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这是世界的定律,没有有可以逃脱的了。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我们要活出自己的姿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人生的优美散文:来日方长并不长,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秋的气息渐浓烈,借着清晨的凉意徒步去寺里,去感受佛界所带来的微妙之处。
小灵寺并不是在深山里,踩着轻灵的步伐,很快便能到。空灵的佛曲萦绕整个村落,一路上静听那禅音悠扬飘渺,能让你的心不染半点红尘。
然而,今日来倒有些许不同,往日宁静的寺庙在今天却是非常热闹。我怀着十分好奇的心走进大殿,只见十来个穿着袈裟的僧人在诵经,这在寺庙并不出奇。正在我准备踏出门时,便有许多香客纷纷而来,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十分诚心的跪拜。许是被他们的真诚感动,我便也同他们做起了相同的动作以祈求平安。经过一系列仪式后,大伙都散去,剩下些许老年人对着大殿嘀咕着我听不清的话语,我无去在意,因为这在民间是再寻常不过的。
小灵寺平日里并不会像今日这么热闹,据我所知,这里只有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师傅与那师傅收养来的残疾孤儿。那时候方圆十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夸赞那师傅年轻英俊,偶有未出阁黄花闺女偷看完,满脸通红,连叹惋惜。对于师傅的身世,也有不少人津津乐道,那师傅出生在一寻常家庭,他的出生说来也出奇,据说出生那天,整个村庄瞬间乌云一片,倾刻间狂风暴雨。
于现在看来不过是巧合,但因民间的风俗甚多,相信鬼神的也不少,老一辈便断定这孩子是个祸害。因为父母受不了外人的舆论,在他四岁那年半夜便把他流放野外,且当自生自灭罢,却不料第二天清晨打开家门,只见他眼神呆滞站立在家门口。这令乡里老少更觉出奇,后来不知啥原因辗转到这寺庙做了掌门师傅。
那时候听到这故事倒有几分耐人寻味,且当趣事罢。然而哪有那么多神奇古怪的事儿,更多的是觉得那前辈们愚笨。
第一次来那是几年前的春天了,那时候木棉飞满地,师傅收养来的孩子拿着比自己高半截的扫帚正打扫着,每一下都显得那么吃力。而他本人在大殿内做功课,眼睛微闭,嘴里嘀咕着我听不懂的话语。那时我不过也就十六岁,不谙世事的年纪,却能觉察出那僧者眉宇间的不平凡,眉眼间的英气是如今荧幕上的明星所不能比拟的。
没来之前偶然听过他的生世,更觉这师傅并不是平凡之人,那时只想到底什么原因,令他远离凡尘俗世,日后会不会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样厌恶了佛界的枯燥而逃不过红尘的儿女情长备受众人的舆论而选择隐姓埋名?一切的红尘情缘,想必在他选择皈依佛门时早已认定了这是作为一名僧者的宿命。
今年六月份再次来,那时正植荔枝时节,同朋友俞华过来祈福,望自己在高考之时博得一取。
寺庙外的荔枝树果熟茂盛,师傅见着并招呼我们过去摘,见师傅这么热情也没不好意思之意,随手摘来便吃。那时候的荔枝并不完全成熟,略带几分酸意,但却也觉得甜蜜。
师傅并不是热情之人,许是这些年常来,才会这般对待。庙里的孤儿偶不听话也会被叫去罚跪,面壁思过。对于收养孤儿,邻村许多老一辈对师傅的品行是赞不绝口的,批评孩子时候像一位慈父对幼小孩子的训导,虽是吃斋念佛之人,但如今有这般心胸的人,着实不多见。
与师傅接触时日并不多,但其生性令人觉是良善之人,这概是作为一名憎者该有的品质。
然而,今日来倒有些许不同,憎人诵经的仪式歇息完而又继续,反反复复。我终于按耐不住拉了一位阿婆问今日的特别仪式有何节目,才得知今日是师傅西去的第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仪式。我不禁心儿拔凉,同师傅不算深交,但对他略有几分赏识。
至于西去的原因,寺里吃斋念佛的阿婆也说不清,只知生了病,待人们发现时已是不省人事,后来也就安安静静地离去了。虽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用在这位年轻憎者身上着实令人惋惜。这该是他的宿命,出生时以何种方式到来,最后也以何种方式离去。他的一生没有传奇的故事,有的只有陪伴他的檀香、木鱼、钟鼓,还有他收养来的孤儿。至于孤儿现在流放于何处,阿婆也说不清被送养到哪个寺庙,只愿他健康安好。
秋的气息渐浓,给这超度憎者们渐添几丝悲意,寺外枫树上的叶子飘飘欲仙,偶有一片飞落而下,亦如他衣着袈裟的模样般离去。
“师傅短短一生,亦令人有缅怀之心,想必归去自有他的宿命,一生简朴良善,若归去能够到佛界向往的极乐世界,也算是给他最好的回赠”。一位阿婆喃喃道。
依稀记得上次走之时,师傅欢笑送客,“下次有空多来喝茶”,这是听到他的最后一句。只是来日方长并不长,许多的光景于别人看来,不过几载光阴几场花事,人生在世稍不留意便已是天人永隔。
世间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又何来朝暮花好月圆?对呀,人生百年不过殊途同归,最后剩下的唯有那一抔黄土将恩怨埋葬。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