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很多朋友习惯性熬夜,但是一旦过了凌晨十二点,刚有的困意又荡然无存,开始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怎么办。现在好了,赶紧看看视频里面这几招,快速入睡吧,不过年轻人还是要少熬夜。
5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睡眠做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肌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加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如何解决失眠困扰,还您品质生活,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失眠是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易醒、睡眠质量差等。
引起失眠的因素
1. 精神(心理)因素:各种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忧郁等都会导致的失眠。此类失眠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通过调节情绪或选择快速短效催眠药进行治疗。
2. 疾病因素:失眠与疾病存在对立的关系,即失眠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某些疾病也能导致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疾病与失眠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兼顾疾病与失眠的同时治疗。
3. 环境因素:环境特指能密切影响睡眠的外界因素,如光线、声音、湿度、温度、时差、睡觉姿势等因素。适宜的睡眠环境,可降低失眠的发生和利于失眠的治疗。
4. 食物与药物因素:有多种食物和药物可以引起睡眠节律的失调。常见的有:咖啡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咖啡、酒、茶、功能饮料等。把握对食物、药物“量与度”的控制是关键。
失眠的分类
按失眠时间分类,分为短暂失眠和慢性失眠。
按睡眠的性质分类,分为生理性失眠和病理性失眠。
按失眠的特点分类,分入睡困难型和睡眠维持困难型。
按失眠的病因分类,分为精神疾病的失眠、身体疾病的失眠、药物引起的失眠、原发性失眠。
失眠的药物(西药)治疗
失眠药物的治疗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1. 综合患者情况,酌情给予适宜的催眠药物。
2. 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药物剂量。终止药物治疗时,需逐步减少用药量。
3. 给药原则:按需、间断、足量。每周服药3~5 天,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即①预期入睡困难时,药物在上床前5~15 分钟服用;②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③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小时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
4. 疗程:应根据患者睡眠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和维持时间: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要每个月定期评估,每6个月或旧病复发时,需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变更治疗方案。
依据睡眠状态选择用药
1. 对不易入睡者应选用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的催眠药。
2. 对入睡不难但睡眠不深或夜间易醒者,则选用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的催眠药。
3. 对入睡困难者首选艾司唑仑或扎来普隆,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保持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觉。
4. 对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可选用氟西泮,其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并近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也可选用三唑仑。
5. 对由精神紧张、情绪恐惧或肌肉疼痛所致的失眠,可选氯美扎酮,在睡前服0.2g。
6. 对因内分泌平衡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神经失调所致的失眠,可选用谷维素,应连续用数日至数月。
7. 对睡眠时间短且夜间易醒早醒者,可选夸西泮,其可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8. 对忧郁型的早醒失眠者,在常用催眠药无效时,可配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9. 对老年失眠者,可应用10%水合氯醛糖浆,其具有起效快、无蓄积作用的特点,并醒后无明显的宿醉现象,唯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偏大。
10. 为维持睡眠质量(夜间觉醒或早间觉醒过早)和改善起始睡眠(难以入睡),可选服艾司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因不良反应少,甚至无镇静和宿醉现象,临床的优势已超越前几类药。
11. 对偶发性失眠者可选择唑吡坦、雷美替胺。
注意事项
1.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应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用药:①半量法:先以药物一半的剂量试应用,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②小剂量加量法:从小剂量开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小剂量满足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儿童、孕产妇,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3. 镇静催眠药物应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剂或乙醇(酒)合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的发生。
4. 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特别提醒
失眠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等。不是所有类型的失眠都适合药物治疗。对于失眠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调节心态的平衡、选择适宜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