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范文:禁了它就对了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范文:禁了它就对了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25:06 | 移动端: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范文:禁了它就对了

近年来,姜文导演的不少电影都获得了网友们的好评,其中《鬼子来了》更是在网上获得了9.2的高分,影片由姜文和香川照之等主演,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村子的农民照顾日本俘虏却最终遭到日本军队的屠杀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们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

冲着豆瓣评分9.2,全网32的高排名,好不容易把这电影看完了,这个极其拧巴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很多想法,想了好几天,最终决定还是生产点儿内容来阐述一下自己对这个电影的看法吧---禁了它就对了!因为这是一部给日本人拍的电影,而不是给中国人看的电影。

这个电影最核心的问题是三观不正。在有灭国危机的大环境里,竟然没有一个正面露脸的中国人抱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之决绝的斗争精神,反而全体民众因着一种与生俱来躲身世外的心态而一错再错,以至于一直心甘情愿的当日军治下的良民。以这样的心态苟且偷生,迟早会被绊倒在自己的愚昧中。即便是躲过这一次、下一次,就算躲到最终的胜利,也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躺赢,就像在电影中从老到小的挂甲台全村村民根本没有做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村子所有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活着已经等于死了,死了更是没有任何影响。马大三乃至挂甲台所有村民的死都应该用两个字来形容---“活该”!

对于电影中体现出来的文学创作和黑色幽默,我不太理解这些文学创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矫揉造作和逻辑漏洞。黑色幽默自黑可以,但为什么要在如此着力的赞扬敌人的同时,极端夸张的贬损自己呢?数数电影中满拧的三观和一些目的性不明确的加戏桥段:

1、电影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主要手段就是要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制造出一个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吧……可问题是在马大三进入俘虏营砍人之前的那两个小时里,电影制造出来的主要矛盾---“如何处理掉这两名俘虏”是个伪命题啊……马大三和村民们不是没想,也不是没干,但是马大三对于自己失败的借口居然是害怕!你看他后来在讨论换俘问题时舌战群儒是何其侃侃而谈高谈阔论,领着俘虏和村民去日军营地换粮又是何其英勇无畏,他害怕?!呵呵……他不但不害怕,胆子还巨大!

2、对比一下里面的主要人物,马大三&董汉臣 vs 花屋小三郎&酒冢猪吉队长。酒冢猪吉从在二楼的第一个分镜头一直到后来投降后的表现,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形象无比光辉的日本武士形象;花屋小三郎有着农民阶级普遍的患得患失贪生怕死的特征,又表现了日本人固有的等级思维,同时还表现出在身处绝境时人性本能的求生欲,人物形象塑造和演绎的最丰满;董汉臣为了活命要拼命的左右逢源,还承包了所有黑色幽默的笑点,但多少还有点儿狗急跳墙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混不吝精神;而马大三呢?一方面对外人(在面对“我”、花屋、四表姐夫和一刀刘时)表现出因原始善良而有的极端无知,另一方面面对自己人时又表现出极端的撒泼打滚和蛮横专断,要知道他完全是以一己之力把全体村民送上黄泉路的,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能量大大的。

3、挂甲台的村民特别是马大三不是不想处理掉那两个战俘,同时花屋小三郎也不是不想活。同是农民,但是表现完全的不同。花屋的努力是侥幸式的没有成功,而马大三的做法是有意识的主动失败。这里有三个回合,第一回合是花屋和董汉臣从屋子里向海军喊救命,因为军乐队和军舰的声音太大没有成功;但是马大三面对花屋的咆哮与吐过来的口水,居然轻松的被董汉臣骗去给他们借白面做饺子疗伤,不光蠢,连与普通人类沟通的正常反馈功能都缺失。第二回合是两个日本兵进村抢东西吃,花屋和董汉臣偷偷的把领章挂在鸡上送出去,被马大三眼快一步给处理掉了;但是经村民讨论要刨坑埋掉俘虏的决定却因为马大三的临时害怕给推翻了,背着所有人将二人转移到了烽火台,将个人行为凌驾于群体决定之上。第三回合是董汉臣骗小溜子学日语去给海军野野村报信,被听得懂日语的二脖子按住了;但是内部激烈争吵的结果却是马大三进城去请人来借刀杀人,从这三个回合的表现来看,马大三和挂甲台的村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只要花屋和董汉臣的一次努力成功了,他们全村人就都完蛋了。但是一出闹剧之后他们全体都相信了一刀刘所谓命不该绝的屁话,却把激烈争吵的原因忘的一干二净,这个群体不但智商堪忧,记忆力还堪比金鱼。

4、再说马大三进城请人的这条支线情节,这里出现了揣着明白装糊涂、跑过江湖见过世面的四表姐夫和一刀刘,这两人是整个电影里唯二有些许智慧的中国人(当然,也可能他们俩是江湖骗子,但即便是骗子也比马大三他们精明)。四表姐夫要了马大三的豆子,明确的告诉马大三两条重要的商业规矩:1、办大事找错了人也得给封口费;2、找中介办事也得给钱。然后领着马大三去请一刀刘,但是最终谈判的时候马大三竟然对四表姐夫的点播无动于衷,请一刀刘做主刀还特地说自己豆子已经没了,就给人家磕了三个头……这说明马大三做事的思维:1、花屋加董汉臣两条命值一袋豆子;2、豆子比事儿重要;3、请多少人办事也就这一袋豆子。马大三自己就没想着把事办成,好吗?!那人家能给你办好才怪咧!有钱能使磨推鬼,找对了人事情还办不成,那是钱没给到位啊。四表姐夫和一刀刘两个老江湖一合计,豆子已然留下了,那该演的戏还得给你演了,不光要和挂甲台这帮土包子两不相欠,更重要一点是赶紧和这群扶不上墙的货色划清界限,否则迟早受连累……

