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怀才不遇和知遇之恩

怀才不遇和知遇之恩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5:53:27 | 移动端:怀才不遇和知遇之恩

怀才不遇和知遇之恩,有点像,不管是哪一个,前提都是你要有才有能力,不然一切都是白搭,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会有所感悟。

怀才不遇与知遇之恩,这两条汉语成语大家是耳熟能详。怀才不遇多指饱读诗书胸揣才学之人,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屈才而难以遇到慧眼识珠赏识之人和机遇。知遇之恩是一个用者与干者的关系,首先是具有才能的人,遇到慧眼识英才的人和施展才能的机遇,用者相惜赏识并信任地委以重任,干者为了报答赏识自己才能之恩,竭尽所能去贡献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怀才不遇的前提是首先要怀才,怀才不遇还是怀才不够,这是个很难下评判标准的难题。

何人敢说唐朝诗人杜甫前辈没有才华,他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自幼好学,七岁作诗,但是自从二十四岁赴洛阳参加进士考未及第开始,机遇老人总是把他作为凄苦与不幸的试验品。科举之路行不通之后,杜甫前辈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开始投赠干谒,即为了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就这样杜甫前辈在功名欲望所驱使下,困守长安十年乞怜于权高位重达官贵人门下,在饥寒贫困生活所逼下,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十年时间机遇老人还是没有可怜他一次。在他四十四岁时,机遇老人大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给了他一个担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的机遇,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总算是十年时间熬到个一官半职。离家十年告假刚进家门就听到妻子的哭泣声,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机遇老人给他最大一次眷顾是被肃宗皇帝授为左拾遗,为了解轻房琯失职之罪而辩护触怒肃宗,他为官没有几个月就被贬到华州,是自己犯了文人耿直不善观颜察色感情用事的毛病,亲手断送了自己好端端的锦绣前程,从此以后官是越做越小。他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再寻找机遇,在由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前辈裹着寒风结束了自己颠沛流离凄苦的一生,时年五十九岁。当一个人的机遇来临时,如果没有能力去掌握好机遇,机遇还是会在你的十指紧扣中流失。

怀才不遇的遭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怀才不遇可以创造机遇,脱颖而出就可以破解怀才不遇的难题。

毛遂自荐的典故,就是一个创造机遇的典型事例。在《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有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荐自己跟随平原君为赵国去楚国商讨结盟的历史故事,后人把这个历史故事编成一条成语叫毛遂自荐,意喻自我推荐担任重要工作。 笔者在司马迁前辈《史记》的散文中,仔细品读了行文中关于对毛遂自荐的描写,在笔者眼前浮现出来的毛遂,并不是一个身材高大威猛善于武功之人,但定是一个韬光养晦之人。当秦国围攻赵国邯郸之急,赵王派平原君去诸侯国求援结盟联合抗秦,平原君在自己的门客中,想挑选出二十个有勇有谋之士随从,但是在门客中反复挑选只挑选出十九个人。当毛遂看到后就义不容辞向平原君推荐自己,平原君却不认识他。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朝夕相处了三年时间,平原君竟然不认识他,如果毛遂长的高大威猛或者早晨随着大家闻鸡起舞,谁都能够看到他舞剑的身影。如果他经常和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雄辩天下大事,大家还能不了解他文武兼备,平原君还能不认识他吗?决不会“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大家是不会相互皮笑肉不笑地嘲笑毛遂自荐之举的。

毛遂向平原君自荐自己的过程,司马迁前辈把两个人的对话描写的是活灵活现,让看客感觉就是身临其境耳闻其言,一个是幽默风趣一个是聪明睿智。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诙谐地说道:“有能的贤士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刻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怎么没有称赞推荐过你呢?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吧。”毛遂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那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您把我放入口袋吧,假如早把我放入口袋,锥子早已经脱颖而出了,何止是只露出一点点锋尖而已。”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前往楚国。

