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带了报志愿的时候,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和家里人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人生属于自己,家长不选择放手,孩子就永远的得不到成长,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小玲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当天和母亲吵了一架,因为两人在报志愿一事上出现了分歧。
分数不错,可以报个很好学校的小玲一心想要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于充满斗志的她来说,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她迫切地想要去闯荡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但一直以来比较保守的母亲不认同她的选择,在她看来,北京上海离在西南小城的家来讲实在太遥远了,当地省会的大学反倒比较适合她,离家近,有亲朋好友,熟悉安全让人放心。
“你一个女孩子,考那么远干嘛?!”
小玲据理力争,妈妈毫不让步,眼看着战火重燃,一直默不作声的父亲开了口——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无非是怕孩子离家远出什么意外,但这种担心其实和孩子离我们远近没什么关系。只要她离开你的视线,你的担心就不可避免,其实问题根本不在孩子去哪里,而是在我们为人父母的内心,你自己成了巨婴父母,总舍不得孩子,她还怎么成长?
况且,就算我们能拦住孩子的人,但拦不住孩子的心,她应该有选择权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论男孩女孩,比富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独立教育,毕竟父母不能一直陪伴他们,总有一天她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难道你要让她到时候除了哭什么都不会么?
女儿毕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她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脆弱,我们既然没法保护她一辈子,就要先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弃,这也是一种爱,只要有爱在,距离算什么?孩子难道还能因为这一千多里地,把我们忘了不成?
所以,我对孩子的决定举双手赞成!”
话音刚落小玲的眼泪就不受控制的掉了下来。
身为女孩子,经受了太多他人对自己能力心性的质疑,听惯了长辈劝自己安稳平淡的话语,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得到父亲的理解和肯定,被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自主的“人”来看待,所有因为被看轻而积攒的委屈终于有了发泄口。
壹
在传统家庭观念里,女孩总是需要被刻意保护的,所以很多拥有女儿的家庭总想把女儿禁锢在自己身边,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她”。
随便上网一搜,都能得到很多类似“爸妈觉得我上学/工作/结婚离家太远不同意,我该不该听他们的”的提问。
事实上,这样的过度关心保护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爱固然是真的,对孩子能力的轻视和她独立性的忽视也是存在的。
在很多家长眼中,男孩子可以尽情去拼而女孩应该追求安安稳稳。
小的时候,男孩可以打闹受伤调皮捣蛋,女孩就该穿着公主裙坐在一边玩娃娃;上学的时候,理科被认为是男孩的学科,女孩子在这些领域不可能有所成就;恋爱结婚才是女孩的归宿,女孩就应该少时被父母保护,长大被丈夫呵护。
“女孩不用太辛苦。”
“女孩不用活得太累。”
“女孩上学不要离家太远。”
“女孩一定要嫁个好人家。”
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或许关心是真的,但这样的关心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炉叔曾经在社交网站看到一个网友的发言:“我父母一直希望我不要固执的要出去读书,而且按照他们的安排进一个稳定的企业,结婚嫁人安安稳稳的,甚至很多出国读书的表哥堂哥也说女孩子不要那么辛苦好好嫁人就好,其实我有时候想说生而为女生所以有用的价值只有嫁人吗?把一生的命运交给一个男生这是何其悲哀的价值。”
人这一生不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任何人手里,对女儿最好的保护是让她掌握自己的人生。
贰
给孩子营造一种“你会一直生活在他人的保护下”的观念氛围是很危险的。
前段时间听说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被“养废”的女人的一生。
故事主角是最受父母宠爱的独生女,从小到大被全家人溺爱着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不用操心任何事情,因为爸妈早早就已经帮她考虑好,她只要跟在父母身边按照父母的指挥行动。
她从不主动去交朋友,不去想自己想要什么,她坚信世界是美好的,从来不会有风吹雨淋,活着就是享受,不需要努力不需要能力。
她父亲最喜欢对她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是个男孩儿我肯定不会这么惯着你,谁让你是个女孩呢,女孩子生来就应该被宠着,就算哪天我们老了,在那之前也会给你挑一个好丈夫,总会有人护着你的。”
然而还没等到那天一天她的双亲就因为事故去世。
失去了依靠的她慌了神,开始想要靠着交男朋友来帮助自己生活下去,男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家产越来越少,到她意识到要靠自己的时候已经走投无路,在绝望中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父母密不透风的保护成了最后害死她的罪魁祸首。
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里写“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带着偏见色彩的爱比恨更可怕。
叁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首先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是有着自己思考能力的独立自主健全的人,都拥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从生理到心理,他们有不同,但他们更有着平等的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能力。
就像王小波说的一样,“我承认男人和女人很不同,但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别的:既不意味着某个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优越,也不意味着某种性别的人比另一种性别的人高明。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所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网络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打着“爱”的旗号干涉女儿学习就业、交友婚姻的父母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为人父母,要知道爱一个人的前提是尊重。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她的选择决定。
同事小叶已经快三年没回家了,因为不想继续面对家人不停歇的劝辞职催结婚,稳定的工作和结婚生子是很多父母对女儿一生最大的期许,大家都知道是出自于爱,但这样的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小叶的父母怕自己女儿吃苦,不相信她能够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害怕女儿承受一切失败和不快乐的风险。
但实际上小叶能力很强,在公司升职很快,干练潇洒乐在其中,唯一的不开心就在和父母关系的僵硬。
“他们不相信我的能力,也不相信我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让我很伤心。”
小叶父母不明白的是为自己而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史铁生讲“世上的好多事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给孩子多一点的信心,给她放手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经历过了收获的能力才是真正属于她的。
孩子人生的跑道上,前半程父母可以亲手牵着她走,到了后半程,坐在路边为她鼓掌就是父母能做出的最好的帮助。
肆
要承认的是,社会对于女孩来讲是要更残酷一些的,这也是很多父母舍不得放手的缘由。
想要陪在女儿的身边,想要永远为她遮风挡雨,父母之心可以理解。
但更残酷的一个现实是,父母没有办法保护女儿一辈子,这也意味着比起担心和不舍,更应该教会她生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可以为她保驾护航,但不能以爱的名义去控制禁锢,去替她生活。
鲁迅说“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雏,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告以现实的真相,传授人生的经验,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成长,在奋斗中收获的能力才是最真实的,比起将孩子禁锢在身边一时的保护,靠她不断的强大拥有一世的安定才是最好的。
放手不等于放弃,放手是更深沉的爱。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爱不应该成为对孩子的束缚,人生是属于孩子的,最好的爱是放开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