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蒙元》这本书是描述的元朝的时候的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没有看过的可以根据下面的《铁血蒙元》读书笔记先了解一下的哦!
第一章 成吉思汗
1 蒙古秘葬,没有墓地,不过并不是随随便便埋掉的,成吉思汗遗体先是供王公贵族和各国使节瞻仰了三个月,然后由四十名盛装打扮的美女和四十匹骏马陪葬的。→我之前一直以为比较简单。
2 成吉思汗是个文盲,恐怕连突厥语都不会说。
3 蒙古包是可移动的→以前完全没考虑过这方面。
4 蒙古也被写成萌古或萌骨头。→这么一看是不是有点萌萌哒。
当时众多部落中最强大的是塔塔儿,所以蒙古和其他部落的人也被称为鞑靼(Tatar)。在铁木真最终打败塔塔儿之后,正宗的鞑靼变没有了,这个词变成了后来欧亚草原突厥-蒙古系统民族的泛称。
几个关键部落:
塔塔儿,毒杀铁木真父亲的。
克烈部,铁木真的妻子来自克烈部,克烈部弘吉剌部,这部落的酋长还是基督徒。
蔑儿乞,抢走铁木真妻子,有了术赤。
5 札木合被俘后按照“不流血而死”的高礼节处死,就是把人扎在麻袋里用牲口踩死。→蒙古人的脑洞很奇特啊,这是高礼节?这人更遭罪,而且怎么可能没有血。
6 安答的意思都知道了,这是游牧民族再艰苦生存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泛血缘联盟,当然可能忠诚也可能背叛。
后来铁木真被王汗追杀时,追随者只有19人,跑到班朱尼河共饮发誓,这些人是铁木真的那可儿,即宣誓效忠的臣仆。
7 都知道蒙古信奉的是腾格里,能与腾格里沟通的萨满就叫帖卜腾格里,大汗的帖卜腾格里叫阔阔出。铁木真借助弟弟铁木哥杀掉了阔阔出,权力不容神权来分。
8 为了集权,铁木真要做制度建设,原来是部落联盟,每个部落有酋长/族长,铁木真变部落为千户,这是他的发明,蒙古语叫敏罕,一共95千户。
大汗的护卫军叫怯薛,上万个怯薛,地位比千户长要高,保卫最高领袖比什么都重要。或者,这些从贵族和那颜(即千户长)子弟中选出来的怯薛未必不是人质。
炸毁原来的氏族血缘组织,建立纪律和管制。
9 蒙古打金就是煽动民族仇恨,把打家劫舍说成报仇雪恨,不仅是蒙古的,还有契丹的。
蒙古把金当做敲诈勒索的对象,并没有要灭亡,后来金被吓得要迁都,成吉思汗认为是背信弃义,直接屠城,以至街道由于人油变得滑滑的。
这个比喻我觉得挺好,游牧民族面对城市,就像北极熊得到了数码相机,除了拆掉,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10 花剌子模沙赫(苏丹)叫摩诃末,即穆罕默德。
三年花剌子模就灭亡了,主要还是个纸老虎,当时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归属于这个王国还不到8年,阿富汗不到4年。
王国的王子扎兰丁在抵抗运动中是个英雄,可惜迎来的就是所有支持地区都遭到了蒙古人的疯狂报复。
11 历史小段子:
攻打花剌子模时候察合台的一个儿子阵亡,成吉思汗就在吃饭的时候和三个儿子发脾气,说你们现在根本就不听我的,察合台吓坏了,说我违背父汗情愿领死,然后成吉思汗说你儿子死了,我命令你不准哭。
12 丘处机见成吉思汗走了两年,因为宗教原因他不喝马奶酒,就给换成了葡萄酒和西瓜汁。
我看另一本书总结就是“无长生之药 有养生之道”,详情有个电影叫《止杀令》。
13 耶律楚材有很多故事记载于正史,比如以一些神神秘秘的预言,天降祥瑞的解释等等,这未必可信,是表明耶律楚材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成吉思汗灌输文明的人道主义主张。
耶律楚材明白讲儒家的仁、道家的好生、佛家的慈悲都是对牛弹琴,最有效的就是算账,不杀人收税,也算是救了苍生。
