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家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5000字

家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5000字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7:55:45 | 移动端:家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5000字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由吉诺特所著,从父母的角度介绍了几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今天的家庭教育很有启示作用。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家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5000字。

 孩子升入高中不久,就从学校带回来《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我随手翻开,就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对照书中所举实例,一一比对自己对孩子的所言所行,暗自揣测: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早一点领会与孩子沟通方式,是否就会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走得顺利一些,愉快一点?

回想在初三下学期,几乎每天晚上家里都充满了我的高音,但几乎没有起到效果,当时自己就在反思:怎样才能心平气和地达到我所要求的?也试过不同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内心的焦虑与自责也于事无补。深爱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剑拔弩张?曾经深深依赖父母的孩子为何会对父母怒目相向?细细看来,书中写到: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客人一样对待。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人豁然开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不依附于任何人的有独立意识的人,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或要求强加于孩子,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合适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成长更需有“静待花开”的平常心。不与他人攀比,不与自己较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助一臂之力就可以了。

我的思路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直接,孩子在和我谈问题或抱怨时,我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有什么,直接做好了",“你要这样或你应该那样。”结果往往不欢而散。对于如何与孩子交流,书中谈到:“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着伤心”  ;“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看到这些深含智慧的句子,对自己这些年来的粗心与自以为是深感愧疚。按照书中例子,上个月也照样画葫芦了一次:一天上学路上,孩子抱怨:“真是崩溃了,一天要上这么多的课。”我应声道:“就是,高中的课就是多到爆。”这句话明显与我之前对类似问题的回应不同,自己也在惴惴不安地看孩子的反应,只见他顿了一下,可能也没想到妈妈会这么讲,但紧绷的脸缓和了好多,似乎也有了些笑意。看样子,这样的交流沟通还真是不错。

读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对自己的触动。读好这本书,可以让父母以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学会如何承认孩子的感受、认知和观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学会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刘秋雨家长刘罡:海姆吉诺特的这本书从多个方面指出了与孩子交流和教育的问题、方式。孩子是父母生命和血脉的延续,身上有着父母各个方面的烙印。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小时候孩子依附于父母,事事都听从父母的要求,学习父母的行为和语言,这是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身上也有父母的影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她)们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性格,所以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沟通交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态度和语气进行,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所以要格外注意。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为家长不能总是用批评教育的语气说教,也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我们也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不妨以和孩子平等的角度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又不一样,所以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作为家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变。既要有严格、严肃的一面,也要有宽容、活泼的一面,既培养孩子的兴趣,又不压制孩子的天性,既要给孩子一定的压力,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庞皓家长王玉莲:前几天学校推荐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中国的老师与父母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也就是我的教育观。

想想这段时间总是因为意见不和而迁怒儿子,闹得彼此很不开心。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学着理解他,这样他的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我不想和儿子有距离,所以我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书中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一个好的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当的话,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你真笨。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怎么不懂事呢?走开,你烦死了,让我安静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书中也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举个例子来说:十岁的洋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害怕得不敢抬头,他的妈妈看了看他平静地说“没事,有没有受伤?我们需要扫把和撮箕,不要用手。”洋洋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洋洋害怕地低声说:“我,我不小心的,对不起,妈妈。”洋洋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只是抚摸了孩子,使孩子放轻松承认自己的错误,做到有错就改,有事情好商量的思想态度。而如果当时洋洋的妈妈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他的话,会让孩子认为“如果做错事会被妈妈训斥,下次再也不敢给妈妈讲了”。长时间孩子会形成说谎、不相信父母,有什么事都不会找父母谈的思想,这样会使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错上加错。可见,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不如给予指导性的帮助。

总之,我们做家长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当我们注意到孩子的努力,一定要及时表扬,给他们树立信心。在今后教育孩子当中,我要充分地运用教育的智慧,语言的技巧,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李旭凯家长陈明卉:《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一本关于孩子沟通方法的书籍。该书是美国吉诺特博士人生中的最后一部经典名作。这本书最让我有所感悟的就是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技巧。找到合适的方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其实,不光是与孩子,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共事,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有效地沟通呢?看完这本书我有了一定的感悟。

承认孩子的感受,出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批评。无论是怎样的错误,我们先不要只看到错误的结果,我们要认真听听孩子对其事情的阐述,而后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正确的指导,让他知道这样的结果为何是错的,不要只是指责。

无论事情大小,我们和孩子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也许一件事情只要我们说出理解他的话,可能孩子也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也会思考自己的对错,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们交流。

尽量拉近孩子与我们的距离,把他们当做朋友。在有事情发生时,不要急于让自己的情绪和说话音量变得怒不可遏。试着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沟通,试着去喜欢他们喜欢的,看他们爱看的,要努力让自己跟上他的节奏,只有我们有一个共同喜欢的目标,我们就能愉快沟通。

我相信我们养育孩子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但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总是充满了小麻烦,阶段性冲突和突如其来的危机。为何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而读了这本书以后会,恍然大悟跟孩子交流如此复杂。这简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对孩子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沟通交流、有“技巧”地谈,更重要的是对彼此的宽容尊重和理解。

孩子请你把手给我,让我们携手走进你的人生看世界。

肖明俊家长肖坚:  初中三年的紧张学习让我和孩子沟通出现了问题,无从下手。不知怎样能真正走入孩子的世界。不知怎样和孩子沟通,能够更有效更和谐。无数方法试过,自我检讨过,自我改变过,未见有什么好效果。读完这本书,难题变简单了,从自己改变做起,用行动行为去影响孩子,让我觉得语言的沟通太重要了。

