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定的原则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定的原则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6:03:59 | 移动端: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定的原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定的原则,那原则又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习惯或是底线没原则就是出于这两者之间的东西,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去探讨原则吧。

-1-

一位多年没见面的大学同学前段时间与我相聚,我问他,要吃什么?我已经上网查了很多合乎他口味的菜馆,还罗列了一些菜式的清单。说吧,你想吃什么,我马上带你去吃。没想到,我的这位老同学说,“就好几年前带我去的那家菜馆吧!”

我苦笑不得,“老兄,上次过来,上上次过来,上上上次过来,你几乎都是吃同一间菜馆,你也太念旧了吧?”我接着说,“这次我有三个不同的推荐,肯定比那家老菜馆好吃多了。我们还是不要去那家菜馆了,就试一下不同的东西吧?”

我的那位同学摇摇头,“那家已经够好吃了,我还想再去吃一次......”可能是我对我推荐的其他菜馆太有信心了,我忍不住对他说起“大道理”......“老兄,如果不尝试其他的,会不会太单调了,试一下不同的东西,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

是否大家曾有类似的困扰?旧地重游,故地重访,很想去吃那些以前吃过最好吃的菜馆,但,如果去吃那间,也就表示我们少给了某一家新菜馆“机会”,让自己无法吃到“更”好吃的。我说了很多大道理,但我的这位老同学仍然坚定地摇头、态度非常坚决。

我想听一下他的大道理,“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去那家菜馆?”同学解释说,“第一次尝试,无论体验多好,不会有“感情”。但第二次再尝,体验一样好,却一定增加了“感情”。”他继续说,“第一次去吃叫“好吃”,第二次去吃叫“回味”,第三次再去吃,就变成“经典”了。”他说:“那种滋味已经不只在味蕾,而是很深厚的了,那就是“感情”了。”

-2-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想了很久。现代社会好像每个人的选项都很多,可以去好多不一样的地方旅行,到好多不一样的公司工作、不一样的岗位,行业换来换去,住处换来换去,生涯规划换来换去......自由的人生,一生都在找“更好”,感情不易堆积、工作能力不容易沉淀。无论是对一个人、对一个地方、对一间房子、还是对一间菜馆,最后都“无感”了。老同学对于这家老菜馆的“感情”,就如他有自己味蕾的“原则”。

我们永远都在找寻“更好”,也的确一再又一再的找到了“更好”。我们常常在想,那,现在的已经是“最好”了吗?最好的,到底在哪里?怎么还没有出现?是否存在一些“原则”,可以让我们得到成长,甚至持续地变得更好?

你是否曾经看到一些问题,但你並没有打算去改善它?也许是职场、感情、健康等等,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事情。但也许是已经养成习惯,却习惯性容忍、忽略、无奈、甚至还会持续地习惯性犯错?已经足够好的,你要寻找更好的,但状况却越来越糟?别人按照自己的一套“原则”做事,却变得越来越好,为什么自己就重复地犯错呢?

前阵子,有一位年轻的女生和我问到一些职场问题,她说,“我觉得主管做的很多决策都很有问题。”她提到的问题包含团队协作方向、组织安排、流程管理等等,认为主管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不是很靠谱。我问,“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于是,她就告诉我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可以应用一些数据模型和管理工具。根据我多年的职场经验,我是知道她说的东西,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我深思了一下说,“既然你的方法正确,为什么你没有按照这些数据模型和管理工具去推动你的工作呢?也可以给你的主管提供一些不错的建议。”她低下头说,“我觉得这样会冒犯了主管......”

-3-

和大多数人一样,遇到问题时,他会先在乎对方的感受,例如:主管的个性、老板的脾气、组织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但无论中间想了多少答案、有多少不满和疑惑,最后他们的选择都是放弃改变。隔了几天,这位女生又在埋怨,“主管让她写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合作提案,经过她的思考,她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白白浪费时间......”