14 西夏党项族被女真和契丹称为唐古特,被蒙古称为唐兀惕,从北宋仁宗时起,自己就称为宁夏、甘肃一代的主人。
从成吉思汗打花剌子模要求西夏出兵被拒,梁子就结下了,后来打下肃州(甘肃来自甘州和肃州,分别是今天张掖和酒泉),全程被杀到只剩下一百多户。
15 成吉思汗之死,这部分没什么超出我已有知识的,不再赘述。
第二章 征服世界
1 成吉思汗死后,选举新汗的忽里台大会并没有马上召开,游牧民族并没有中原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概念。之后蒙古最长的一次汗位空缺达四年。
结果最着急的是耶律楚材,是他去拖雷和察合台那里做工作,承认窝阔台的领导权。
2 小儿子在蒙古语中叫斡赤金,意思是守火和灶的人。
成吉思汗世系图
术赤系支持拖雷,拖雷和察合台是死敌,以至于《元史》连术赤传都有,却没有察合台传。
3 窝阔台当上大汗后,仿照中原建立了中书省,而且中书令、左右丞相分别是契丹人、突厥人和女真人。
建了首都哈拉和林城,之前这个首都全是帐篷而已。
窝阔台让蒙古走向文明,但草原帝国向农业民族发动战争,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动机,是不能停止的,然后金就亡了。
4 拔都西征:术赤之子拔都、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领兵,实际指挥是速不台,隆美尔和巴顿都是速不台的粉丝。
首先是保加尔人;然后是钦察人,后来这里成了钦察汗国的根据地;然后是斯拉夫人,东斯拉夫好不容易在唐朝才有了基辅罗斯公国的文明成果,之后被蒙古撕的体无完肤;西斯拉夫波兰和匈牙利也好不到哪儿去。整个欧洲都在战栗,幸亏窝阔台驾崩,蒙古得回去争夺汗位了。
5 内乱:拔都和贵由不和,窝阔台提名的继承人是另一个儿子,贵由是勉强登上汗位的,他一死,拖雷的遗孀、蒙哥的母亲从中斡旋运作,最后蒙哥登上汗位,汗位转到了拖雷一系。
6 蒙哥再次开动战争机器,两个弟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旭烈兀负责西征。
首先被灭的是当时的恐怖组织伊斯玛仪派教长国,这恐怖组织和今天一样,也是在大山里搞游击战。
然后是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被洗劫焚毁,五百年的阿巴斯王朝灭亡。
然后是叙利亚,这时候传来蒙哥死了的消息,旭烈兀就回漠北,打埃及的时候是副帅怯的不花,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居然打赢了。旭烈兀还没走到漠北草原,汗位已定;钦察汗国偏爱伊斯兰,也不满意旭烈兀在巴格达的所作所为,旭烈兀在这种情况下就留在这边建立了伊利汗国。旭烈兀和钦察汗别儿哥敌对,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别儿哥发行印有阿里不哥的货币;别儿哥甚至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结盟,而旭烈兀则求助于法兰西。
三 大元王朝
1 忽必烈和蒙哥同父同母,他受的是多元教育,总领漠南军事后,先迅速拿下大理国,然后建立了开平城,蒙哥和蒙古旧贵族怕忽必烈离心离德,忽必烈为表忠心就回漠北“养病”了,换成蒙哥亲自上前线,结果死在了钓鱼城。
2 蒙古的旧贵族支持一直没有离开过漠北的拖雷幼子阿里不哥,最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分别在哈拉和林和开平召开忽里台,都说自己是大汗,一场内战在所难免,最后忽必烈赢了,这一年他改元为至元元年。但是统一的蒙古帝国不存在了,旭烈兀西征是最后一次以大汗名义进行的军事行动。
