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当遭遇的时候,总会触及到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坚强和温暖。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柔软的绵延读后感1400字,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这本书之前我略知一二,曾经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某个读书频道里听过一个片段,当时觉得作者一定是一位言词优美、惠智兰馨的人,明明是非常艰难困苦的境遇,却能娓娓道来,涓涓润人心田。但当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却久久不愿打开,觉得无比沉重。这是一本丈夫的康复记录,是一本妻子的护理日记,也是一本母亲的持家点滴。想要阅读一本书,必然是要与作者同心,随着笔者的心情感触,触碰到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刻,去直面至亲之人的生死抉择,去体会笔者的漫漫求医之路。真正读起这本书的时候,我自以为会看到一些困苦、绝望、悲惨等等这些负面的情绪,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像一束冬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又坚强。
每个人都会经历亲人的生老病死、生离死别,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更多的应该是绝望吧。毕竟,现在的社会中,不论是媒体宣传还是网络平台,总是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负面报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道德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如果每天不愤愤不平地批判几句,或是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几句,就好像缺少了正义感一样,变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发泄窗口。为什么作者只是用了最真情的爱来写这本书,却让人感受到了如同冬日暖阳般的温暖,润人心田?小的时候老师会教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我们现在变成成年人了,能不能做到“爱吾爱以及人之爱”呢?媒体、社交平台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反映社会不良现象的报道,比如老人跌倒了先要录像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而不是凭着本心先扶人,到如今的高铁霸座,地铁或者公交该不该让座,甚至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等等。本来在观念中很多“应该做”的事情,反而变得七分犹豫,八分茫然。为什么包容一个人变得这么难,宽容和谦让这样的道德标准如果写入到了法律中,这就真的是社会的退步,甚至是道德的沦丧。所以,人是需要治疗的,不能仅仅治疗身躯,还需要治愈心灵。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因为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是社会人排解压力,促进社会稳定、维持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书中教会了我一些小方法,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用包容的心态与身边的人沟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抒情感情的方式,例如作者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用日记来转述自己的情感。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记得你是谁,记得你来时的路”这一篇日记。作者用一种“帮助回忆”的方法,在重建记忆的过程中,回忆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帮助丈夫唤醒了尘封的记忆,果然这世间唯有爱可以治愈一切。
有的时候我们会很忙,会忙到忘了我们还有爱,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像很久没有和家人聊一聊天,和朋友一起谈笑风生。所以,我最近会时不时的在车里和老公,谈起一些我们恋爱时在一起发生的小事,这时他会用右手轻轻握我的手,我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会说“我爱你”这样直接表达爱意的话,但是他轻握我的手,我知道,他爱我。现在,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拥抱我的家庭成员,用我的行动来表达我的爱意。晚上睡觉前,我有时会给孩子讲他小时候的趣事,比如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叫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开始走路,做了哪些淘气的事等等一些小趣事。当我给孩子盖被子,我以为他已经睡着的时候,听到他轻轻的说:“妈妈我爱你。”,我亲亲他的小脸:“我爱你!”。
一个人心中有爱,家庭和睦、美满,脸上就会自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然就会宽以待人。当一个人身沐温暖的时候,就好像寒冬中的一个发光、发热体,身边的人会不自觉地会向着“温暖”靠拢。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无数个“温暖的发光”个体汇聚到一起,就会形成群体的良性行为,这样才会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如果老吾老可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可以及人之幼,那么爱吾爱,一定会及人之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