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书评范文欣赏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书评范文欣赏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41:30 | 移动端: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书评范文欣赏

《黄河东流去》是一部由李准著作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该书主要讲述了黄泛区人民在日均入侵时期遭受的重大灾难和勇敢的斗争,剧情丰富,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用了两个周末和每天晚上临睡前的一点时间,读完了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这是一部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作品,并荣获“茅盾文学奖”。

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以水代兵”想以此来抵挡日本侵略者。结果却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个省四十四个县,造成一千多万人遭灾,一百多万人丧生的空前巨大的浩劫。中国历史上很多次大迁徙,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人数最多,区域最广的要数这一次。

作者曾三次接触到黄泛区的难民生活。第一次是十四岁时(一九四二年),作者作为一个流亡学生,随同大批黄泛区难民,由洛阳逃到西安。一九四九年,作者作为一个农村银行信贷工作者,第二次来到黄泛区。第三次是一九六九年,作者被下放到黄泛区农村,实行监督劳动,这一次整整住了四年,乡亲们知道作者有一点写小说的功力,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就请他写“祭文”,宣读“祭文”时全村的人都哭了,连吹唢呐的乐队也哭了,一村传一村,作者写了几十篇“祭文”,也系统地了解了黄泛区难民们的“家史”。《黄河东流去》这七户农民的流浪史,就是根据这些“家史”的素材提炼而成的。为我们解开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作者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家被淹没了,他们被抛在死亡线上,但是他们对生的信念,对活的欲望,他们艰苦卓绝的吃苦精神,团结互助的团聚力量,特别是在爱情、乡情、友情方面,都更加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光芒四射的品质和精神,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也使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伟大古老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着重写了六七位青年妇女的命运,特别是她们坚贞不屈,舍死忘生的爱情生活。她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把生命和爱情高高擎在手中,黄泛区的妇女们,在流浪中跑遍了半个中国。她们在斗争过程中扔掉了封建桎梏,走南闯北,凭借着坚强的谋生能力,她们在这场浩劫中活了下来,在困苦万难中,把儿女带大养活。也是她们,执斧操犁,把荒芜的几千万亩土地开垦播种,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中,这些妇女,用当年逃荒的小车,把自己的粮食推向前线,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

书中给我感动最深的是主人公之一李麦,一个坚强、豪放、乐观的农民代表,赤扬岗的女带头人。她自小跟着瞎眼的父亲“跑南闯北”地要饭,落脚在赤扬岗的大地主海螺子家,给他们磨磨,只为糊口,有一口饭吃!一辈子受苦的父亲累死在海骡子家,狡诈的海螺子想赖掉承诺给瞎眼老汉的一口棺材,李麦在“智多星”徐秋斋的指点下替父亲讨回了公道,但自此也与海螺子结下了仇。海螺子把她赶出了家,走投无路的李麦找到了归宿,可丈夫也被海螺子陷害入狱致死。李麦既当爹又当妈的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并因其善良和豁达在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大难当头,李麦准备带领大家外出逃荒,正在此时新四军派女战士宋敏来到赤扬岗救助难民。李麦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唯一的儿子海天亮交给了新四军,他要儿子打日本鬼子救中国,自己也尽力的帮助新四军。

另一个给我深深感动的女性,叫凤英。大难当头之际,凤英被父亲忍泪送到赤扬岗她的未婚夫春义家,和春义相依为命一路逃荒到西安。她以自己的努力获得同村能人陈柱子的信任,得到在陈柱子饭店帮忙的机会。在卖力干活、省吃俭用的同时,她努力学习陈柱子与人打交道的生意经,出去单干的想法被陈柱子探知的时候,她不卑不亢,以实际行动逐渐获得了其他人的认可,饭铺生意也蒸蒸日上。与此同时,老实保守的春义在面临活不下去的危机之时却依然因循守旧,对于陈柱子示范的卖菜生意经置若罔闻,只因为不愿开口叫卖;他在凤英几乎包揽饺子店所有工作的时候却经常和她吵闹,只因看不惯她逢人一脸笑。凤英骨子里变通的性格使她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她能很快适应困苦的生活,并能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因循守旧的性格使春义始终坚持种地才是本分,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却丝毫改变不了他“本分”的脾性,最后他选择离开了凤英。

书中还有很多人物是值得评说的,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在拔高或故意压低”的描写,赞扬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告诉世界:一个具有深厚道德精神的民族永远不会在历史上消亡而只会不断地向前延续和发展。

月亮光再亮,晒不干谷子。外乡再好,也比不了咱家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书评范文欣赏》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