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由张黎和成龙执导,由赵文瑄、李冰冰、房祖名、胡歌、余少群等主演,让我们重回到1911年,体会当时时局的紧张。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经典红色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2000字。
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指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全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在当代的青少年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也警醒了我们当代青少年要争取早日实现我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我校为响应我国的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口号,推行了实践教课环节让我们更清楚地去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史。在宿舍,我们观看了《辛亥革命》,一部关于我国历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性。
电影是以秋瑾起义为起点,一开场是以较悲壮的音乐为背景渲染悲壮、凄凉的基调衬托出秋瑾等革命战士为革命所壮烈牺牲的无畏精神和伟大性。在影中秋瑾在处决上说“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尽管身处麻木的社会,遭人众不解,但仍坚持要革命的精神,这句话也体现出了当时革命人要推翻封建传统社会,建立民主制度和解放人民的决心。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在那时是被认为是叛国的行为,在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下,国人是麻木的,仍渴望腐朽的清政府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此时中国是内忧外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谓时势造英雄,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先生应势而生,孙中生先生看见中国的清政府如此腐败和外国的列强抢占我国的主权,认识到我国要想强大起来就要进行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推翻封建王朝。在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成立了革命团体同盟会。同盟会汇聚了一群志向相同的年轻人致力于革命,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黄兴,林觉民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的纲领,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但都起义失败。电影中,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大部在激战中牺牲其中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也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在这场战役中72位烈士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让我们看到了革命人士的无畏牺牲精神,革命人士忽略了群众基础,没有形成成熟的革命武装系统和理论,在清政府的大力围剿下大批革命人士在当时遭到逮捕,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革命人士的人数,给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人士群体一个大大的耳光,警告他们在清政府的专制封建统治下革命的反抗是没用的,极力维护旧的封建专制制度,巩固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如果当时的革命人士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经是根深蒂固的程度,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牢固群众基础。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是革命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那时中国国内的革命战火不熄。摇摇飘零的清政府为了能镇压革命加快向四国银行贷款的步伐,以铁路为抵押出卖国家的主权,丧失我国的铁路主权。清政府这一个行为彻底引起国民的愤怒,于同年的六月份,四川地区爆发了保路远动,成为了牵制清政府的力量,为后来的辛亥革命起义奠定了基础。数月后,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和共进会响应孙中山的革命主张,酝酿着新的起义。
影片中接下来的画面是在武昌的街道上躺着一堆革命人士的尸体,街道上战火不断,清政府出动大批清军对武昌的革命军进行围剿,清政府能进行如此快速精准地围剿大批革命军,主要原因是新军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让清政府的胡广总督瑞澂就开始对名单上的人员进行围剿,企图剿杀革命人员消减革命人数抑制革命的发动,维护清政府固步自封的封建君主制度。于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在清政府残酷的围剿面前,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即历史上的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可此时的孙中山先生仍在国外,看到国内爆发武昌起义时内心无比激动,当人们建议他回国去领导此次的起义时,孙中山先生拒绝了,他清楚此次爆发战争的原因与四国银行给清政府的贷款有关,选择了远赴欧洲与四国银行谈判,将国内的战争交给了在香港的克强先生。由于战争时缺指挥人员,在革命军占领总督府后,黎元洪被革命战士紧急推选为军政府都督。而此时的孙文远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西方列国财团不再贷款给清政府。
武昌起义成功后,风雨飘渺清政府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领北洋军镇压革命,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袁世凯全盘掌控兵权,一方面调动大量的武器对革命军发动战争给革命军造成了重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中获取利益,暗地里则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意思。在革命的危急关头,黄兴临时受命于战地司令指挥战争,全权指挥阳夏保卫战。之后,袁世凯率兵南下,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激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的势力下,黄兴毅然下决定率领大部队撤往长江中下游,集聚力量,保存好革命的根基,推动革命大业的完成。而此时的清政府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献出自己的家产还从战争中掠取大量的利益,这也就说明清政府的灭亡不仅是因为自身的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封建君主制度,还由于官员的腐败导致清王朝的国库资金紧缺、官员的庸碌无能等原因。
武昌保卫战历时四十余天,牵制了清军的主力,维护了新生的革命政权。期间,各地同盟会积极响应革命和领导,湖南、陕西、江西等地先后独立,革命风潮席卷全国。袁世凯见战争形势不对,企图通过外国银行家说服革命党与其谈判。武昌起义虽然是革命的爆发地,可那时清军在南京的军事力量较薄弱,黄兴就被派往南京领导战争史称“光复之役”,也被称为“辛亥革命胜利的奠基之战”。孙文的回国鼓舞革命军人的战斗士气,也将辛亥革命的革命主张在全国广泛宣传开来。经过多方努力,以唐绍仪和伍延芳为南北代表,坐下来与袁世凯和谈,最终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可袁世凯有个条件就是让清帝退位即可当任为共和国的总统。
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文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袁世凯恼羞成怒,辱骂孙文是个伪君子,在家宴上上演了一场自导自演的把戏,率领北洋军压境,发动战争。孙先生认为我们发动革命主要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革命制度,大总统的位置谁都可以胜任,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废除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法律捍卫革命制度,就这样孙文先生就把革命的胜利果实交给了狡猾的袁世凯。
袁世凯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催促清帝退位,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尽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民心。当清帝宣布退位时,意味着辛亥革命成功了,清王朝的灭亡也推翻了两千多年来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影片结尾,孙文先生说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国家,都不再惧怕列强,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东方。
影片如实地再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辛岁月,从剧情上我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大智大勇以及愿意为革命奉献一切的无畏精神。中国的封建统治若从春秋时期算起,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孙中山在有限的生命和政治条件下使共和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可想而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但仍坚持下来只为了建立起属于我们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三民主义即民权、民生、民义,建立人民民主的国家。所以如果说中国共产党解放的是中国社会,那么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就是解放了中国的思想,在精神上极大冲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和未来奠定了基础。
在我看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多灾多难的血泪史,无数的革命先驱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人们带来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都应珍惜不忘忠烈的革命人士的牺牲。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落后的国家就要挨打,则对应了我们如今青少年的口号“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以历史为鉴,用更多的理论知识去武装知识自己,报效国家,无愧于历史与革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