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它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在语言中渗透着尊重和理解。每每自己认为我这样是为孩子好,就下命令,孩子有时候不接受。不是不接受事情,是不接受语气和方法。换种谈话的方式改为尊重平等,沟通方法变了,事情就顺利了。

书中用了小短文阐述。通过仔细阅读将会获得这些技巧。静下来思考以前自己有太多不足,深深感觉教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必须认真学习,认真对待。现在沟通容易一些了,更会注意一些方法,多鼓励孩子让其更自信,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善待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做到心智健康,阳光开朗,积极向上,有责任,有理想。

王一博家长朱苗苗: 很久没有认真读一本书,认真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在教育的路上,语言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一味的把语言教育寄托在老师身上,从未想过孩子在家里也是需要语言沟通的。在语言中渗透着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指责和责骂只能缓解家长自己的情绪,不能缓解问题,并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把家长当作倾诉的对象。不能使用诋毁的语言,这是与孩子交流沟通中最重要的。

这本书告知我们家长,爱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的。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多有不足之处。我们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无论发生任何问题,家长都是支持他的。

王嘉羽家长张欣: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读罢《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就像涓涓细流沁入心中,书中倡导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以同情和关爱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教给我们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如何以更关心、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为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真是一本好书.

作为一名母亲读完这本书,才让我真正的明白,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是多么的重要。想想以前的做法,平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从来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承受能力。此刻我要好好反省自己,以后要好好尊重和理解孩子,对孩子多一些认可与赞许,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和考虑,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感受,最终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薛洲庆家长周海丽:看着书中的每一句每一段话,我一直在反省自己。现在孩子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主心骨,自己的想法,跟父母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的声音不自觉地就会提高八度,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言语,带来了非常不好的效果,双方都痛苦。怎样改善和孩子的沟通呢?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尝试一下像对待朋友一样的交谈,说话的方式有轻有重,在比较欢快的气氛中进行沟通,那他的感受会不会更好,更快乐,而且也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呢?总之要多和孩子沟通,不管什么事情多去商量,不要去吵不要去争辩,要做一个倾听者,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书中有很多值得去学习,反思的经典。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希望我和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成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丁烁家长丁星波:前段时间看完了美国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部作品,感触颇深。不愧是国际知名心理学家,教给我们真实有效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书中仔细讲解了怎样与孩子讲话、劝告、批评、奖励的巧妙方法,讲话的逻辑性,慢慢引导孩子去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现实中中学的孩子正处在高强度的叛逆期,正是各种习惯养成关键期,怎样同他们交流确是一道难题。尽管校内老师的教诲占主导力量,但是孩子在家更是性格成因的基础,两者是相互的。慢慢通过书中讲到的方法跟他们交流,竟收到不错的效果。尤其读完《孩子生活中的一天》那篇,现在早上让他们自己起床,一点也不催促,效率比以前快了很多。现在大多事情跟孩子商量解决,孩子脾气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久违的笑容也重现。在这学业压力山大的关键时刻,也真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方式方法参考。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确实比较符合我们的实际问题,对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帮助很到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让我们携手迎接新的挑战!

高天韵家长李萍:本学期开学学校推荐了这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的沟通方式和技巧。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件事,如电影在我脑海中闪过,心中五味杂陈。这本书通过例子反正分析说明: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硬道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温馨!而我们却不常用这样的语言,这本书不仅仅教育我们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教育我们父母如何做人,如何育人!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反思,努力改变自己的育人观!

本书第二章孩子未按时完成自己保证完成的任务,但他最后还是想起来了,试图做好工作,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孩子的父亲没有直接硬性批评孩子,而是婉转地对儿子说:“儿子,这车还需要再洗洗,特别是车顶和和左边,你什么时候能做?”

儿子回答:“我可以今晚上洗,爸爸。”

父亲:“谢谢你!”

如果父亲批评儿子如何不能说到做到,或者敷衍了事,批评孩子只想玩,会使孩子逆反程度加重,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还有当孩子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来向你抱怨时,我们如何处理?结果收获也不一样。实质上这些时候,如果我们很好地引导,会使我们的教育,成为高品质的好契机。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或学生出现类似问题时,自己的处理方法,以前觉得还不错,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他们多一点理解,这样他们的心情也会缓和,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接受他们的情绪和认真倾听抱怨及失望,就会改变孩子们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沟通顺畅。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和我们沟通。这样会减少心理问题。

其次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本书中提出: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大夫,仅用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医学知识就为患者做手术,谁都知道那是危险的事情。如果医生没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训练,是不能操刀的。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像一位巧手绣娘那样,小心地,恰当地控制情绪,合理使用语言,与孩子沟通。而不是用犀利的语言,如刀子一样刺痛孩子,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父母还浑然不知。还自以为这是为孩子好,这是爱孩子!!还埋怨孩子不懂事,无可救药!这多可怕!!!!

在读这本书这前,我还以为我从事三十多年大学教育管理工作,应该还算对育儿有丰富的经验,足以应付教育中的问题。可是现在让我汗颜!!

孩子,请把手给我吧!虽然有点晚,但我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正确与你沟通!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风雨,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我们对你永远的爱心。一定会达到优良的沟通效果,握你的成长添上一份正能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家长《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5000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