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中都只有24小时,合理的运用时间,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由李笑来著作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就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时间管理的关键。网友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几个月前买的书,心心念念想要尽快阅读,但还是由于各种因素拖了好长时间,直到最近才真正的花时间阅读。一开始是源于某一天的中午睡不着开启了阅读模式,当时的自己阅读起来有点吃力。总结的原因:平时的阅读量太少,一遇到稍微复杂的观点,自己需要放慢速度且有可能还得反复阅读才能理解。
这本书给到读者的信息量非常大,于此同时惊讶于作者的知识面,文中涉及到的的领域很广。书中很用心的一点是:有些词、句可能相对于部分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书中出现相应的注释,理解的同时也多了一些学习的参考方向。
读一本好书,确实是让人有不少的思考与收获。
一.深层次的思考
可能是自己本身阅读量不够的原因,每当有时间去阅读时,内心总会产生很多的想法,这是以往所没有的。主要改变的原因是,听一位前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一味的接受,最好带有批判性去看待问题。”想想过去的自己就是这样的思想,大多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观点,不加思考就表示认同,真是挺可怕的一件事。
如今,我把这样的习惯放在阅读中,把看到的内容在脑海里思考,是否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自己对于书中的内容也比较容易吸收并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二.现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我阅读到“现实”这一个章节时,心里触动很大。有时我们会评价一个人说他现实,我并不认为是件坏事。这说明他清楚知道现实中的差距,想法不再是天花乱坠,而是从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就像罗曼罗兰说的: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回想过去的自己,想法总太过于天真,而忘了现实中的差距又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也许就是成长的过程吧!
三.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
当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之后,就要理性的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那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事?
我的答案是清楚自己的需要以及能做什么开始,把目标清晰化,一个一个逐步拆分出来。最好能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周,能看得见,做得到的事情,总会带给人动力。
这样的思考方式,同样受用于日常计划中,只有把目标拆分开,才知道可行度,思路才能更清晰。不仅如此,对于身边的同事做的计划或者表达时,我最希望听到的是在每一个目标之下的落实细节。这说明对达成目标有一定的准备,不只是局限于纸上谈兵。
四.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其实这个能力的要求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到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的角色相对少一些。
过去认为两人在沟通中表达的一方比较占优势,却不曾想过,其实刚好是相反。书中提出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观点——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仔细想,确实是这样。原因在于当你表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时,对方确实容易停止“倾诉”状态。相对来说倾听者才是起主导的作用。
五.有意识的积累
在前两天的一个谈话中突然被问到与书中内容相关的问题:“你们知道元认知是什么吗?”心里一惊,感觉像是考试一般,可惜自己没能答上来,只是对这个观点有印象。当时就非常懊悔,自己怎么就想不起来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阅读时,最先吸收到的内容一定是跟自己目前状态相似的观点,其他的虽然有印象,但还没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点。
我们在阅读或者是在坚持一件事时,也许它并不会马上能看到所谓的效果,有时候往往就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
我相信,只要有意识的去积累,在某一天那些曾看过的书,走过的路,总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悟。
有一句话说得好:开卷有益。也就是当你翻阅书本的那一刻开始,接触到新的观念,新的事物,便有了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