了一下“跑”!于是我们拼命跑,一口气跑到了旅部。门口有持枪荷弹的哨兵,知道他是不敢追进来的。等到了宿舍,吓得心还扑腾扑腾乱跳,几乎快要吓哭了。自那以后,我们大约好久没有迈出大门一步。高墙外的世界很精彩,但面对那高高的墙和外面那多彩的世界也有着些许的无奈……

晚上,有时候我们就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旋律在耳边萦绕着……是的,我就在祖国的南疆,背后是我的亲人和祖国,我们正守卫着亲人安定和祖国的安宁。这时,柔弱的心底突然会升起一种崇高的情愫,立刻感觉自己刚强了一些,也勇敢了一些……

日子就这样在紧张和快乐中一天一天走过……

开花的季节,如花的年龄。很快,转眼三年就过去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火热的军营。留在那里的,是我们难忘的成长历程和磨炼。现在想想,当初的困惑也不失为一种美丽和一种收获,令人终生难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青春记忆征文稿精选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19931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