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柯莱特观后感:用一支笔划破牢笼

柯莱特观后感:用一支笔划破牢笼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10:22 | 移动端:柯莱特观后感:用一支笔划破牢笼

《柯莱特》这部电影由沃什·韦斯特摩兰执导,讲述了一个双性恋女作家人生曲折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女性本来地位就比较低,还具有双性恋,更是被人嘲笑。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柯莱特观后感:用一支笔划破牢笼,大家一起来看看。

《柯莱特》(Colette)是一部讲述法国前卫女作家Colette(全名Sidonie-Gabrielle Colette)生平的传记电影,聚焦于她与第一任丈夫的婚姻其间发生的故事。Colette的作品多探讨婚姻和性,曾获提名诺贝尔文学奖,《Gigi》算是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额外一提,Colette曾亲自挑选当时尚未成名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出演《Gigi》百老汇舞台剧女主角,两年后赫本就凭借《罗马假期》一炮而红,Colette真可谓慧眼识珠。

说回电影,Colette从乡下少女蜕变成名媛作家的过程中,居功至伟的有两个人——虚有其表的出版商兼作家Willy和温柔洒脱的女同性恋贵族Missy。

Willy是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名人,一个才名在外的花花公子。对Colette而言,他不仅是把她从乡村带到巴黎上流文青圈子的丈夫,更是她写作路上的启蒙导师。有趣的是,Willy自己其实名不符实,很多时候挂在他名下大卖的作品都是他聘请潦倒的作家代笔的,但这不妨碍他有过人的文学鉴赏力,是个出色的营销企业家。

而彼时的Colette会写却不会作,正是丈夫Willy点拨她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夫妻俩坐在书桌前合力创作修改Colette以个人经历改编的处女作《Claudine à l’?cole》的一幕,更是颇有点琴瑟和鸣,相知相惜的美好模样。作品大卖后,懵懂的Colette一开始对于活在丈夫的阴影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怨怼,更多的是被认可的兴奋和窃喜,毕竟不少读者早已洞悉真相——Willy一个没有在乡下生活过的成年男人,怎写得出来乡村生活的意境和乡村少女的心境?

而名利双收的Willy食髓知味,不仅花天酒地,出轨欠债,更不惜把妻子锁在家中迫她写作,又鼓励她与已婚名媛出轨以诱发创作灵感,最后更拒绝妻子联名出版的要求,擅自卖掉《Claudine》的版权,终迫得羽翼已丰的Colette与他决裂。最后Willy痛哭着挽留她,而她不屑一顾地离去的一幕教人迷惑——到底Willy爱Colette嗎?他的挽留是因为害怕失去一颗摇钱树,还是失去一个爱人?

我认为爱是爱的,不然跟这么一个乡村少女逢场作戏便是,何必娶她。只是这份爱浅薄且不成熟,明知道Colette才华横溢,可以闯出一片天,可以活得张扬自信,却为了一己私欲连让她成为联名作家都不愿意,可见他视妻子为拥有物,并没有尊重她的个体意愿,而这份轻视对于一个独立而有主见的女人而言最是不能接受。

整部电影里Colette其实一直都是隐忍而不驯的,一开始Willy逢人便介绍妻子为Gabrielle,后来因为《Claudine》以Willy的名义大卖,不甘心的她才开始主动在人前介绍自己为Colette,可以说故事很早的时候她就有了摆脱“Willy的妻子Gabrielle”这附属品身份的自主意识,但并不强烈,只是小小的反叛。直到最后她的情人Missy提点,加上骤然得知心血之作版权被卖,她才愤而生出跟丈夫分道扬镳的决心。

说到Missy这个人,有趣的是电影描述十九世纪末社会对同性恋的暧昧态度——虽然时髦却又不被支持、不能见光,但相比跟异性出轨又算是可圈可点的灰色地带。有一幕说到Willy带上Colette一同赴会,席间以为妻子看上了他一个已婚男性友人,负气带她提早离席,于是夫妻俩发生了以下一段对话:

Colette:Your jealousy is misplaced. 你嫉妒错对象了。

Willy:How so? 什么意思?

Colette:It was the wife I found interesting... What would you think of that? 我是对他的妻子感兴趣……你怎么看?

Willy:Well, that's a different case. 那就不同说法了。

Colette:It is? 是吗?

Willy:Perhaps. 可能吧。

也许是因为Willy当时的默许和后来的鼓励,Colette真的开始跟第一任同性情人Georgie交往。Georgie既是代表Colette初次放纵爱欲的自由,同时也是她对丈夫不忠、名声不显等种种不如意的发泄出口,可以说这段关系的开端颇有些你不仁我不义的挑衅意味。但從Colette还是乡下姑娘的时候跟Willy在仓库幽会可见,她本就是个大胆热情的女子,后来的放浪形骸也就不算突兀了。

而Colette的第二任情人Missy却不一样,二人关系并不是情欲和报复心理的产物,这个总是以男装示人的公爵之女温和而宽容,她自己深明女人在那个时代性向被压抑的悲哀,勇于无视世俗目光,以身作则引导Colette发现自我,因此除却床上关系,二人更是亦师亦友。电影中有一幕Missy曾隐晦地暗示她,终有一天她要决定自己是Claudine还是Colette。言下之意,对于她是风麾巴黎却隐身角色后的Willy妻子,还是拥有名字的大热作家,决定权其实在Colette自己手里。最后也是她开导犹豫不决的Colette离开Willy:

Colette:Willy is demanding, yes, but he also gives me a lot of freedom. Willy是诸多要求,但他也给了我很大程度的自由。

Missy:It's a long leash he keeps you on, but it's a leash nevertheless. 他是把栓着你的绳子放很长,但你终究是被拴住的。

Missy这句话道破了一个真理:鸟笼再宽敞也是鸟笼,真正的自由不应该由某人恩赐。

对于Missy这个身份选择的问题,Colette也在最后与Willy决裂时回答得干净俐落:

Claudine is dead now. She's gone. You betrayed her.

And I... I have outgrown her.

Claudine已经死了,是你背叛了她。

而我??我已经超越了她。

而她最后确实用一枝笔和半生精彩写下了不容置疑的答案——她是Colette,自由而肆意的传奇女作家。

其实作为一部文艺片,《柯莱特》敍事算不上精彩跌宕,人物心理变化也离不开套路,属于看三十分钟就大概知道结局的电影,但无可否认拍得很有韵味,演得扣人心弦。

有人或会将Colette与男男女女的关系解读为十九世界末二十世纪的女权意识抬头,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电影想带出的主要信息,因为从Colette只能替Willy代笔到最后以自己的名字成功都与性别无关,她在不忿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凭什么女人不能出人头地”,而是“凭什么我不能出人头地”,所以我体会到的故事思想其实更加简单直白——一个女人在时代背景的约束下对自我的认可和追求,从“某某的小妻子”蜕变成“我”的成长过程,刻画的不是“改变”,而是“发现”,也正是这种忠于自我,从一而终的发现最终解放了Colette的灵魂,赋予她以一支笔划破牢笼的自信。

我特别欣赏的是,电影没有刻意标榜Colette是双性同性还是异性恋,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年轻女人坦率探索性向的美好,以及无视道德出轨的丑陋(现实中的Colette甚至与继子有染),而这种不加美化的真实反而令本就是双面刃的自由更加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柯莱特观后感:用一支笔划破牢笼》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