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美文欣赏:天下汉关

美文欣赏:天下汉关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5:14:50 | 移动端:美文欣赏:天下汉关

岁月纷飞的年代,被席卷的汉关也只剩下断壁残垣,太多的美好掩埋在风沙之中,无人知晓。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美文欣赏:天下汉关,有兴趣的可以去那里看一看。

    如果历史云烟再厚实一些,地处“两京古道”的汉关,也许真的就灰飞烟灭了。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一直以为长安月色是丝路最东端的,后来才知洛阳月色才是最东端的,而汉关就雄立在它们中间。

    汉关在岁月长河里茕茕孑立,却将一条万里丝路卷在手心。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前临涧水,北抵黄河,自然有十足的底气。它像一盏不停闪耀的灯火,二千多年来从未熄灭。

    “耻为关外民”!西汉将军杨仆把设在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倒没有料到,一份家国同在的念想,竟为故土留下一座雄睨天下的关卡。

    关卡存世不难,难的是仅凭一块块垒砌的砖石就能在历史里站成砥柱。兵来将挡,乱来关阻,铁骨铮铮的画卷一次次在这里舒展。

    无论关卡存不存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与这片山水结下了深厚情谊。那份霸气还在无数场折子戏里,有板有眼地散着余韵。

    因为汉关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上,商旅不绝于途。历史关于这些记载少之又少,是记载毁于一场战争,还是丢于一次离乱,永远是一个谜。

    它与它的王朝一样,在风雨飘摇中前行。期间,汉关发生过什么?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这样也好,可以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场文化之旅,可以了解这座千年雄关的风情。走进它,许多悬念也许就有了水落石出的可能。倘若参透,说不准就是一个意外收获。

    一种寻古情结,令人想去看看汉关。

    凛冽寒冬,我穿州过府,从西而来,向东而去。

    一抬头,所有的时光都远了,汉关面前摆满了英雄帖,似乎有许多人与它邀约。

    前朝飘浮的遗风,在岁月长河里刮累了,最终歇了下来。通向关门的小路旁,满是苍翠竹林。上空,一只鸟儿缓慢南飞。

    洛阳、长安、阳关、玉门关、酒泉……一个个地名挟裹着寒流向我涌来,它们似乎说好要在这里聚集,推选一位服众的盟主。

    这里,盘马弯弓的英雄踏着阳光走过,定然回首过写意的苍山。高阳瑟瑟里,我也不得不被卷进历史的漩涡,然后追溯、咀嚼、反刍。

    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顶顶桂冠接踵而来。

    在汉函谷关遗址前,我能想象得出当初的雄伟,以及连带一个个王朝的盛华与威严。这绝不是一些人心目中的有形废墟,它内部隐藏的光芒早越过了起伏的山峦。

    生怕汉关在岁月的长河里遗失,大唐诗人王昌龄早早就将它请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里。这不仅是一种时空意义的定格或地理概念的固化,而是结结实实地烙进人们心中。有时,诗词的生命力远比那些坚硬的砖石来得久远。

    走过竹林,需经过一座小桥。过河之后往东便是古道路。依山而建的石路上,那些车辙依旧。我俯下身来触摸,仿佛汗水余温还在;贴着石壁聆听,行人的脚步声似乎在回荡。古道路曾被浮土掩盖,最终被一次洪水冲了出来。所谓历史,本来就有许多意外。

    在关楼东二百米处北侧,断崖上有石刻题记,虽有残损,“上元二年十月”、“王”、“赵”等姓氏仍清晰可辨,也许这些字里就隐着一段凝重的历史。古代文史的壮阔,就由这些带有灵性的符号汇聚而成的。这些字钩沉出历史的醇厚,还转折出生命的凝思。

    小桥往西是一条直抵函谷关的小路。前方是汉朝迎接客人的接客厅,它蕴含了一种古老而明亮的情调。天蓝之下,四周恬静而自然。

    保卫外城墙的官兵,在阳光单薄的锋刃上望着前方。因为执着,所以目光如炬;因为兢业,所以栉风沐雨。岁月长河里,千帆过尽,流水兜住了一声声喟叹……可人们早忘了他们的姓名。毕竟,人间烟火总比历史长的。

