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必定的优秀的,班主任的好坏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中国班主任研究序言读后感3000字。
回顾:半个多月来,因身体不适加上带着八个月的二宝,每天只能静静地看着研究群里伙伴们的学习与成长,毫无精力做任何事。面对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进则退”倍感失落,但在“流感”面前,自己一点挣扎的力量都没有,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甚至多种土方法,样样尝试个遍,似乎不到一定的时间(半个月以上)“流感”是觉不罢休的。随着情绪从刚开始的焦躁不已到后来的听之任之再到最后的恢复,上进心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倍感煎熬到放任自流再到重新拾起自信。因而错过了*教授发起的研究项目——加入中国班主任研修班。项目的内容是阅读“中国班主任研究”领域的文献,开展研究实践;开展学术性写作与表达;开展专业对话与交流。为此感到非常可惜,也感到非常愧疚。可惜的是,错失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愧疚的是,*教授对我这么用心的引领,而我却这么不争气。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不让*教授的无私付出成为炮灰,恢复后的我从此刻开始,重新拾起研究自信,尽力追赶伙伴们的步伐,即使慢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每天坚持,就会进步一点。只有不断积极鼓励自己,才能战胜“找借口”的“懒惰”心理。
学习读后感:伙伴们在*教授的推荐下,都在研读杨小微、*家成主编的《中国班主任研究》。伙伴们不仅深入阅读,每一章每一页留下阅读思考的各种标记,而且联系自身教育实际,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读后感。每一篇读后感不仅表达了读者的阅读感悟,更多呈现了读者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半个多月来,默默学习伙伴们的读后感,深深感受到来自伙伴们的研究自信、研究力量。这种自信、力量在无形中鞭策、激励着“失去自信”的我。
如**老师再忙也坚持每天阅读写作的专业精神以及她那强烈的研究信念,时刻激励我上进。她每天一篇《中国班主任研究》的读后感,至今天已经写了17篇了,每一篇读后感都写得非常用心,有时同一篇文章她经过多次研读后写下不同的读后感,包括本书的序言,她也写了两篇读后感。第一篇序言读后感**老师立足于班主任的角度来解读,又从初读和再次读写了不一样的感悟。初读的感悟主要是回答*教授布置的共读准备的问题。再次读的感悟主要是根据她的工作与阅读经历谈中国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四个条件,分别为:中国班主任成长需要一个平台、需要理论来指导实践、需要实践来深化理论、需要高质量的专业阅读。其中**老师谈到她加入*教授带领的假期研究团队后感受深切的是,“当你真正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看班级工作的时候,一切都会显得非常自然与理所当然——孩子的问题出现是正常的,这就是你教育的转折点;孩子的错误是正常的,这正说明你的工作有疏漏;孩子的不主动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你的任务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于是,你会不断地寻找一种理念,一种专业的引领来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的工作,而阅读自然是最廉价,最方便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实践感受我深有同感,自从认识*教授,加入他引领的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团队,经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学习研究,自己的班主任思维方式不断发生着转变,遇到问题不再是烦恼抱怨,而是用平常心态待之,并想方法想策略解决,也学会了通过专业期刊、专业书籍寻找其中的教育原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关于专业阅读,**老师谈到,“我们需要这样的阅读来丰盈我们空虚的大脑,来夯实我们的工作基石,每天哪怕是读一篇,读十分钟,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读完的,如果能在阅读的时候,再多一些自己的思考,那么阅读一定会慢慢成为融入你骨髓的那份优雅与淡然。”这正是我最欠缺的,老师带着思考的深入阅读。第二篇读后感是**老师第三次读序言的感悟,这一次她从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她受到静静老师插画的影响(虽然不知道是哪位静静老师,但看了她用思维导图描述《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书的两位编者的详细介绍之后,深感静静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情怀的专业班主任,令人敬佩。),为更好地理解书中呈现的文章及理解编者可能表达的意图,先读本书的两位编者。虽然我拿到这本书最先读的也是两位编者的简介,但只是读了,没有过多地思考他们研究的特点。从而可以对比出我对深入阅读的理解多么浅薄。接着**老师从编者的疑惑谈理解小众推动大众,她是这样理解小众的,“我相信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是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可这样的责任心在长期没有激励措施,没有合适展示平台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仅仅靠老师们的意志力吗? ”**老师分析的“小众”现状,在乡村学校更突出,因为乡村班主任更没有激励措施,更没有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2017年10月我在学校开展了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现状的访谈研究调查,访谈结果也显示乡村班主任因长期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逐渐把当初的教育激情和工作热情磨灭了,从而导致很多乡村班主任产生职业倦怠感,由此,更谈不上主动研究班主任工作了。但**话锋一转,从推动大众分析,“但真的发人深思:数百万的班主任老师们,仅仅是凭着自己的经验与坚持在完成着班主任的工作,这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再看看我们书中、身边那一批专业且优秀的研究者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辞辛苦地实践着,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班主任的研究,看着他们如此真实、如此认真地做着研究,感动之余,我们是否会有一丝丝的冲动,想要加入他们的队伍。”正如书中的序所言,“可贵的是,就有那么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有学术追求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在全心地努力地投入其中。是的,我也如**老师那样,被这种实实在在投入到乡村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者们深深感动着,吸引着,如我们平易近人、无私付出的*教授、林教授,如各类杂志编辑们,如群里的伙伴们……
从而可见,**老师的学习多么认真、研究多么严谨。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之一!
