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是一部来自美国的传记电影,影片主要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史蒂夫·卡瑞尔等主演,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平淡虽好,总觉乏味;烈酒伤身,却比水贵。憧憬爱情的女孩往往动情于琼瑶书里的生死离别,偏爱历史的男士总会津津乐道于时间长河中的激流险滩。以金融为业的人,则一定会在漫长乏味的金融演进史中对那些短促而剧烈的危机充满着敬畏与好奇。正像所有经典爱情剧中总有一个无限包容、无悔付出的人,每个历史巨变中总藏着重复的情节一样,每一次金融危机里除了人名、地点、扩散风险的金融工具有所更换以外,从商机到创新、从逐利到盲从,从麻醉到崩塌的三部曲从来没有变过。
《大空头》(The Big Short)通过三群空头的真实经历讲述了我们每个金融从业人员都目睹过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而在情节的步步展开下,我们看到了历次金融危机通用脚本的新演绎。资深的产品创新者:将不同级别的房贷产品按一定比例打包制成次级债分割出售,以谋求中和非系统性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销售的便利,就如同将肥肉、瘦肉磨成肉糜,加入淀粉,制成不肥不腻的午餐肉,一罐罐上市销售。逐利的产品生产者:不断加大劣质产品的比重,增大利润空间,于是午餐肉里的淀粉味越来越浓。关联的产品鉴定者:收了生产者的钱后,不理会产品质量的下滑,在市场裁判的角色下继续对次级债给出3A评级,向淀粉过量的午餐肉里加入香精、色素。产品的销售者:合情合理地推销这种午餐肉,因为它肉味浓,还便宜,当然提成也高。产品的投机者:鉴于卖午餐肉挣钱慢,开发、购买午餐肉看涨期货、期权,借助杠杆的力量挣快钱,甚至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买卖一罐午餐肉。一天,旁观者中嗅觉灵敏的人发现即使再好的香料、色素也快掩盖不住午餐肉里有的只是淀粉的事实后,他们行动了,大笔买入午餐肉的看跌期权、期货,坐等午餐肉价格下跌,甚或是直接对着顾客大喊:“那里面没有肉,只有淀粉!”就与浑水公司的做空做法一样。在价格的狂跌中,做空者买回头寸平仓获取暴利。当然,他们还得小心回避自己唯一的风险,在看跌期货、期权的卖出方和做市商破产前尽快平掉自己的仓。
以上是《大空头》所讲述的危机生成脉络。恳请读者原谅的是,这部电影从来不曾运用本文中笨拙的午餐肉比喻,而是以更具有观赏性的名厨的海鲜汤、泡泡浴美女的红酒、赌城豪客的层层对赌、脱衣舞娘的批量购房等桥段来科普一个又一个不为行业外部熟悉的金融名词、金融产品和金融操作手法。相较于其他金融题材电影单纯突出资本大鳄的贪婪狡诈,不良业者的道德沦丧,平民百姓的无妄之灾而言,这部电影始终围绕危机本质而非人物本身展开情节,将大量碎片化情节融为一个整体,让每个交易环节的参与者亲口说出了自利本性下的行为合理性。于是,我们看到老谋深算者沉默是金,中层人员惯性思维,新入行者无知无畏,普通民众懵懵懂懂。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还不是上述故事和情节。影片中的空头们透过繁荣察觉出危机的寒意,并精于验证自己的判断,勇于在众人的嘲笑中预先筹谋布局的内容,才是每个有理财意愿的理性观众所要了解的,更是每个希望具有前瞻能力的金融从业人员所要学习的。居于市场高端的基金经理迈克尔·布瑞,从次级债最低层的数据中发现风险临近的信号,而不是只会吞咽下属职员汇总或过滤后的中间数据,他做空的方式也非常直接,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要求金融机构为其量身定制做空次级贷的金融产品,尽管被嘲笑为傻子。处于华尔街的另一位基金经理马克·鲍姆,虽欠缺前者敏锐的风险嗅觉,但充满验证精神,在实地调查中震惊于一个房贷拖延严重的小镇只有4户人家居住,一个脱衣舞娘能用浮动利率贷款购入5套住房,一群半路入行的信贷员将作假视为当然而根本不知道规范的作法是什么的时候,确认了次级债和其衍生品不过是用“猫屎包装好了的狗屎”,于是果断出手做空次级债。两位有想法却没有资金实力与金融资历的小伙则借助退休银行家本·霍克特的帮助,取得了在金融市场中做空次级债的资格。
谈到这里,又回到了那个千年话题:做空者一定就是坏人吗?在见过太多的口诛笔伐之后,这部电影是我所看过的所有影视剧中唯一一部给予做空者正面形象的片子。沉浸在剧中时,突然深深感到这部电影的制作者深刻理解了金融,真正地在行业表象之下告诉大众金融是什么、风险来自哪里。这世上有恶意做空,也就一定有恶意做多。可人们常常陶醉于捧杀,愤恨于棒杀,自然也情绪化地愤恨那些拉低股价的人,而很少讨伐将股价推至虚高的投机客。借用《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从5000年前到21世纪》中的一段话,“自从最近的经济崩溃以来,抵押贷款证券化被当做一种历经失败、毫无发展前景又极为复杂的金融创新而受尽驳斥,社会已经将现代的危机转化为一出简单的道德剧,在剧中主要的金融机构都被当做恶棍。这种一概而论的做法是危险的,尤其是在那些参选的官员需要与选民交流的民主社会。看起来,我们脑中那惯于以神话故事思考的古老部分对理性思维怀恨已久,并妒忌理性正在增强对人类行为的控制,它抓住了理性的失败。”
再回到金融危机防控本身,从事过金融的人都知道,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管机构的外部管控、市场和公众的社会监督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三个柱石。在逐利的天性下,金融机构很难将自我约束放在首位;在监管成本的制约下,监管机构无力看住每个金融机构的所有小动作;而在逐利、维护自身权益和追求市场效应的动机下,做空者、投资人和新闻媒体更倾向于主动监督,不仅监督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还同时监督着监管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行为,在刺破泡沫获取收益的同时,为社会带来远超自身利益的外部正效应。这就是空头对于市场的价值所在,也是本部影片客观讲述的空头的社会价值所在,尽管真相有些残酷和血腥。
还想再多聊一点值得一笑的影片小细节。这部影片按美国主流社会的印象和定式,给不同肤色的人在影片中安排了相应的角色。精英,自然是白人,当然,普通人也是他们;数学天才是中国人;规规矩矩的公司中层里有印度人;公司底层的行政职员中少不了黑人。颇像咱们的京剧,一看红脸、白脸、黑脸,就知是忠还是奸,是好人缘的秦叔宝,还是暴脾气的张翼德。
最后,不得不说《大空头》是一部堪作金融学教科书的电影,其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是名至实归。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