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布局》是一部推理小说,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们能够将自己带入其中,作者没有漏掉任何一个人物,书中的线索将所有的人都串联在一起。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失控的布局读后感:小说的精髓在于代入感,快来看一看吧。
《失控的布局》我分了两次看,第一次看感觉没啥特别的,翻了几页便盖上了。
第二次阅读是不想看有关学习工具方法一类的书了。于是从身边的书橱里,拿起了之前未读完的小说,带着消遣的心态接着读了下去。
但这一次我完全地被吸引住了,每一章都想让我去探寻下一个秘密。推理小说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我的心完全地被情节所勾引。直到最后一页尾声,作者把之前的其他幕后配角也给出了完美的回应。作者不会漏掉任故事里的任何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起着举足轻重的。
我收获的不只是一个故事的答案,还有作者用心塑造人物、场景、情节的细心刻画。我就具体来分享一下:
1.开篇是以全本主线人物:被谋杀的黑道老大:胡东海的视角进行描述。(这是因,然后有的果,就是后面一系列的调查故事)
作者给你看了一段因的情节,没有告诉你具体是怎么回事,其结局如何,这就是小说设置的一个伏笔。而且即使这个主角死了,但他仍然是全本围绕的中心,由他串起了基本的所有人物。他是人物关系里的一个共同点,把不相干的人都有了密切的关系。
所以在我们写小说时,人物之间要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让他们彼此可连结,为具体的事件做了铺垫。
2.由和胡东海最亲近的兄弟说起,曹操(外号),接着引出其他兄弟对他此事被杀的议论、调查,接着是引出道上的所有死对头以及不为人知的关系,一一登场。
每一篇的情节故事及人物都是一步步被带出来的,因为情节需要,这个人物登场了,因为这个人物的出现,这个情节就又有了或是变化了。每个情节、人物都是很自然的一个衔接。
我非常喜欢作者这种自然的衔接能力。它让我看起来就是一个电视剧或说是电影。每个画面都是精心需要的,少了这个画面就很突兀,多了这个画面就很累赘。特别需要功底和打磨。
当我们写小说时,就是不着急。不要很急切地把下个人物给写了出来,而是这个人物被需要的时刻,自然地推出来。打磨好每个人物的出场顺序是关键,他影响这个情节的走向。还有一点作者在写第一章的开篇,是最贴近主角的一个身份出场,这会显得很自然。当我们写某个主角时,也可以从身边最贴近的一个人写起,也不会显得很突兀。
3.从宏观来讲,这部推理小说分成了两派人物:调查的警察、黑道上的人物。作者的小说背景很简单,就是两派人物和一个被谋杀的主角故事。正反,好坏界限分明。并且作者也分别从这两个视角具体地引出了整个事件及人物的具体情况。而且其中蕴含着变量关系,就是不只限于谋杀事件还有黑道里常见的贩毒现像以及社会里小人物的现象。比如:胡东海的死和某个老城区的拆迁有关,即使到现实里拆迁也是百姓的大事以及小黑幕;还有小混混独眼狼的父母都是老农民,刻画母亲非常爱儿子,父亲当然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恨。
从这里我学到了写小说要明确自己大体的人物关系,不要太单一,要有点变化。且能反应着这个社会现实存在的一个问题,它是有可能性的,而不是很不切实际的。这样的话能让人体会到其真实的感觉。
4.非常喜欢作者的细节描写,就是人物、环境的刻画。甚至小到每个人的名字,都是非常符合人设的。比如:曹操,真实名字是曹晓天,听到曹操这个外号就是有智谋的一位且人物没那么正,那么现实里的曹晓天就是一个非常机智精明的一个人,是老大胡东海的军师,有自己的一个小算盘。独眼狼就是因为他蹲监牢时,里面的老大非在他身上纹身,结果在画一半时,被枪毙了,他的狼头上还有一个眼睛没画,成了一个独眼狼,于是这就成了他的符号,化名。
作者的每个人物出场都会到位得描写到这个人物的一个动作或是表情,要不就是心理活动。即使是一个小人物都是可以从我们大脑里幻想出来的,能真实存在的。
但在我们写得过程里,有的对话,里面的一个人就是一句回答或是一句疑问,没有具体得把这个人物的心理或表情写出来。在眼前不能想象出这个人物到底是咋说的,更看不出他的性格特征啥的。
5.在读完后,细细品味角色,让我对此书的作者产生了赞赏之情。就是他里面写得每个人物都是有用的,不像一个路人。比如这个人捡了钱给掉了钱的人就没了,而是后续还有这个小人物的出现。人物环环相扣,且都会给小人物有个归宿感。在全本书的最后是新闻形式,揭示之前商业或政治上腐败的人物也都有了一个结局。不光光是主人公的案子破完了就好了。其他以外的插入事件也做了一个了结。这可以说是长篇小说里特有的延展性。
以上的所有描写布局都为一个中心服务,就是代入感。增强个人的带入感,会让小说更加立体且真实。
身心的一个穿越过后 ,使我觉得长篇小说真得多姿多味,其《失控的布局》推理小说是很有嚼头的,喜爱写小说的可借鉴学习一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