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是一部由韩国和日本国土制作的剧情电影,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一个中年男人金永浩是如何走上自我毁灭的过程的故事。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对影片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所理解的好电影,是用来转述生活的,导演只是一个旁观的记录者。一部好的电影就像一块三棱镜,无论它本身多么耀眼剔透,故事多么跳脱实际,场景多么离奇,最后折射出来的终将是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与挖掘,有时候它抛给你一些问题,在一片光怪陆离中,给出了答案。更多时候,它默不作声,只是抛出问题而已。《薄荷糖》就是属于后者的,一部沉默着的电影。
为何说它是一部沉默着的电影呢?《薄荷糖》的记录和叙述是无声息的,像从书架上随意拿出的一本生活样本,然后缓缓打开它。
人到中年的主人公金永浩一上来就表现得落魄痴狂,在大闹了昔日好友的聚会后,爬上了火车高架桥,独自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之后的剧情犹如人临死前走马观花闪出的光阴,用片段式的回忆,带着观众回到了主人公的过往。电影一帧帧地往回跳,这个男人过去的遭遇和心境一点点浮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导演似乎只是无立场地转述着这个故事,其背后映射出来的真谛正在自己大声诉说着自己。
大多数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线性发展一步一步深化,而本片因其倒叙手法,男主的形象则是一次次在回忆中被“弱化”。他的性格一开始便是张扬的,在好友聚会中疯癫且悲情,是一个悲剧色彩十足的男子,在往回慢慢追溯的过程中,他的暴力和软弱,慢慢展现出来,也逐渐被削减,在片尾才展现了他最初的纯粹。设想一下本片如果采用正常的叙事手法,讲述男主如何一步步在命运的轨道上选错了道路,最终酿成悲剧,似乎这样男主在结尾面对火车了结生命时,对观众会更加有震撼和刺激性。但我认为这样处理反倒会破坏整部电影内在的哲学韵味,正是用这样倒叙的手法讲述着人生永远无法倒叙这一永恒主题,才契合了人物的悲剧性和电影本身的主题。
火车和铁轨是本片中的一大母题,很多时候不经意地作为场景的背景,兀自开向前方,且电影每段回忆的转场镜头都是徐徐前进的火车和铁轨。火车既是男主选择用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工具,也是男主以及我们每个人生命不可逆转的隐喻。人生就像火车进站,生命的美好和痛苦恰巧都来自于其单向流动性,出站后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也无法倒转回上一站。在男主面对火车迎面撞来的最后时刻,大声喊出来的是想让生活重来一遍,我深刻地理解那种追悔莫及,也深刻地知晓生活无法重来这一真理。
火车和铁轨的隐喻和本片的倒叙手法是相互映衬的,片中的火车不断以其单向性开向远方,故事的发展和主人公对命运的诉求又是不断往后退的,这两种看似冲突的方向,抛出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即时间本身的意义,当两个方向都到达其尽头时,火车到站,整个故事追溯到最开始的那一天,似乎一切都重合了,片尾男主怔怔地望着日后自己会站着自杀的高架桥发呆,就像某种命运的征兆,故事成了一个环扣,时间本身变成了一条衔尾蛇,就像轨道永远连着轨道。
薄荷糖这个意象,也贯穿了全片。男主探望病危中的初恋携带的薄荷糖,男主不情愿的吃下了小情人喂给他的薄荷糖,在集合慌乱中散落一地的薄荷糖……直到最后薄荷糖的寓意,在初恋递给他的那一刻,才似有若无地揭示出来,那时候他还渴望着以后拥有一台照相机,拍下眼前无名的野花,心里也满满当当地放着眼前这个女孩。
可后来,命运似乎变轨了,他没那么喜欢薄荷糖了,也没那么渴望照相,就连那个女孩也越来越没资格去爱,直到最后的最后,只能当掉了女孩多年前屯钱买给他的相机,只能自己一个人看着胶卷潜然泪下。在人生匆忙向前的过程中,他似乎丢掉了些什么,又似乎自身被生活慢慢遗弃,忘记了那颗薄荷糖最开始的味道。或许在整个故事中,薄荷糖预示着人们最初追求事物时的那种清新感,当我们把它含在口里,慢慢融化掉后,那份最初最原始的渴望是否还能保持清新呢。
影片中主人公的悲剧具备其必然性,在电影的整个回忆过程中,男主如何被合作伙伴抛弃,又是如何沦陷在证券中,这些导致他最终失魂落魄的诱因都被一句话省略地带过,偶然的经历不是生活的范本,所以导演把重点放在了男主的抉择时刻和性格悲剧上。观众知道了他如何被投放到战场中,他如何选择了错误的爱人……这一部分是命运的必然,人生有很多身不由己的脱轨时刻,而当他蔑视当下自己选择的幸福,用暴力掩饰自己的懦弱,因自卑而放手真爱时,这是一次次选择种下的因,也是其性格注定会带来的果。
在这个由悲剧的果向因推及的过程中,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无甚怜悯,就像之前说的,他只是导演在自己书架上翻开的一页生活样本,我多半是唏嘘,唏嘘人生的道路就像错综复杂的火车线路,每个方向都有它最终必达的终点。
以上是我对沉默的问题所做出的一些回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