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这一部小说为我们讲诉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部队的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些美好的记忆,会被人们小心的珍藏,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段刻骨的青春,这是属于我们的美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芳华读后感:一代人的芳华。
2017年9月,严歌苓的小说《芳华》被冯小刚导演搬上荧幕拍成了电影,引起了一群又一群人的无限感慨,甚至频频落泪。
电影《芳华》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部队文工团的故事。被称为“活雷锋”的刘峰为人老实善良,屡次被评为“标兵”,但因爱慕拥抱团里的林丁丁而被处置,转移到前线参与战斗;从农村来的何小萍因为“不良习气”遭到同行的歧视而对文工团失去了希望,最终转移至前线救治伤兵;萧穗子默默暗恋着文工团小号手,看着文工团发生的一桩桩事件,心生感慨却无力挽救;还有郝淑雯、陈灿等一批文工团的战友,在多年后,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在知青背景下的一代青年,经历时代的变迁,政策的改变和战争的残酷,他们是七八十年代部队文工团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何小萍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姑娘,父亲因为文革的原因被投进监狱,父亲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个兵。当何小萍进入文工团后无比开心,但因其出汗多带来的臭味被同行嫌弃,还有其它生活习惯,于是何小萍便逐渐讨厌那些嘲笑她的人,渴望离开文工团。在其中,刘峰是一直帮助她的人,从不嫌弃她,也乐于帮助她。所以故事后来的刘峰被污蔑转移前线之时,所有的人都避而远之,只有何小萍一人在门口送别他。故事是以第一人称萧穗子的视角去回忆当时的事情,多年后萧穗子感叹道: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这就是对于何小萍的经历得出的结论。
二 有些逝去的日子,不需要想起,却也永不会忘记。
文工团是故事的中心,在文工团表演是何小萍的心愿。电影的后面何小萍被派到前线救治伤员的时候遭遇轰炸,她保护了一位十八岁实际十七岁还未成年的小兵,被授予荣誉。也许是一直不被善待的原因,这一荣誉的到来使她过于激动最后导致精神出现问题。后来医院组织病人们去看文工团最后一次表演的时候,何小萍看到台上的表演不自觉地走出礼堂在外面的空地上神采奕奕地跳起了昔日的舞蹈,这场景也许是整部电影中最美的画面。何小萍即使精神失常,仍然忘不了当时在文工团学习的舞蹈动作,她不需要刻意想起,只是在某个瞬间触发往日的记忆,然后依着往日的惯性动作将舞蹈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在文工团的跳舞的日子就是何小萍在文工团最美好的记忆。
三 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他们老去的样子,他们都芳华已逝,面目全非。
电影的最后,刘峰和何小萍坐在凳子上,述说起过往的经历。刘峰在何小萍住进精神病院时照顾她,使她精神好转;何小萍在刘峰生病的时候陪他度过危机,身体逐渐恢复。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不用细说,便各自心知肚明。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的世界距离他们很远,而他们却从未进去过,也从未想进去。“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
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记的青春,
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
才能沉淀美好的芳华,
愿芳华永存,一路芬芳。
电影中的萧穗子以第一人称视角的“上帝视角”回忆了文工团的故事,述说了一代人的芳华。这些消逝的岁月,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芳华,都有各自不一样的青春。当思绪回顾,多年以后的他们回忆起来,依旧感慨万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