    出入此关,唯有从城门通过。不知当年的守关人,那时如何生活?是一直吃粮当差,还是回家安享田园?只有光影在山冈上移动着悬念。这里,似乎所有的干戈都化作了玉帛。阅读汉关,还需潜下心来,从一石一木一字开始。

    于是,沉睡千年的遗址醒来了。

    一个人与一座关相遇,时间自然会慢下来,我与遗址也慢得只能四目相对。

    遗址的确似一位沉默的老人坐在料峭寒风里。许多坍塌过的物件,在视野里砸出令人生疼的叹息。瓦当、陶器、瓷器、铜器、钱币……无一不在诉说匆匆的时光。

    人总会怀旧的。那么,怀旧的是粗心的山水?是散了架的推车?还是腐朽的王朝?云纹瓦当、“关”字瓦当俯首皆是。第一次出土的“安世万岁”瓦当,更将曾经映照的时光反射出来。

    这里曾是一处狭长的小型城邑。城墙、道路和建筑遗址无不在证明着。有了遗址自然能还原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车辚辚,马萧萧,好像又回来了。

    活字印刷品、军抄状、账籍、告牒、书信等从来不说话,相互之间都以手语沟通。在光线有些暗淡的室内,出土的物件与我近在咫尺,却隔着上千年的沧桑。

    历史之门关不住曾经的浮华。在千家岭周边就发现烧窑十九座,这足以说明汉函谷关规模宏大。从物质的角度来讲,再没有什么比发现遗址更有价值了。它从感官向内心传递一种沉甸甸的震颤。

    汉雨唐风至今仍在四周轻轻飘着。逝去的灵魂又穿越回来与遗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我仰首两层关楼。它敞开胸怀,十字四面洞开。关楼上的士兵还在俯视日影,怀想故园。他们痛或者爱,都缄默不语。

    千百年来,这里过了多少人?权贵、商贾、僧人、征夫、诗人……不枚胜举。关额题着“汉函谷关”,笔力遒劲,字体雄浑,是康有为手笔。对联,既是一处关卡对自身的总结,也是盛世未央的起点。“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嵌在东门;“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就落在西门。这些汉字伸出的棱角,还是戳痛了我的眼睛。

    抚摸冰冷的墙砖,我走上寂然无语的关城。眼前“鸡鸣”、“望气”二台,更壮了汉关运势。

    汉关历尽风云战乱,毁坏了多少次就重修了多少次。一野枯黄,让想象里那些翘起的飞檐,有了更高挑的眉骨。

    关楼四门也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我撇去浮沫与血污,字字璀璨夺目。那么,对联又表达了怎样的风景与气度?

    我分明看到字间火星迸射,彩蝶纷飞。这份大气磅礴里,我还看到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在著述它的《道德经》。毕竟,天人合一是人的最终归宿。仿佛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切又隐进飘渺烟尘。

    历史已然过了,到哪里去寻曾经的踪影?汉关却在一次次轮回与喧嚣中,沉淀为财富与荣耀。此时,我的心也融入了这雄沉的汉关。

    对一座关卡,凭吊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想象,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日子里,那些戍卒只是说着离愁,只是说着故园光景。无数行人背着行囊或推着车子迈着轻快的步伐。远离战火,祈求和平是无数人的不二选择。

    历史该沉的沉,该浮的浮,可有些事情需要见证的。

    岁月卷不走的汉关,需要万千心语来沟通。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平仄之中,能够让人领略到芳华和绮丽的进程。

    关楼后门的小河里,几只小野鸭见人不惊。也许,在它的世界里只有水草丰美,只有山清水秀。

    一座汉关,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骨骼。当它把未来的期盼交给谁,谁的心都会热血澎湃。

    在外城墙遗址前,我曾听耳边的风说,那些枯草的根须正在地下攒着拱动春天的力量。此时,我听到陇海线上的列车与欢畅的涧河在谱写激越的篇章。

    暮色将至,斜阳笼起关卡,还替炊烟涂着水彩。

    烟火也许会熄灭,咏诵的声音也许会停止,汉关却不会在寒冷里湮灭。那坚岩一样的身躯,在夜色里都会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美文欣赏:天下汉关》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048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