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优质课《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优质课《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55:36 | 移动端:优质课《爱护水资源》观后感

这一篇优质课程讲解,讲保护水资源的主题贯穿全篇,在课外拓展延伸部分,贴近生活实际,更能让触发学生对于环保的认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质课《爱护水资源》观后感,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今天在省教研室网站听了2015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曹晶晶老师执教的《爱护水资源》一课。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本课题的知识难度不高,爱水、节水、护水方面的情意目标是重点。下面,我重点从常识性知识内容重组的角度谈一谈我的观后感。

    主线贯穿:呈现顺序调整,内容相对集中。

    本节课把课题1的主题“爱护水资源”和课题2“水的净化”中“简易净水器”“蒸馏水的制取”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我们知道,常识性知识内容一般浅显而零散。把几个相对独立零散的内容用一条“绳索”串联,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识的重组。

    本节课,教者以“爱水、护水、节水”为主线,把水的作用——水资源的分布——水体污染——水的初步净化(过滤、吸附、蒸馏、海水淡化)——节约用水等常识性知识串联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材体系的限制。这里面主要运用的重组方法是知识呈现顺序的调整,使零散的知识相对集中。教者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进行调整,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完整建构。

    拓展延伸:贴近生活实际,学科价值凸显。

    本节课教者在正确理解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了一些教学素材。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凸显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上课伊始,教者播放了盐城市某地因水质污染造成大面积停水的视频。后来,又播放了一个水污染的视频,里面的图片触目惊心,很有教育意义。教师还举了印度“圣河”污染例子,便于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但是,如果仅有水污染问题的呈现,真的不足以体现化学学科的意义。教者增加的分组实验,包含观察一杯污水样品,认识其中污染物的种类,动手实验做“水的初步净化实验”,用了“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化学方法。

    这些延伸,从教学环节上讲是环环相扣,从教学内容上讲是层层递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学科的价值得到了彰显。

    问题引思:师生多元互动,思维训练积极。

    问题是引思的绳索。教者用问题不断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环节的转换达到无缝衔接。

    “如果大家经历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停水事件,会有什么影响?”“地球上的水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盐城地区靠近沿海,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停水事件呢?”“我们盐城周边还有哪些可利用的水源吗?”“如何将海水进行淡化呢?”这些问题,学生思考后,踊跃举手发言。同时这些问题也用于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环节的转化。

    “到底什么是水体污染,污染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组合问题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到教材中寻找答案。“同学们是否可以设计一套装置,将海水的煮沸和淡水的收集放在一套装置里,在小白板上展示”。问题抛出后,各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交流,学生展示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用“水”给各小组命名,有“爱水小组”、“惜水小组”、“省水小组”、“节水小组”、“护水小组”、“增水小组”,真是处处皆教育。教者的结课语言也简洁有效,“今后生活中,树立爱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践行节约水资源的行动,做一个爱水、护水、节水的环保达人”。

    如果教者再能设计几个简单的爱水、节水、护水的题目来巩固,那么本节课的情意目标的达成可能就更好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优质课《爱护水资源》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293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