5、要这么看这部电影,再重新听听花屋小三郎的咆哮,他要把挂甲台的畜生、胆小鬼都杀光……支那猪没良心……死在这帮人手里,太窝囊了……人家说的不但句句是真心话,句句还是真话了啊。

6、再说说点儿这电影搞不清楚意义和逻辑混乱的加戏桥段吧。说到董汉臣这个承包笑点的翻译官,我只能看出来彻头彻尾的汉奸。他在花屋三次解救自己的努力中全部帮助了花屋,这个情有可原,毕竟他们两个是绑在一起的“兄弟”。这家伙骗马大三去拿白面拿酒,之后又骗小溜子学日语送信,有逆境求生的智慧,可是他在最后的屠村过程中翻译做的很到位,包括那句“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这是要表现什么?

7、五舅老爷是读过书会写文章的文化人,作为村长,他这尸位素餐的老学究是来搞笑的吗?

8、二脖子能基本上听懂日语,他怎么就对花屋的话一句都听不懂呢?他怎么既不主动也不被动的出现在花屋面前呢?

9、为什么全村唯一有斗争精神同时也造成日军伤亡的是那个糊里糊涂神志不清、且不招全村人待见的疯七爷?

10、 “我”是谁?六旺口里的五队长、七队长和董汉臣说的八队长,又是谁?他们的作用就是个“符号”吗?这个电影的英文名称"Devils on      the doorstep",可从门阶doorstep闯进来的是“我”不是鬼子啊,花屋小三郎虽说是进来了,但要注意他不是Devil而是人畜无伤的俘虏呦……

11、在兵营里中国驴上了日本马,这黑色幽默桥段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2、八婶子口中“已经八年了”的海军野野村治下的挂甲台仅有军民相处之一片“大东亚共荣”的祥和,没有恐怖,重复演奏的《军舰进行曲》,又要说明什么?

13、陆军的酒冢猪吉队长在花屋被送回兵营之前就已经知道日本天皇下令投降的诏书,可我看不出酒冢猪吉有任何的心理波动,反而将统治者应有的身份保持到屠村之后的投降仪式。另外,电话电报通畅的海军野野村怎么就不知道投降诏书而一直在吃瓜呢?

14、作为主使、送粮回村的马大三怎么就能轻松的钻进玉米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鱼儿又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自己娘家的村里?

15、马大三从一开始做的事情就是以三叔之名搞大了自己亲兄弟媳妇鱼儿的肚子,这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偷情?全村人除了疯七爷以外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责这种不伦关系,这又说明什么?

16、按照小溜子还在要糖的年纪,鱼儿亲夫的死和日军开始在挂甲台的统治有没有关系?

17、既然已经投降还要示强屠村,这算不算战争罪?结尾为什么不交代一下国军有没有审理此事(按照电影的惯性思维,可能大概率是不审理了吧……所以才会引出来马大三砍人报仇,之后又被国军交给日本人处决的桥段,这思维逻辑是不是过于清奇诡异了?)这46名日本战俘结局又是如何?

18、最后一点,按照四表姐夫和一刀刘关于砍头之后含笑九泉的说法,马大三最后被花屋小三郎用武士刀斩首后真的有头转九圈,眨眼三下,嘴角上翘,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要表现马大三已经愚昧到死不悔改的程度,那他为什么要进兵营去进行搏命式的复仇?如果说马大三已经在政治上幡然觉悟,那他又何必感激花屋小三郎的一刀斩?是要表现马大三对酒冢猪吉等日本兵的憎恨,同时又对花屋小三郎的感激吗,逻辑何在?而他最终看到的是花屋小三郎和酒冢猪吉合力完成的武士刀收刀入鞘的日本军礼,又是想表达什么呢?

总结一下,艺术创作可以不分国籍,但是艺术家和受众是有国籍的,同时艺术创作本身是要遵循基本的因果逻辑规律的。如果我是日本人,我一定给这部电影打高分,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国籍决定视角,一部由支那人拍出来的可以将我大和民族菊与刀精神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略带“黑色幽默”的战争题材电影肯定是大大的好片子啊。但是我想问的是作为一部电影的中枢大脑的编剧和导演,你们的中国大脑是不是长到屁股上去了?《鬼子来了》当年没有按照电影局《关于合拍片<鬼子来了>立项的批复》(电字[1998]第302号)的意见修改剧本,在没有报送备案剧本的情况下擅自拍摄并擅自去国外参赛,影片片名按电影局多次要求重新选择(我相当怀疑这部电影一开始是不是想命名为《皇军来了》或者《皇军别走》),反而在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大获成功,甚至得到了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奖项,这真是够讽刺的……姜文为了这部片子换来被勒令禁止拍摄电影5年,我觉得还是那两个字---“活该”!你可以有思想,但也可以不这么拍。就算换个角度,强行从正面来看这部电影,《鬼子来了》可以说是想要揭开我们民族性格里面糟粕的伤疤,要让观众真正去面对并思考该如何治疗我们普通民众的原始愚昧和奴性,可问题是,普通民众真的有那透过纷繁看到事物本质的智慧之光吗?进一步讲,如果普通民众有了这洞穿事物表象的智慧之光,还用得着以你这逻辑混乱的电影来给他们的现实添堵、为他们的未来照亮吗?

 回到我最开始的观点,我认为《鬼子来了》是一部给日本人拍的而不是给中国人看的、价值观取向有严重问题的电影,禁了它就对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鬼子来了观后感范文:禁了它就对了》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