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考,这里是焦裕禄同志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有着红色精神的地方。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的更多。在这部国字号大型纪录片走进兰考纪录片中,我们会看到改革开放40年后不一样的兰考,下面一起来看看走进兰考的介绍吧。
第一篇
走进兰考,刷新记忆。
说到兰考,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漫天的黄沙,贫瘠的盐碱地,逃荒的人群……这是老电影《焦裕禄》留给人的记忆。电视纪录片《走进兰考》通过“焦桐”“推手”“车站”“家当”“喜宴”五个主题的故事化呈现,将刷新人们对于这块土地曾经的记忆。
《走进兰考》是河南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节目,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项目之一。在总局领导的指导下,河南广播电视台经过多轮调研和近一年的前期筹备,确定《走进兰考》为纪实风格的纪录片。
《走进兰考》深入兰考基层,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跟踪拍摄,记录他们在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变兰考面貌、走向幸福生活的大背景下,从兰考脱贫到奔小康这个进程中的日常生活,讲述兰考百姓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鲜活故事。
而昨晚的故事聚焦兰考焦桐。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给兰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没想到的是,泡桐还给兰考带来了一个产业——民族乐器制造。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焦书记带大家种植泡桐时就考虑到了为百姓增加收入的事儿。遍地的泡桐正好在改革开放初期成材了,一下子催生了一大批的兰考木匠。
《走进兰考》选取的人物类型多样,他们的职业涵盖种植、养殖、乐器制作、良种培育等传统项目,在电商、民宿、直播等新潮的创业领域也没有缺席。为了创造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生活,镜头里的他们在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的努力奋斗着。
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拍摄正在进行时的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用文学的逻辑组接、架构每一分集的大故事,突出主题的意象化表达。
兰考的故事在新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里有着全新的演绎与诠释,而《走进兰考》注定要见证在这块热土之上经历的一场认知革命和精神洗礼。
第二篇
来了!来了!来了!
“国字号”大制作来了
经过365个日日夜夜的紧张筹备,河南广播电视台重磅制作的《走进兰考》大型纪录片,将于今晚21:20正式亮相河南卫视。这是河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节目,同时也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项目之一!
第一集的故事,我们将从凝聚着“焦裕禄精神”的焦桐讲起。
焦桐,是兰考一个自带流量的“精神IP”。
走进兰考,必瞻焦桐!
56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一株细小的泡桐,如今已华盖如云。56年间,桐叶澄碧,桐花绽紫。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屹立于天地之间,见证着兰考翻天覆地的巨变。兰考,汇聚着太多关注的目光。从漫天黄沙的贫瘠之地,到全国率先“摘帽”的贫困县,兰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故事格外动人。
【揭秘】
年过半百“焦桐”遇危机
守护人“奇招”照料又绽春
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的门口,年过半百的焦桐根深枝大。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在树下,瞻仰焦桐,接受思想教育活动的洗礼。
焦桐和它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最能代表兰考,也最能讲述兰考的历史与变迁。今晚的故事,将聚焦这棵“焦桐”。
如果将这棵焦桐比作人类,它已经属于“高龄”。普通的泡桐生命周期为30-40年,焦桐却已经整整走过了56个春秋。
然而,焦桐年年一树澄碧,并非易事。
今晚,节目将揭秘一个从来无人知晓的秘密——2016年,焦桐的生存遇到一次很大的危机,父子两代守护焦桐55年的魏善民老人硬是用自己的方法让55岁的焦桐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魏善民老人是怎样让焦桐叶肥枝硕,又是怎样再次让焦桐绽放紫色的桐花?请您锁定河南卫视,今晚的节目将正式为您揭秘。
【见证】
一株泡桐树
培育兰考脱贫“大产业”
兰考之变,泡桐树是见证者,更是奉献者、参与者。
如今,焦桐粗壮的枝干的旁边,种了一圈用焦桐的根培育的泡桐树苗。泡桐树,不仅给兰考人民送来一片澄碧,更是培育了兰考脱贫的“大产业”。
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下的泡桐,给兰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没想到的是,泡桐还给兰考带来了一个产业——民族乐器制造。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焦书记带大家种植泡桐时就考虑到了为百姓增加收入的事儿。遍地的泡桐正好在改革开放初期成材了,一下子催生了一大批的兰考木匠。
一棵泡桐树“变身”成一架古筝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兰考的泡桐树制作的古筝在声色、品相上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兰考泡桐制作的乐器能够登上G20峰会的演出舞台……
56岁的焦桐,56年桐花开谢。焦桐的故事在新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里有着全新的演绎与诠释。
如今的兰考再也不是那漫天黄沙、遍地盐渍的苦穷之地,听着焦裕禄的故事,伴着泡桐一起长大的兰考新一代,也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改变着兰考的面貌,改写着自己的命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