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由大卫·弗兰科尔执导,讲述了女主人公为了工作放弃了家人和朋友,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在她感受到这个代价后,她毅然放弃了工作,寻找自己的幸福。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2500字欣赏。
据说这部电影是“职场圣经”,但我并不这么觉得,所谓职场圣经应该是可以给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工作小技巧,职场小贴士的吧,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在片尾,最打动我的点在“选择”。
大概是受弹幕的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点一直在女主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选择上(对于看电影开弹幕这件事我表示非常后悔……我大概以后都不会看哔哩哔哩以外的弹幕了)。
刚刚毕业的安迪得到了一份时尚杂志出版社助理的工作,这份意外得到的工作,使安迪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她接触到的是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严苛的上司和快节奏的工作模糊了她的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很显然,尽管这份工作只是安迪的一个跳板,她也并不真心热爱,但从她踏入这个工作环境开始,她必然会与原本的生活圈子产生脱节。
而男朋友因为知道安迪的理想职业是记者而非混迹于时尚圈,再加上心疼安迪,巴不得安迪早日脱离“苦海”,辞职换工作,甚至在安迪几乎决定辞职的那天买了东西来庆祝,在马琳达的夺命来电打来时和朋友们开安迪的玩笑。显然,这时的他并没有察觉到身陷新环境的安迪已经发生了改变。
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的弹幕大多都是“这样的男人又不上进又没钱,就该分手”,“他已经配不上女主了,马上分手吧”。
然而对于我来说,安迪的男友内特实在“罪不至此”,毕竟在他心里,安迪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现在的工作不过是安迪的一个临时落脚点,而内特实在不想让自己的女朋友在这样苛刻的上司手下工作。虽然他没有意识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但其实,安迪这个局中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改变,因此难免会和内特缺乏此类的沟通,误会和矛盾的出现也确实有迹可循,况且,难道自己变优秀了就要弃掉自己的伴侣吗?我不觉得这种观念很正确……
工作圈子的改变,使得安迪的人脉圈子有了扩展,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会上层人士”,而她自身的光环也吸引到了其他男士的关注,比如克里斯蒂安,他是安迪崇敬的文字工作者,手里掌握着可以实现安迪理想的上好资源,帅气、多金,而且他曾解安迪的燃眉之急,在安迪被解雇的边缘拉了她一把,似乎相比内特,他是安迪男朋友的更好人选。
而在很多弹幕发布者眼里似乎也是这样,“这两个人应该在一起”、“这种优秀的男人才是女主更好的选择”。
或许因为我不是很了解欧美文化,总之,我觉得挖墙脚这件事实在有些不道德(亲亲这个举动应该已经算是比较明显的示好了吧),也不觉得有了看似更好的选择就要放弃曾经的爱人,更何况只是看似更好。虽然极大多数的弹幕都让我感到不适,但有一条我觉得说的很对“难道收入高一个档次就要换一个丈夫吗?”。
看到这里再加上弹幕的催化,这部电影在我心里确实打了些折扣,难道说为了事业而忽视了爱人、朋友就是对的吗?或许自己的水平和心境已经和原本的朋友、爱人拉开了距离,但我仍觉得这种失去其实也包含着一些遗憾。
而弹幕里把问题都归咎于女主的男朋友和朋友的这种言辞更让我觉得有些不能接受,甚至还有些为男友辩白的弹幕发布者被攻击为“男权婊”,看到这种言论我反而觉得攻击者所谓的女权主义更应该被称为“田园女权”。
然而,在这部电影在我的内心评分慢慢下降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惊喜的反转,也就是我最喜欢的结尾部分。
原来,一向雷厉风行的时尚女魔头马琳达也有着自己的感情问题,她正在面临第二次的婚姻危机……事业和家庭完全没有冲突这件事太理想化了,而这个情节的出现也让这部电影显得更加真实。
另一边,安迪和男朋友分了手(分开一段时间……大概算是分手吧),顶了艾米丽的位置和马琳达去了法国,似乎一步步地接近了“所有女孩梦想的工作”。
然而马琳达牺牲奈吉尔保全自己的做法却给了安迪一击,在车上她向马琳达提出质疑,对她利用朋友的做法表示不解,而马琳达却说她们是一样的人,她顶替艾米丽的做法本质上和自己利用奈吉尔的行为无异,谁不想成为她们那样的人过她们那样的生活呢?
那段对话也让她意识到,现在的这一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她并非没有选择。于是车停下后,安迪并没有跟着马琳达走向被记者团和闪光灯簇拥着的“时尚殿堂”(这一幕给我的感觉更多是一种意象),而是走向了另一边,在来自马琳达的电话响起时,安迪第一次没有诚惶诚恐地接听,而是将手机扔到了一边的喷泉里,潇洒的离开。
她选择了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找回属于自己的爱人。而最后的最后她和马琳达隔着一条马路在街上相遇,两人都发自内心的笑了。
一如前文提到的,似乎很多人把这部剧当做一部经典的职场电影,就连百度百科的介绍也是“最后安迪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与时尚的达人。
”诚然,这部电影里确实涉及到一些职场问题,尤其是片子最开始马琳达面试时问安迪的两个问题很经典“who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 here?”。
但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最主要的内容对我来说就是两个字“选择”。
马琳达和安迪所做的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没错,她们确实很像,都很聪明,可以洞察他人的心思,但她们又很不同,有着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观念,因此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马琳达更加看重事业,所以她不得不面对婚姻危机,要为自己的双胞胎女儿担心,还利用了自己的得力干将,但她也确实收获了事业上的极大成功——时尚界的风向标。
而安迪选择做回自己,最后她来到了看起来工作环境比时尚杂志社差很多的出版社,放弃了原有的资源和更快晋升的机会(比如克里斯蒂安),但她找回了自己的爱情,找回了自己的理想。
谁说只有穿上普拉达才能成为女王呢?褪下一身华服大胆追求理想的安迪格外灿烂耀眼。
写下这篇观后感的原因,包括自己的所感之所以是这样,我想都和观影期间看到的弹幕有很大的关联,毕竟弹幕里出现的种种言辞和我的观念确实有不小的冲突。
但仔细想来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同类言论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就这部电影的故事构架和女性为主角的特点来看,相比于男性,这部电影吸引到的更多应该是那些追求个人发展的女性,因此对女性的个人成长格外看重,而伴侣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起一种陪衬、支持的作用。
但我觉得这些观影者对是否成功,是否更好的界定有些表面化,毕竟显然影片中对于安迪来说更好的选择不是留在时尚杂志社,而是做回记者。
不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事情的评判标准都出自自己的心理,对于她们的看法我也只能持保留意见。
其实在想这个的时候我有在问自己,如果是以前的自己会不会非常赞同弹幕里那70%的言论。
我想,或许也会吧。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恋爱,甚至早就做好了一个人的打算,因此对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毫无概念。
但现在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了,我觉得就像因为我们有父母,因此在做一些重要决定时要把父母纳入考虑因素之中一样,当我们有了恋人,多了一段关系的牵绊,不能只知道享受另一半给自己的甜蜜,同时也要知道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对恋爱负责,将恋人也纳入自己的未来。
如果真的要谈一段负责任的恋爱的话,我想这一点是需要考虑的,而且相信一段健康的恋爱,一个真正合适的伴侣不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阻碍,反而会使我们变得更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