还有加入研究群不到半年的*老师和**老师,她俩的快速成长让我感叹不已,更让我敬佩的是她俩的学习力和写作能力。她们的读后感写得倍儿棒,从进研究群之前的十篇公众号文章读后感到后来的专业阅读读后感,每一篇也是联系自己的教育经历,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语言表达和文章结构都是我学习的地方。
**老师的序言读后感也写了两篇,第一篇先从“大”与“小”的追问中分析现状的三个原因,然后从序言中传递的希望看到中国班主任发展的希望。第二篇是带着*教授的问题再次阅读后的感悟。
我也来回答*教授提的第一个问题:阅读着一个又一个研究伙伴的序言读后感,我也想尝试写自己的体会。说来惭愧,我以前看书,很少关注书的序言,对后记就几乎没怎么关注过。可见,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都是不好的。第一次拿到新书先看序言,第一次这么用心阅读书的序言,而且阅读不下五遍,每阅读一个伙伴的序言读后感,我就回看一遍序言,心里就思考着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教授作为发起人和编者,为什么会推荐首先阅读序言?如果有后记,他还会推荐同时读后记呢?
对于才疏学浅的我来说,首先需要理解序言和后记的概念。从**老师和**老师的读后感中我略微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但为了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我还是找度娘深入学习,“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 ”本书的序言是由编者所写,所以属于第一种作者序。“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阅读多遍后,我对本书的序言的理解是编者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现状、背景、意义、特点,以及对读者的希望、期待。
“后记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深入学习后,我深感自己以前的阅读是低效盲目的,是毫无方法的。也深刻理解教授为什么推荐我们首先阅读序言和后记。因为 “书的前言后记多数时候是作者自己写的。这一类前言后记往往是书的核心思想,写作意图的集中提炼,更接近作者真实的自我。因此读这样的前言后记,会有更多的与作者对话的感觉,领会作者的深度思考。”
本书的序言首先传达了中国班主任实践上的“大众化”与研究上的“小众化”之间的巨大差距现状,以此引起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的共鸣和深思。我想这也许是促使作为“中国班主任研修班”项目发起人和编者的*教授希望并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班主任加入中国班主任研究行列的原因之一吧!
然后序言传达了编者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与庆幸,也是告诉读者,中国班主任研究现状虽然发人深思,但这一领域还是充满希望的,因为“不仅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有学术追求的校长、班主任全心地和努力地投入其中,而且很多教育杂志期刊也在大力推动本领域的发展;不仅国内诸多高校、科研院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员投入其中,而且来自国外的多个国家的相关学者以及来自港澳台等地的研究人员,都开始进入到‘中国班主任之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对话之中。”我想,编者的意图也是希望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看到这一研究领域发展的希望之光,看到自身专业成长的希望之光。
现状和希望之光是本书出版的背景,接着序言传达了本书的意义和特点,“本书传递的是对中国班主任研究的信心,要开发的是中国班主任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相关主题,要建设的是中国班主任研究的学术平台与对话空间,要创生的是中国班主任的新理论与新实践。”我想,每一位读者在阅读了本书的意义和特点之后,都有可能产生一种立即阅读本书的愿望。?
最后序言传达了编者对中国班主任研究领域更多的期许。既预示这个学术研究领域的无限发展空间,也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更期待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在深度阅读本书后开拓出新的对话空间和发展趋势。我想,这也是教授推荐我们首先阅读序言的原因之一吧!相信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心、希望、期待、思考去阅读,会更加有目的、有感悟、有收获,更加有力量、有自信、有方法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