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做一名好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做一名好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5:16:54 | 移动端:做一名好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遇到了第一件困难事,没有作者,编辑需要有人投稿的。工作需要慢慢的积累,要和作者培养感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做一名好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快来看看吧。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2018年6月19日,是我步入职场的第一天,那天谢主编和我聊了很久,让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最初的了解。然后安排邓主编把我带进了《知识窗》编辑部。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在我脑海中勾勒过无数次的编辑部,略显局促的空间被大大小小的书本、杂志占据着,却整齐划一,井然有序。邓主编带我到我的座位上,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桌上放着两样东西:一本《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和三支笔。这是同事给我准备的特别的“见面礼”。

    在邓主编和我谈完一些基本的工作细节后,她给了我《知识窗》第七期的三校样,让我核红,顺便先熟悉熟悉杂志。此时,我还不知道核红是什么意思,我听成了找文中的一些标点语句的错误。那时候我其实是窃喜的,毕竟在就读研究生的三年中,自己对论文写作和文字推敲方面还是很有心得的。于是,我认真地一字一字地看,是的,我找出了一些错误。为此,我有点小得意,我觉得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没有压力,应该能很快胜任。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工作上,我遇到了第一件困难事:没有作者。尽管因为我是新编辑,邓主编破例让我可以少交一半稿子,但我还是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需要自己去联系作者。我开始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发消息,广而告之,寄希望于身边的人。可是大伙儿除了对我的工作很吃惊外,好像都自动忽略了我在“招贤纳士”。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通过朋友介绍,一个学妹向我咨询杂志投稿的事情时,我在下班公交车上,着实激动了一番,学妹应该是经常投稿的作者,问了我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有没有约稿函;有没有选题;杂志里面有哪些具体的栏目;她擅长写美食和回忆的文章适合杂志的哪些栏目。我当时很尴尬,只好借口说手机没电了,明天再聊而逃避。下车后,我发现自己在一味地寻找作者时,偏离了一些基本的方向,对杂志本身的了解程度不够。我深深地体会到刚入职时,邓主编和我说的:建议最少选两期《知识窗》杂志认认真真看一遍,在里面寻找感觉。此时此刻,我才醒悟过来,我开始专注于杂志本身。

    《知识窗》编辑部每一期都会有选题会和定稿会,每月都有固定的交稿时间,再对编辑提交送审的稿件进行三审三校,工作节奏是很紧张的。《知识窗》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是知书达理,心有似锦繁花,简称“知”。分为知道、知心、知情、知天下四个栏目;第二块是识大格局者,无往不胜,简称“识”。分为识时、识人、识事、识物、识趣五个栏目;第三块是举手推窗,仰望星空浩渺,简称“窗”。分为探秘窗、文史窗、校园窗、拇指窗四个栏目。各个栏目还有相应的子栏目,合起来就是《知识窗》的基本构架。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下来,我慢慢发现,每个栏目所对应的作者群是不一样的:“知”这块主要是女性作者居多,她们写的文章往往细腻而真诚,更容易打动读者;“识”这一块则是青少年居多,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鲜事情比较感兴趣;“窗”板块校园窗栏目主打学生投稿,写学生的一些青春生活经历,等等。对待不同的作者,编辑要做到不仅仅是单纯地向他收稿,还要根据作者的性别、年龄、身份等给予他投稿方面相应的建议。我渐渐悟出作者是需要靠时间慢慢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我面临的第二件难题是对选题的把握不够准确。7月的第一次选题会,我印象很深,8个选题,我就上了一个,这一个也可能是主编安慰我这新编辑才给我通过的。我有很“认真”地找选题,不过我的“认真”是在开选题会的前两天才开始的。第一次交选题时,我对选题的理解其实不是那么深刻。我那时候想,我们负责收稿就好,准备选题有啥用呢。经过几次选题会后,我慢慢发现,其实选题对杂志来说真的很重要,它能提高稿件的质量,能够给作者指明写作方向,在这样的写作方向下,作者写出来的文章会更适合杂志。作为一名新编辑,面对的都是新作者。很多新作者有一腔投稿的热情,却往往由于把握不了杂志的“脉络”而上不了稿,他们中的大多数文笔都很好,但缺少方向,而选题就是一个方向,从选题里找到《知识窗》的“命脉”。

    其实,选题说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事情,在玩手机时候,看到某件比较新鲜的事情,多留意,在备忘录里记下来;或者在浏览网站时候发现某则历史故事很好,给人很有启迪,就收藏下来.....日积月累,选题也就不需要再匆匆忙忙地准备,渐渐地,我工作起来开始游刃有余,每期提供选题远远地超过了8个。

    我面临的第三件困难的事情,是交稿。因为作者需要慢慢积累,选题还在摸索过程中,我交的稿件很少,第一次是20篇。可就是这样的20篇还是我东拼西凑出来的,既然是凑出来的,那稿件质量自然堪忧,甚至对稿件内容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我就交上去了。那时候,我为了完成任务,而把对稿件的质量放在一旁,心中还存在小心思,希望主编看不出来。结果可想而知一篇稿子也没有通过终审。后来,邓主编特意找我沟通,和我谈了我上交的稿件中的问题,她把当中写得较好的稿子放在上面,和我说那些稿子中的闪光点以及上不了稿的原因,说完前面这些稿子后,她没有说出后面稿子的问题,可我已经能从她的神态和语句中读懂很多。是的,我不该因为交不了稿而滥竽充数,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她告诉我,前期既然稿件数量不够,可以多去找文摘佳作。

    上不了稿子,作者自然都来问我,这让我感到我难以启齿,甚至我觉得是因为我的编辑功力不够而导致他们没有上稿。我不敢面对那些作者,很多时候,我都回避他们的消息,当实在回避不了时,我都这样说:“我也不知道,是主编没让过”。时间久了,我慢慢地发现,有些时候,也许和作者说实话,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他们会更感激你。我开始转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收到稿件的第一时间就仔细审阅,然后直接对稿件进行点评,再同作者进行交流。这时候,其实就是和作者拉近感情的最好时机,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哪怕最后上不了稿,作者也会知道你在认真对待他们的文章,编辑一认真,和作者之间的感情就很容易培养出来了。

    时间很快,三个月也就是眨眼间的功夫,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新闻记者培训教材》等来提升自己的编辑素养;在平常工作之余,多读好书,多翻阅《现代汉语词典》和同类优秀期刊以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总而言之,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编辑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科技出版社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做一名好编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