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突破天性读后感1200字

突破天性读后感1200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18:00 | 移动端:突破天性读后感1200字

《突破天性》这一本书是一部不错的心理学书,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个人建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人认知自我。可以更好的看待这个世界,帮助我们转变观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突破天性读后感12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最近看了一本名为《突破天性》的心理学书,封面的注释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格心理学课”。要是以前我对这种带个“最”字的营销策略嗤之以鼻,自动脑补归类为垃圾成功学。但这本书是一位很有水平的老师推荐的,于是买来看了看。读了以后有点感慨,以前因为厌恶某些营销术语,可能错过了不少好书,毕竟内容和封面是两回事。

    个人建构是人格心理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比较抽象,通常的解释是“你用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人格心理学中称之为个人建构”,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理解起来就是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这本书对个人建构的解释算是比较通俗易懂,从对世界基本定向的角度把人分为两大类“人的专家”和“物的专家”,人的专家对任何社会关系着迷,采用人格的方式来了解其他人;物的专家对事物和物质关系感兴趣,采用物理方式分析世界,包括他人世界。举例来说,在餐厅里人的专家会注意到旁边桌人的情绪和举动,而物的专家在看旁边桌的时候也许在奇怪看似不结实的桌腿怎么能支撑住放了满满一桌食物的桌面,或者被餐厅的新配色或某个包间里的管道设施吸引了注意力。

    这个概念给了我很大启示,忠实于人还是物构成了个人建构的一个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大致明白为什么面对类似的情况,一些人倾向于积极评价而另一些人则容易采取对抗和防御的态度。

    关于个人建构还有个名词叫做狭缝改变,指的是如果一个人的个人建构系统很单一,主要围绕一个核心建构而形成,那么当他做出改变时也不过是沿着这个核心建构的两端来回改变,没有太多其他的选择。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参考框架,让自己拥有多个独立建构,也许会打开一扇以最open的方式和角度看世界的窗户。

    对我来说更有启发的概念来自人格与情境这一章。首先了解高自我监控和低自我监控,高自我监控者像洋葱,可以层层剥开,却没什么本质的自我,低自我监控者像鳄梨,永远有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内核。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不同的自我监控方式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作者的描述方式完全是客观而理性的,在这样的基调之下,就可以理解如果你生活在多元化的环境中,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的自我,那么高自我监控便是适合的,而在比较传统的社区中,高自我监控可能不具有适应性,因为太多元化的自我让人觉得你不可预测,捉摸不定。

    人格和创造力有什么关系?研究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早期经历与教育上具有一些共同点,在童年早期,家人给予他们许多尊重,允许他们自己进行探索,由此形成了强烈的自主感。富有创造力的人不会因为一件事情自身的原因而对其产生兴趣,相反,会因为一件事的意义,重要性和影响而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倾向于看到森林,而不是树。

    写到这里,其实没有涉及这本书的精髓,那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文化惯性思维是可以摆脱的,转变理念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和他人。但对我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鲜概念,所以感受不深。

    这本书的作者值得一提,曾连续三年被哈佛大学学生评为“最受欢迎教授”,同时也是个超级明星演说家,他的TED演讲点击量有好几百万,但有趣的是这样一个看似对任何场合都应对自如的明星其实拥有的是天生的内向人格,这是本书标题的最好证据,天性是可以突破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突破天性读后感1200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034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