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关于知青关于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关于知青关于青春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04:15 | 移动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关于知青关于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很多人都在看的,是一个追忆那段美好时光的书,带你回到那个时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关于知青关于青春一起看看吧啊!

首先想和大家普及下知青的定义,知青,泛指有知识的青年。可是在文革时期,知青中大多数人只有初中或高中教育,远离城市,到祖国偏远的地区去插队,有的人是自愿,有的人则是被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些口号现在的90后和00后大概只能在历史课本中看到了。可是对于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那就是一代人的青春故事,是有血有泪的深刻记忆,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生命轨迹。

有一种知青的青春味道是苦涩难耐,告别亲人和朋友,远离自己熟悉的一切,去条件最艰苦的农村磨炼自己,看不到未来和前途,只能在社会的大浪潮中浮浮沉沉。16岁的习近平主动报名插队,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当时的习近平可谓是“身世浮沉雨打萍”的人生低谷时期,父亲被迫害,母亲被审查,自己被扣上“黑帮弟子”的大帽子,处处遭人歧视,一家人被迫分离,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来到条件艰苦的梁家河当知青,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他要从负数开始。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度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他肯吃苦,能顶住压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走过整整七年,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有一种知青的青春味道是沁润了汗水的咸,十几岁的少年,扔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铁锹和锄头,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人生的重担。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带领村里人打井时,初春时节寒气袭人,冰和土冻在一起,年轻的习近平率先跳到冰面上挖土,和农村的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习近平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他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在他从政的经历上,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普通群众的感情异常深厚,如何让老百姓致富过上好日子,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的贫困地区,他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

有一种知青的青春味道是求知的甘甜,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人生最黑暗无助的时期,书籍成为青年习近平最好的精神食粮。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而这,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青春的味道繁复多变,无论是苦是甜都要靠自己去面对,对于当下的青年人来说,我们要敢于做时代的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在青春之旅中挥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经过的苦难最终都会变成礼物由命运女神交给我们,当我们满头白发,可以沉静下来回顾过去的时候,青春的味道一定是最难忘的滋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关于知青关于青春》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