主管的安排应该有她的用意的,毕竟这个议案是两个部门“头脑风暴”决定的,怎么说是没有用呢?她就说起自己的想法,而我听了后都觉得很有道理。如果直接跟主管去说,可能就会冒犯了他的权威。白白浪费公司资源的事,也的确没有必要做,她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但却陷入两难的困境。

就公事而言,我认为她应该做她觉得正确的事。毕竟那是经过她实践过、思考判断而来的结果,而且就结论而言她这样做是对企业、上级和大家都有好处。就她自己来说,我也认为她应该试着跟主管沟通,甚至说服他们放弃做这间事情,不要做无用功,避免资源的浪费。如果她不去做她认为正确的事,在职场上她就不会快速成长。如果不能快速成长,那这个职场根本就没有她留下来的价值。就算她无法说服主管、说服大家,至少也可以知道別人反对的原因,从中得到成长。

从上边的事例可以看出,她没有把重点放在个人的成长上,害怕失败、风险、指责,也因此衍生出情绪,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或逃避。上一段时间,我看了雷?达里奥写的《原则》,书中並没有提到太多关于投资的事,他专注在如何透过一些“原则”来让他的事业及生活得到成功。所谓的原则,就是这世界真正客观正确的事,包含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处世方法。

-4-

雷?达里奥致力于透过“原则”来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除了用在他的避险基金投资策略、公司组织,也用在人生与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但这又很难,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到底是否正确客观?阅读《原则》一书,对我而言感触良多,而这也是一般职场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原则1:保持公开透明、追求真实

在企业內部,任何事件、问题都应该完全公开透明,有错误也应该摊在台面上,並确保问题可以有效地被解决。若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大多数人都喜欢隐瞒错误缺失、害怕担责,但它必须变成一种公开的文化,问题才可能被看见。雷?达里奥找了一群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进入他公司任职,而且把他们的特质全部做量化,以此让企业有一个好的资讯来源。

如果有一群聪明的人,但大家都不说真心话那也没用,因此要建立让大家能完全说真话的环境。透过构建公开透明的企业文化,排除各种杂质。把各种意见的看法与细节公开,让所有人都能从更多人的角度去看事情,用更客观全面的思考重新做出判断,让冲突的好意见彼此碰撞。高度同质化的环境,容易让企业产生“团体迷思”,但透过这种系统化的方式,却更能够持续做出正确的判断。

原则2:确认遇到的问题,不容忍问题的存在

在职场上的大多数人,对于有问题的事情容忍度都很高。对问题容忍的背后,通常有很多原因:为了绩效、为了不伤和气、为了怕麻烦.......等等。普通职员往往会因为自己没有权力,进而选择追求安全而妥协。普通职员与中层管理人员因为站在业务第一线,因此越容易确认遇到什么问题,但大多数人却对问题几乎都非常地能容忍。

反之,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通常完全不能容忍问题,遇到问题就倾向于尽可能快速解决。但他们离业务第一线太远了,几乎无法确认真正的问题。大凡敏感度高与容忍度低,其实都是追求卓越的必备条件,乔布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

-5-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在他的著作《不当行为》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投资建议:倘若有人请他提供投资建议,泰勒会叫他们买“以股票为主”的分散式投资组合,尤其是如果他们还年轻,然后要竭力避开阅读报纸上除了体育版之外的任何东西,就算是填字游戏也可以接受,但严格禁止观看关于财经新闻方面的电视节目,而这些就是他投资与处事的“原则”。

泰勒给出这一建议的原因很简单,股票虽然时有下跌,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整体都是上涨的。这也是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简单的「买入后长期持有」。如果你常看财经新闻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对新闻产生过度反应,也很可能会被股票的随机跌幅而吓着,因而冲动地抛售手头上还会上涨的股票。不看财经新问题,尽量减少检视自己的投资结果、赚亏多少(泰勒建议一年一次就足够),那么反而能减少自己因冲动而做出错误的投资选择。

我们若要解决人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的不会只是这300条原则,而是更高层次的思考方式。所以,雷?达里奥和查德·泰勒有他们的原则,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

一个在职场上为了保持安全生存的人,可能会透过说谎、拉党结派、勾心斗角来确保自己的地位与收入。他其实不断在优化自己的生存,而且面对失败和挫折也能起死回生,但仅限于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无法有长期的成长。可是,有原则又不等同于人要像机器一样生活。一台生产线上的机器,只要你没去改它的设计,好处是它的长期产出能力永远就保持一样,但问题是只会有意外,不会有优化,而且目标难以调整与改变。

有个人,若从小的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因此他不断努力学习、考取好成绩。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标,这就是犯下机械化设定的错误。他就算有完美的纪律执行,也只会产生没意义的结果。人生追求成长,是一种“长期稳定”且“持续改进”的过程,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会机械化化自我改进的系统。

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其实就是在消除恐惧情绪,有自己的原则,追求机械化、系统化,但又並非完全成为机械的过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定的原则》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41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