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开年第一文 致我们早已逝去的十八岁

2018年开年第一文 致我们早已逝去的十八岁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6:26:59 | 移动端:2018年开年第一文 致我们早已逝去的十八岁

最近两天,朋友圈里默默挂起一股晒十八岁照片的风,很多人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跟风一样晒起了自己的十八岁。“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将度过他们的18岁生日,这意味着90后一代将全部成年,00后即将登场。”换一个说法,就是最早一批90后,再过3年,就该迈入30大关了。而作为第一批90后之一的我,再回想起自己的十八岁,似乎是特别久远的事情了。

就在我刷着朋友圈里一张张素面朝天而略微杀马特的十八岁青涩造型时,朋友扔了两张照片过来,我差点没吐血。

“千万别发,否则这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段对话。”

敢于晒自己十八岁照片的,都是样子还过得去的。我终于明白自己那年填志愿为啥坚持不选传播与设计学院。当年,我以为读这个学院的必须得是美女……

#贡献一下当年的冬菇造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使如此,我还是不能自已地陷入了十八岁的记忆中。那年,我结束了如噩梦般的高考,在一个月内迅速把三年所学忘记一半,两个月后到另一个城市读大学,半年后爸妈因为特殊原因也搬了过来,从此,我的人生便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所以,十八岁于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相信对于很多人,亦也如此。

02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说:不知道为什么,十八岁异常渺茫,像隔着座大山,过不去,看不见。

十八岁,从法律意义上是指在这个阶段,人体的一切机能开始走向成熟,被社会定义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

但从个体发展来看,这一年,大部分人结束了只需要专注于学习的阶段,进入了具有“小社会”性质的大学,开始了个性与社会技能自我培养与发展的时期。

这是开始脱离父母,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一年,很多人需要填写志愿,选择关乎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学校和专业,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是迷茫的。

我们这一代,普通如我们,在人生的头十八年,只与课本和填鸭式教育为伴。因而,我们没办法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自己希望奉献毕生的是什么,在择校和选专业时,只能听从父母建议,貌似这个学校挺好的,这个专业未来就业家里有人可以帮得上忙。而我,对于唯一有点儿兴趣的传设专业,被自己神奇的脑回路“这个专业的人以后都要当记者——记者都得长得好看——我不好看——我不适合这个专业”打了退堂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年被封为宝典的金句,如今看来却是如此地讽刺。

03

所幸自己喜欢自省。

大学开始,便积极地去参与社团活动,多学多思考以提升自己能力。然而,多年的欠缺不是靠一时半会的努力就能弥补的。况且,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努力,总是瞎捣鼓一番,吃力不讨好,遭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自卑和煎熬。

至今,自己仍然不清楚真正所爱,只是总算在一点一点的自省中和努力中看到思想的进步和行为的成长。

人若是真正爱一样事物,会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主动了解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一接触它,就兴奋不已。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有爱车之人,爱法律之人,爱艺术之人。很多人,将自己所爱,变成了希望毕生所从事的职业,认真而快乐地工作着。

而我,寻寻觅觅二十多年,依然找不到自己的真正所爱,实为遗憾。

这,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现状?

04

以前,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直到我了解了国际教育(这不是广告,真的不是)。

那些幸运的孩子,打小便有机会在国际环境中成长,接触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尝试各式各样的事物,包括艺术、体育、社区服务等,所以他们一个个个性十足,随着年龄的成长,对自己未来的方向逐渐有了清晰的定位。

在十八岁结束的时候,他们已经成功地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顺利入读。即使读到一半后悔了,他们也有足够的判断力和父母后方的资金支持以换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那些我们在大学才开始学习的自我定位和判断技能,他们早在十八岁前就得到了,当然前提是用心学。

说这段话不是为了鼓吹大家把孩子都送到国际学校,毕竟这个成本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国家教育资源在短期内也还是非常有限,没办法承担得起如此教育模式所需求的大量设施和资金投入。

只是偶尔还是会想,当初自己是多么无知,如同一张写满了公式的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色彩。磕磕碰碰,才慢慢增添了很多自己喜爱的颜色,而因为多年磕碰的后遗症,这张纸极其脆弱,也很容易变色。

身边有些人,即使身处课本至上的环境,依然能独善其身,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这种品质,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有个同学,初中的时候便立志当律师,从那时候开始天天看法律相关书籍,知识面很广,成绩却是一直排在班级中后游。当时的我,一边埋头读书一边对她的“不务正业”嗤之以鼻。高中的时候,她的成绩依然不是很好,依然天天回家看各类“杂书”,之后回教室长篇大论分享她的所感所得。高考,她果然考差了。但为了心爱学校的法律专业,她选择复读。拼搏一年,她成功了。现在,她在澳洲读研,依然是法学。

在大环境下,人总会有一种莫名地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可能会导致你迷失方向,进而随大流,甚至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正如二战的德国士兵,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当时法西斯横行的阶段,丧失了自己的人性,认为杀戮“低等民族”——犹太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和人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所以,我很佩服那位当律师的同学,能在小小年纪,便找到真正所爱,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定位,并顶着压力,坚定了自我意识。

十八岁结束时,她还没进入大学。然而,我认为,她早已为自己举办了一个完美的成人礼:懂得一生所爱,坚定一生所选。

05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怀念过去,那是因为,那时,我们还年轻。

十八岁早已逝去,2017年的第一批90后,已全面进入“丧”时代。脱发、垮了、养生、佛性,这充满戏谑的话语背后却是曾被奉为年轻一代对于年华逝去的感叹与无奈。90后,还能算年轻吗?

前几天,明年即将迈入30岁的朋友语重心长的和我说:“虽然现在有种声音宣称30岁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但不得不承认,年纪越大,试错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人家可能会在意你的过去,又或者你已经爱无力。

所以,趁年轻,放开自己的天性去爱,去尝试,给自己的未来多点不一样的可能性。”

90后,还有时间的。

致我们早已逝去的十八岁。即使那时的我们,是个啥也不懂的“书呆子”;即使那时的我们,对未来和爱情充满了迷茫;但那时的我们,单纯而美好。现在的我们,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一路磕磕绊绊,反而愈加珍惜每一段经历带给我们的成长。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我会继续寻觅一生所爱,目标:201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开年第一文 致我们早已逝去的十八岁》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