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是我们都在学习,也是值得我们读的,读一遍与再读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再读梁家河读后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近日在项目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读了《梁家河》一书,开始系统了解习总书记青年岁月时下乡插队的生活,对他那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印象极为深刻。
《梁家河》首先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习总书记由于冤案牵连,从京城知青变为地道的农村人。从掌握农活技巧开始,逐渐融入集体,带领梁家河村民走在粮食翻番的道路上。除了白天的劳动,他利用吃饭、上山放羊等闲暇时间读书,不断学习知识,丰富精神世界。这段岁月的经历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也成为他今后的宝贵财富。若干年后,已经是福建省委常委甚至是中央总书记,也不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抽时间看望梁家河村民的生活,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读《梁家河》中梁家河生活之苦、自然环境之苦,学习总书记以苦为荣,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先我被总书记的乐观所感染。他年轻时已经习惯城市便捷而相对先进的生活,由于社会原因,生活骤然改变,甚至前路茫茫。但他毫不颓废,反而将下乡当做又一次革命,以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心态投入农村生产中,在基层中锻炼自己。除了是强大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支撑,他的乐观更是最优秀的品质,也是之后行动的基础。
其次是务实的精神。在梁家河那个年代,由于粮食短缺,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更有时候连做饭用的油都缺乏,知青们不时拿杏仁当油炒菜,拿茅草当柴。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总书记目标明确,响应国家号召,组建基建队,带领梁家河人走在粮食翻翻的道路上。苦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
再就是永不放弃学习。总书记为了改变梁家河的政治面貌,苦思冥想,直到后来远赴四川考察,建立沼气试验田,打破“沼气不过秦岭”谬言。作为建筑施工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有“学不可以矣”的精神,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不能满足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探索建筑行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不仅是那个年代,任何年代,这三种精神都是我们进步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建筑企业中的一员,面对枯燥而繁琐的现场管理,切不可气馁,我们要像总书记一样,以苦为荣,自强不息,正视现场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担当者,为祖国的城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读《梁家河》中总书记追求上进,不怕失败,一次次申请入团、入党,学习总书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持不懈。总书记工作上带领梁家河村民奋斗在粮食翻翻道路上,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增长知识,追求上进,不惧失败,一次次拿起笔,一份份入团、入党申请,直至组织批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不仅工作上要认真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领导吩咐的各项事宜;思想上要积极学习党章党史,拥护党的章程,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管理中本着“为拆迁居民负责”的态度,严控每一道施工工序,在平凡的管理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