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6:59:17 | 移动端: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日本的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所著,讲述了如何在繁杂的日常琐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自己的幸福,正是今天大多数的需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

经得一位好友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在过年这几天看完了。

拿起这本书读上几页的时候,就已经爱不释手。文章通过哲人和年轻人对话的形式去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与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书籍不同,它摒弃了那些晦涩难的的字符,而是选择了以轻松幽默,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类比来贯穿文章中心思想,让人在很轻松的状态下解读到颠覆认知的观点。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把自己内心那些说不出,左右不了的小情绪解析的如此透彻,仿佛是站在高处看自己,看的如此彻底。很多以往出现的莫名的情绪:自卑、害羞、愤怒、抓狂、烦躁……等等这些不清晰,解释不明白的问题,在本书都能找到合理的答案。

或许很多观点我们认可并认定它的正确,可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哲人说过:践行阿德勒的思想需要我们年龄的一半时间。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读完立刻就会应用,而是认同其中的观点,然后不断的去对照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自由、平和、幸福并且不断进步的人。

本书里太多观点具有颠覆性,所以值得我们反复去研究和实践。一切教人改变,上进的的方法都是工具,唯有践行才是唯一的手段。

下面为我总结的一些书里的精华。

1、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很多人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觉得现在的自己种种性格的缺陷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之前我也深以为然。但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了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的确被很多人否定,我们自己也想变好,谁愿意永远活在创伤里。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有些人会认定是因为从来受父母教育思想的虐待,侵害,所以现在无法适应社会。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件事说明他内心原本就有促使他这样认定的“目的”。

因为这样做可以掩护他作出违反现在生活准则的行为而不受指责。我们大家都是在为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比如,有些人害怕社交,于是闭门不出。这样会让父母担心,从而可以把父母的关注集于一身,同时,如果他像别人一样出门社交,那就回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会成为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甚至是逊色之辈,没人会重视他,这是闭居者常有的心理。

2、愤怒是捏造出来的

阿德勒心理学说认为,人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例如: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吵,这时电话铃响了,母亲慌忙的带着一丝怒气的接起电话,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马上变的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客气的说了大约五分钟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训斥女儿。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3、很多人觉得自己自卑,内向,这样不好,很想变成X,觉得他开朗,活泼,人缘好。很多情况下,我没有变成X那样的人,是因为我们即使在想变成谁,也不可能是谁。我们想变成谁是因为想逃避现在自己所面临的课题。一味的执着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在就会改变么?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器,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4、一切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只看到自己缺点的人是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有个女孩患有脸红恐惧症,害怕见人,于是去找心理医生。医生问她治好了恐惧症想做什么?她说有一个想要交往的男孩,偷偷喜欢他还没有表明心意,治好了就向他表白,希望可以交往。

很多人有这种脸红恐惧症,一直治不好。因为很多人需要这种症状。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想法来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鼓起勇气告白,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最终抱着“如果治好了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里。

人为什么会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缺点不去喜欢自己?

太害怕被人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与其陷入窘镜倒不如不与任何人有关联。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所以,困扰我们自卑感的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我们要如何做自己,活得更自由

1、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所以我们要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出发点,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是谁的课题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何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不能上好学校等———最终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有句谚语叫: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2、自由就是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3、人际关系的终点: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指标。

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的状态,就叫做共同体感觉。

你不是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共同体的一部分。

直面人生课题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在人际关系中,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人只有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人只有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才可以获得勇气。

人际关系如果因为一方的反对就能崩塌的话,那这种关系一开始就没必要缔结,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只要体会到共同体感觉,我们便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认可欲求就会自动消失。

4、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不可以表扬,也不可以批评。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起“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如果与某人建立了纵向关系,那就会不由自主地从纵向关系上去把握人际关系。

时刻记住,我们虽不同但平等!

对待长辈或者公司领导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自卑感也是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5、人际关系中要信赖对方,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虽有人会因此遭到背叛或者损失,但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而是他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要进行课题分离。

如果因为害怕背叛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不会与任何人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6、工作的本质就是对他人的贡献。我们只有感觉到自己存在或行为对共同体有益,也就是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者贡献不是舍弃“我”,为我他人效劳,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的一种手段。

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为他人做了什么,并积极地加以践行。

幸福感即贡献感,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因为他者贡献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贡献。判断贡献能否起作用的不是你,是他的课题,你无法干涉。

行为方面:

自立

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里方面:

“我有能力”的意识。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你也可以自由生活着。

人生并不是由线连接而是密密麻麻的点连接而成,所以认真的过好当下的每时每刻,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最终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500字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