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上映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有看过这部飞驰人生。这部电影,有人说是韩寒为了纪念一个赛车手拍的,相必大家也是看过韩寒的上一步电影,似乎与赛车还是有着联系,那么这部电影怎么样呢?下面先看看大家的评论吧。
昨天说了,希望韩寒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作品能比第二部更精彩。
但昨天看完电影之后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不如第二部的。如果以一百分为满分给这两部作品打分,我会给乘风破浪打80分,但飞驰人生我只想打75分。
当然,如果单单就商业效果而言,我相信选择在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票房绝对不会输给两年前的乘风破浪。(差点忘了乘风破浪也是大年初一上映的)
就电影的整体质量而言,两部差距也不是特别大。这也更证明了韩寒在导演这个职业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能够对作品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力。不得不感慨,一个人能在三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里都做出让人敬仰的成绩,韩寒的确是个天才。
以上两个大环境决定了这两部作品都是属于“优秀但称不上伟大”的电影作品梯队中的。
再来说说那5分差在哪。
第一,故事情节上飞驰人生比乘风破浪的可塑性差。乘风破浪里面除了父子这条由隔阂到彼此了解的感情线,还有徐太浪穿越之后找妈妈的一条线索、阿正与小马六一的兄弟感情,甚至还有四号配角罗力的感情线。这些人物的情感与剧情发展,让整个故事显得既饱满又生动,也就达到了叙事紧凑全程无尿点的效果。返观飞驰人生,线索太过单一,又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让整个作品节奏稍稍偏快,没有时间埋伏笔,也没有时间给悬念。比如观众甚至还没从上一分钟翻了车导致不能参加比赛的悲伤中缓过来,下一幕既是对手又是男二的黄景瑜立马跳出来给沈腾技术支持,让他的赛车起死回生然后顺利参加比赛。像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拉赞助的过程中没有对腾格尔的任务进行刻画,显得这个情节有些突兀。虽然考虑到这毕竟是一部赛车电影,可能就跟我们平时理解的动作电影是一个类型的,不能在细节上跟叙事类电影有一样的评判标准,但这部作品也称不上是完全的动作片,所以从情节的发展上,飞驰人生要比乘风破浪少3分。
第二,由于情节发展过于紧凑和细节刻画的时间不够,导致在电影中期一些段子的运用上有些生硬,达不到让段子和剧情融为一体的效果。(除了驾校的那两段)这一点有些像退步回了后会无期的那种感觉。你说它不搞笑吧,也不是,但要说它会让你觉得是那种发自肺腑有内涵又有深意的笑吧,又不至于。而韩式幽默又是韩寒电影的一个特色,不能将这个特色发挥到最大化,某种意义上对于作品来说也是一个失败。所以这一点,飞驰人生要比乘风破浪少1分。
第三,我不喜欢这部戏里面主角的名字。再减1分。
整部电影之所以能跟乘风破浪持平,我觉得是因为最后巴音布鲁克的决战把前面挖的坑给填起来了。不仅仅是让人热血澎湃的飙车镜头和高原的壮丽风景给电影加分,更让我感动的点是,原本我觉得如果前面有领航员因伤退赛的这个情节设置,后面再给电影来个圆满结局的话,肯定是不符合竞技体育常理的。
就好像16年的NBA总决赛,欧文在第七场第四节最后五分钟伤退了,谁还信詹姆斯只靠他独自一人就能力挽狂澜将克利夫兰的唯一一座奥布莱恩杯收入麾下?这可不仅仅是最后那颗绝命三分球的差距。
但幸好有才的韩寒在这中间给沈腾加上了这么一段台词——
“巴音布鲁克,1462道弯,109公里,耍小聪明,赢得了100米,赢不了100公里。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我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5年,3万6千遍,我能记住每一个弯道。”
整部电影,就这一个呼应和伏笔,让我拍案叫绝。而这一个伏笔,也就够将最后超越自己、超越对手的结局铺垫地妥妥的了。
最后,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让同是作为体育人的我感动的地方。那就是不论热爱、执着、专业、练习、想赢、不想输,这些字眼夹杂在过快的剧情中有多容易被淹没,但是的的确确用到了每个体育人的最心底。
最后借用导演微博里对电影结局的诠释的一句话:
“巴音布鲁克没有海,heroes never die”
对,Heroes never die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