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创业,那么相信大家最开始的想法就是将自己的事业做成功,而不是什么别的想法,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是,管理≠好的结果。
恰恰相反,在很多公司里,所谓的管理不但没有带来好的结果,反而是造成了更多的问题。
事出必有因,问题、错误的产生,从来不是偶然发生的,飓风起于萍末,它们必然是经过一个微小的、持续的积累,慢慢形成的结果。
有些老板在局面好的时候容易自我膨胀、自以为是,而在出问题的时候又心怀侥幸,幻想能蒙混过关。他们喜欢找一堆主观和客观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要么是市场变化、行业普遍状况等不可抗拒因素的缘由,要么是资金不足、别人能力不行等原因,所以,你看问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完全和他没有丝毫的关系,换谁来都是肯定不行。
这很平常,也很庸俗。
管理和制度常常被老板用来掌控公司重要手段,在传统意义上,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员工,以实现组织集体协作、完成效益的目标。
因此,无论是设置管理层级,还是制定管理制度,都是以老板为中心思想的组织形态改造,其最高追求是让老板控制公司和员工,达到如身之使臂,如臂之使指的境界。
而所谓管理,更像是老板的监视器!
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实际上不过是老板的耳目,是老板意志的延伸,是老板在组织各个角落的存在感。
明白这点,也就知道了为什么说管理是制造工作的工作。
讨老板的欢心,才是管理者的第一追求,他们的存在价值是为老板的喜好服务的,没有了老板的支撑,他们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组织里是浮萍一样的存在。
这也是一些有事业追求的职业经理人在企业里,或无所作为,或处处掣肘、干不长的根源所在,因为他们本质上只是老板控制企业的工具而已。
当然这也是老板宁愿从外部寻找管理人员,而鲜有提拔内部大将的原因-老板需要在公司内部制造平衡,哪怕是多耗费一些成本,老板也乐意接受,在其看来,只要能够放心、满足了自己的安全感,就是值得的。
好多员工往往抱怨老板招来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员,是增加了成本,有这钱还不如发给老员工划算。。。只能说,你们太傻太天真了。
你们站的立场不一样呢,老板是把管理人员当做监视器来投入的,是为了监控、监督你们的工作的,这是非常必须的成本投入,老板不会在这上面有所吝惜的。
但,人往往为了形式忘了结果,为了过程而忘了目的。
生存和发展才是企业的第一目标,当你在管理和培训、制度和规范的废纸堆里泡得太久,被无数投你所好的声音洗脑后,你变得执迷于形式而忘了目的,沉醉在膨胀地虚荣里,而渐渐忘了企业的根本是什么。
我看过许多读书读傻的人,也看过许多去学MBA学蠢的人,本来挺聪明的人都被成功地变笨了。.
道理要落在实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从来不是纸上谈兵之辈。
人究竟有多笨,才会执迷于制度和管理,表面是为了效益,实际却成了和员工对抗的工具,都是员工水平不够,不改变,就是不理解老板的一片苦心:我辛辛苦苦地想要把你们变成我理想的样子,你们怎么就是不理解呢?
本末倒置。
不是员工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效益才变好,而是效益好了、员工收入多了,员工自然会信服带领他们成长的人。
透明,开放,合作,共赢,都是一个公司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老板就爱藏着掖着,本来公司中的一些小火苗是可以及早消除的,但他们偏不,为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莫名其妙的想法,这些老板偏偏喜欢用纸包起来,结果是四处起火,代价更大。
掩盖带来恐慌,根本上说,还是私心太重,不相信人,就像个一心独享玩具的孩子,害怕、恐惧被别人分享。
有了这点,那么老板不管再怎么表演和员工的情义,有多少手腕、权术,也糊弄不了人太久。
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前途,一看老板品性和格局,一看员工士气和水平。
在管理森严、制度繁琐的公司,必然是负面情绪积压,空气里都是压抑紧张的气息,在行家看来,这些都是如掌观纹。
而这又有什么后果呢?
员工信心不足,如宋朝扬文抑武之策,狼群变兔子窝,士气萎靡不振,这样的队伍又岂能打得了胜仗?
如此,公司自然是走下坡路喽。
两年前,阿里就提出一个企业用工的变化,在公司等组织当中,员工将会是一个被赋能、自己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不是为了工资而工作,也不是为了完成KPI而努力,而是为了自身的追求、实现自我的抱负和获得成长而奋斗。
与其不断贬低别人的价值,不如承认、认可别人的存在价值。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变化而变的,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经无法容忍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了,资源有限,必须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效益增长。
如雷军做小米,何尝不是组织合伙人制度的成功。
简单胜于复杂,一切管理动作都会增加成本,既然合作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为什么劳心费力、千方百计地去妄想控制一个人呢?
创业是为了做事做成功,而不是为了搞管理、过家家玩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