毛遂不仅才怀隋和而且胆大心雄,当他跟随平原君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在议事大殿里,从早晨谈论到了中午也没有个结果,等待在大殿外台阶下的十九个随从,不怀好意蛊惑毛遂说:“成败就靠先生登堂了。”毛遂紧握剑柄健步登阶而上。他进入议事大殿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不是利便是害,不过两句话罢了,怎么从早谈论到午还没有决定下来?”楚王问平原君:“这位宾客是谁呀?”平原君答:“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叱道:“你还不赶快给我下去,我是和你主人在谈判,你进来干什么!”毛遂手握剑柄疾步向前大声说:“大王敢呵叱我,不过是依仗着楚国人多而已,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大王是等待不到楚国之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就掌控在我的手中。当着我主人的面你为何呵叱我?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七十里疆土而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国土使诸侯而臣服,难道说是他们的将士多吗?而是由于他们善于扬长避短因势而奋其威。现如今楚国兵多将广拥兵百万而且疆土辽阔,这只是争王称霸凭借的资本,以楚国的强大那国可挡其威。秦国的大将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只带了几万将士就敢和楚国交战,第一战攻克鄢郢两座城池,再战而烧毁了夷陵的楚王宗庙,三战而楚军又败,是不是有辱大王的列祖列宗。这楚国的百代仇恨连赵国都感到羞辱,而大王却不知道羞愧。今我主人来商谈‘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我们赵国呀。在我的君主面前你呵斥我干什么?”楚王听了毛遂言辞犀利之雄辩,马上改变了态度说:“是,是,是,先生说的极对,我一定竭尽国家之兵力履行合纵盟约。”毛遂一见楚王答应了合纵盟约之事,威逼楚王马上举行盟誓歃血仪式,楚王只得命令大臣取上鸡、狗、马血用来盟誓歃血。毛遂双手举着盛血的盘子,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先吮血以示合纵盟约之诚意,然后是我主人,再下一个就是我。”就这样毛遂智勇双全地在楚国的殿堂上完成了签订合纵盟约。当然毛遂是不会忘记殿堂外阶下耻笑他的十九个“智勇双全”的随从,他手托血盘走到殿门外说:“诸位在阶下也把血涂在嘴唇上吧,虽然诸位才能平庸也算是完成了大任,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依靠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对其手下的门客们说:“我不敢再识别人才了,我识别的人才多说上千少说上百,自认为没有遗漏过一个贤士,而如今竟然把毛遂先生给遗漏了,毛先生第一次到楚国,就能使赵国的地位比那九鼎大吕传国之宝都尊贵至极。毛先生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胜过那百万大军的威力,我以后再不敢识别人才了。”随后尊毛遂为上宾对待。毛遂自荐,锥处囊中和脱颖而出这三条成语,都是说毛遂先生的历史故事,毛遂先生能够脱颖而出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自己首先创造了机遇,然后在平原君慧眼识珠中把握了机遇,看来一个人首先是有才华,然后是被重用才能又显露出他的才能。

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讲出了三个观点,一是诚招天下士。二是双向选择与知遇之恩。三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三国时期,刘备霸业刚刚起步,身旁缺少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的军师,当他听徐庶说南阳诸葛亮是“卧龙”时,就立即诚心实意三次屈尊去探访当时只是普通“庄稼汉”的诸葛亮。在第三次拜访才得见。两个人一见如故,一个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诸葛亮分析天下时局,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听的刘备茅塞顿开,以至于把诸葛亮当作我庄稼的知己与挚友,请诸葛亮做了军师中郎将。

“是金子总会发光”,俚语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有麝自然香”。诸葛亮如果没有满腹经纶,刘备也不会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所以说机遇是给有才华的人准备的。从隆中对策,名成八卦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再后来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治理蜀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在尽显他才华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知遇之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民间的一句谚语,是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经典的概括。说的是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但是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而经常猜疑他会谋反,因为良臣没有遇到明君,韩信的结局是被萧何谋杀还诛杀了他的三族。

怀才不遇时首先要客观地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金子发光的能力,不要老是纠结在自己怀才不遇上,要想到自己怀才不够,然后再为赏识悦己者去发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怀才不遇和知遇之恩》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36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