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心灵沉淀下来,感悟身边的美好。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人选择电子书籍进行学习,而读书的第一要务永远是是获取知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读后感900字。
此书是一位来画室体验的朋友送我的,说实话,我有很多教画画的书,但教读书的书还真没有。这无疑再次扩充了我藏书的范围。
读书还要学?都成人了,又不是小孩子学物理化的时期。貌似从幼儿的看图识字,拼音读写,看书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天赋。有教画画的书,有教音乐的书,如此一个教“看书”的书确实少见。
说是教书,我觉得“引导”更为准确。他引导人们由不读书,开始读书;由读书少变得读书多;由读书慢变得读书快。
但,这个译本就是个标题党,实际上不是教记忆法,而是教读书方法的。
本人其实也读书,但说不上喜爱。只能说无聊之余读读书感觉这时光没有白过。并没有说是为了获取什么而读书。于是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经据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阐明读书与收入的“刺果果”的关系。
所以我脑海里又想起了小时候的古老口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现在是一个“快餐文化”时代,什么都是以“快”为标准。文中提到的“信息”与“知识”的区别,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做一下延伸。
我们现在有“头条”、有“抖音”还有各种“微信公众号”。它们都是快餐文化,但并不代表他们上面就只有“信息”。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学习很多“知识”。在这里的前提就是这个“知识”的获取绝对不是15秒,1分钟,5分钟能够完成的。
虽然我们看到一个教学短视频只有“15秒”。但视频里面的人绝对是长时间的学习才获得的技能,并通过长时间的拍摄处理剪切调整然后上传给我们大家。当我们看到,想获得这个技能也绝不是15秒的时间能够学习到的。我们需要反复观看,实际操作才能掌握。
再此之前,我们只是获得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什么样的“知识”。
看到这条“信息”的我们并没有获取这个“知识”。
所以说,并不是只有读书才能获取知识,同样的,只要我们有心,通过手机端的各种快文化app一样可以获得有用的东西。
那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书呢?
我觉得是需要的,但不是为了提高收入,也不单单为了丰富学识。文中有一篇说的很好:读书是让人心静下来最朴质的渠道。
在人们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接受快文化时,我们变得焦躁不堪,变得急不可耐。等红灯时一定要挤到最前面,最危险的地方;接小孩时一定要第一个冲进教室;坐地铁,不不不~,地铁不是用来坐的,是用来“赶的”,“赶地铁”才对。
火车上,飞机上,地铁上,都是低头族。如果这时有一个人拿出一本纸质的书籍,开始阅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