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皮囊》的观后感

《皮囊》的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5:57:57 | 移动端:《皮囊》的观后感

很多时候的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也知道是非善恶,但是我们始终还是被困在这里,就像皮囊一样,接下来大家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希望大家都会有所感悟。

开始语:明明知道许多人生的规则,却还是在原地打转,明明内心瑰丽的想象连自己都被迷醉,却逃不出这皮囊,让想象实现。新的一周,将要与您共读蔡崇达的散文集《皮囊》。《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这是领读人读完这本书后迫切想要告知我们的话。他说:

01

一口气读完《皮囊》这本书,有种是说不出的郁结萦绕在胸腔内,不能下沉排除体外,也不能上升挥发出来。

这是一本非虚构的散文集,我更愿意将它称之为回忆录,这是一本公开的私人成长日记。

我原本是不喜欢读“日记”的成长史的,总觉得别人的人生不是我们好去评判和解读的。

后来看到,刘德华竟然为此书作序,韩寒监制,微博各个大V纷纷推荐,便买来开始品读。

和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莫名地想起了看过的话剧《我,堂吉柯德》中有这样的句子:

“如果这世界本身就已经足够荒唐,那到底什么才能算是疯狂?

也许太过实际就是疯狂。

放弃梦想也许是疯狂。

寻找着珍宝,可周围却只有垃圾。

太过清醒可能正是疯狂。

但最疯狂的,莫过于接受现实,而不去想这个世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书中的人都是带有一定偏执色彩的人物,他们对生命的呐喊,几近疯狂。甩开不同的皮囊骨像,内里的他们是多么的相似一样。

其实对“皮囊”这个词汇的概念源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判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皮囊”就是皮相,是一个人的外在,偏巧又不止是“外在”二字所能涵盖出它的具象和美感来,就好像说“皮囊”二字,更有真实的、血淋淋的碰触感。

02

很喜欢作家刘汀对书名《皮囊》的解读——

“皮,那种纹理,那种褶皱,那种触手的粗糙感,那种被剥离的撕裂感;囊,意味着空和无,意味着随意填充,意味着干瘪和丰盈。

这就是皮囊,但它同时是一个和自身二律背反的词语,任何一个人写下它之时,说的其实都是与它相对事物,或者就用那个最简便而无用的词吧——灵魂,人的灵魂。

因此,虽然名为皮囊,这却是一本试图写灵魂的书。通篇里,都是生病的肉体、美丽的肉体、残缺的肉体在折腾它灵魂,但最终,它走向了自己无法明确抵达的反面。”

《皮囊》是一本写人和事的书,更是一本写人世间的书;书中的人物是作者亲密和熟悉的亲人、朋友;讲述的事情,也不过是这些普通人如何为自己的生存去奋斗、打拼。书里的阿太、父亲、母亲、张美丽、文展、厚朴,各有自己的独特,但放在恒河沙数的芸芸众生里,他们也不过就是普通的没有任何概念的平凡人物。

可是这平凡岁月落到每个人的世界里,没有一个是平凡的,从来就注定有许多疾病、死亡和荒芜,如何与这生活的慌乱不堪和平相处,但这正是我们生而为人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高级的存在和意义。

03

“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生活本身。”作者蔡崇达说了这句话。

他书中的故事,我们谁没有经历过?很多人被这些经历麻木了,可蔡崇达的眼光,洞穿了这些经历,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曾听闻这样一个故事:在海龟从陆地迁徙回到海里的时候,会被海鸟吞食;游客不忍海龟被吃,俯身捡起海龟扔到海里。

成千上万的海龟他能救的也只是手中的那几个,但是这小小的举动,对于手中的海龟却是生与死的天壤之别。

再小再微弱的个体,于生命本身来说,都是惊天动地、不可取代与复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蔡崇达用自己的文字作品反反复复在表达对生命的尊敬和畏惧,在每一次排山倒海而来的不幸倾轧面前,学乖自己、勇敢面对、收拾残局、调整心绪、重新上路。

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笔写故事,传递一些自以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达则是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我想绝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皮囊》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皮囊》的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390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