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1400字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1400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14:12 | 移动端: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1400字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最近正在热映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呢?影片由女神汤唯和实力派演员黄觉主演,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时隔12年之后重新回到家乡贵州并开启了一段寻找以前的恋人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

用刀尖入水

用显微镜看雪

就算反复如此

还是忍不住问一句

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

他们和小鸟一样

正在我胸口跳伞

——《地球最后的夜晚》

很长一段时间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以当前的语境,电影和音乐足以取代文学的功能,毕赣的两部电影的出现更坚定了我的观念。他的电影与中国古典的文学观一样,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同时也带有实验的成分。假如《路边野餐》出现之后我还尚带一丝忧虑,担心他在以后的作品中能否继续保持这种诗意与探索的话;那么在今天看完《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我这丝忧虑已被完全打消,显然他像姜文一样,会在影片中刻上属于自己顽固的烙印。

然而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做为取代文学进入大众话语圈中心的电影与音乐也同样面临着文学当年面临的问题:到底该不该在划清严肃与通俗的界限;到底该不该在严肃与通俗之间寻找平衡;到底该不该为了迎合大众而舍弃严肃刻意通俗。其中的荒诞之处在于:任何艺术形式都是靠扎根大众才得以生存,而大众的审美与艺术鉴赏力往往却与创作者的预期相去甚远。尤其在现在,大众的审美倾向更趋快餐化,不论何类作品,人们只求蜻蜓点水,只求“我听过”,只求“火不火”。这不仅让追求严肃、纯粹的文艺作品的生存处境愈加艰难,也让上述问题中存在的矛盾更加不激烈,其间的取舍抉择更加直白——“既分高下,也决生死”。这是时代大势,绝非观众与导演产生自觉就可逆转的。

对于导演们而言,聪明人如姜文、宁浩、曹保平等在保持自己的审美取向的同时也在积极向大势靠拢,站着也把钱挣了;性子烈的胡波以纵身一跃向大势抗议,仅留的遗作满载誉叹,但他也再没办法在这个世界继续创作;脑子古典的如张艺谋、冯小刚、王家卫丢了自己的审美全身投入大势洪流,骂是被骂惨了,但赚的钱也数不过来(当然,其中得失孰多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有计较)。相比他们而言,毕赣在《路边野餐》物质回报寥寥无几之后,选择了一种更为奸诈的方式,不客气地说,《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发方式某种程度上属于哄着大众买票——这话不仅对毕赣不客气,更对观影者们不客气——毕赣想挣钱是真的,观众没脑子就是假的么?一吻跨年,我听着想笑。但我充分理解毕赣行为:要吃饭的嘛。我也充分理解观众的不忿:因为这他妈压根不是什么一吻跨年。

抛开不那么高尚的宣发手段,这电影本身是对严肃文艺的一次捍卫,不论它取向太个人化也好,拍摄手法太着重于模仿前作也罢(我个人倒是觉得这种动辄四十分一小时的长镜头非常惊艳),它展现的精神内核是足以让人鼓掌致敬的。一方面,它展现了当电影本身的故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能随时剥离的外壳的时候怎么利用艺术本身的魅力保持吸引力;另一方面,它(包括《路边野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影新思路:何不将电影当作一本纯粹的文学作品来欣赏——有人单纯为了视效观影,当然也有人单纯为了其他东西观影,这东西为什么不能是诗意呢(虽然诗意对我来说就像寒气一样,使我的肩胛骨时刻作痛)?

诚然出于对毕赣作品的偏爱,我不免是为他及其新作做了些辩护,但还是请诸位相信,即使抛却我的偏见,《地球最后的夜晚》仍是一部非常美丽的电影。当然我是不推荐诸位去看的:全因鄙人不善承担无现实利益之吐槽、嘲讽。

说到这里,我不禁又有些担心,经《地》一役的毕赣,在之后的拍摄中还能否忍受文艺片不赚钱的窘境。毕竟现在的观众(当然包括我)睚眦必报,我相信毕赣是上了不少观众的黑名单了,或许毕赣之于他们,就如毕至飞、汪远、罗登之流之于我,一经提起就咬牙切齿。当然,我不是真的担心,他受不受得了,关我什么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地球最后的夜晚观后感1400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0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