3 在这样的背静下,忽必烈不得不好好经营后来的大元土地,他取消哈拉和林首都资格,将开平升为上都,又在北京营建了大都,之后改国号为大元。
4 受排挤的南宋将领刘整投降,提出攻打襄樊的策略,先襄樊、后鄂州、下扬州、逼临安,宋朝投降了。南宋灭亡的故事不多说了。
5 忽必烈还要征服高丽、日本和东南亚。
高丽是中国五代时期建立的王朝,开国君主王建,南宋时期王室衰微,大权落于武将手中,忽必烈扶持了世子王植,高丽王国成了蒙古最忠实的附庸,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宁可臣服蒙古,好于大权旁落于武将之手,况且他们一直娶蒙古公主,是有资格参与忽里台大会的。
灭宋前后,蒙古对日两次军事行动,史称文永之役(1274)和弘安之役(1281),这是日本本土首次遭到外敌入侵,蒙古都失败了,原因有台风天气、指挥不力,高丽水手、南宋降将不卖力等说法,同时,日本的金属锻造技术世界领先,真的短兵相接也未必能赢。
在东南亚,打今天的越南(安南、占城)和爪哇都无功而返,缅甸也谈不上很成功。
最后,忽必烈终于确定了大元的版图。
6 忽必烈死后是安葬在了今天蒙古国的肯特省,他永远都是蒙古人。
四 崖山之后
1 元帝国留下的遗产,中国变大了,从两汉的哑铃型变成了雄鸡。
行省就是行中书省,行有“在外”的意思,如行宫、行辕,行省在忽必烈去世时有十个,那时候就有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的名字了。行省变成省,从中央政府驻派地方代行职权的分支机构,变成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明朝时候的事了。元朝正式的四级行政区划只有路、府、州、县。除了行省,元朝还有都省,就是中书省,中书省又有辖区,就是都省直接管理首都附近土地,周围分权给行省。
运河改道,由洛阳连接的通济渠和永济渠被废弃,从徐州直接北上天津。
定都北京。
2 隋唐是多民族融为一体,李唐本就是混血王朝,匈奴、鲜卑都汉化;两宋是多民族各行其是,契丹、女真、党项都保持一定独立性;只有元,才是各个民族整合于一个国家。
元朝是多元文化政策,但各民族并不是幸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里肯定要讲四等臣民制度,这部分我就不讲本书内容了,因为不太对,首先,元朝并没有出台过什么官方规定四等,我是听北大历史课元史专家张帆讲的,当初金庸访问北大,就曾经问过,他想知道到底是何时出台了什么规定,因为自己没查到,张帆回答,因为从来没出台过什么规定,这算是个约定俗成。另外色目人并不是眼珠不同颜色的,意思是不同种类而已。
反过来说,多元文化政策也是一种权衡的选择,忽必烈当初是想规范穆斯林和犹太人生活的,比如他们不吃破腹法而非断喉法宰杀的牲畜,结果穆斯林和犹太人用脚投票,影响税收和贸易。
3 胡萝卜原产于北欧,是元朝从波斯引进;洋葱很可能是色目人从中亚带到中国的,不然怎么叫“回回葱”;白砂糖据马可波罗说是埃及人传授的。
蒙古人学会了喝茶,元朝后期正是中国饮茶史上第三阶段的开始:汉魏六朝粥茶法、唐宋抹茶法、元明清散茶法。
畏兀儿人带来了葡萄酒,蒸馏酒从西方传来,阿拉伯语原意为“出汗”。
4 “九儒十丐”的说法学术界已经证明缺乏充分证据,大元当局并未想过要用什么办法来羞辱儒生,他们只是杜绝汉族士大夫称为帝国高级官员的可能性。
据记载,忽必烈曾问,孔子是什么人,答:是怯里马赤,就是天意传达者,所以蒙古可能把儒生当成汉族的萨满了。
当时元朝统治手段是(诸色)户计,就是军户、猎户、民户、匠户,各司其职、不可更改,而儒生被划为儒户,在蒙古人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士人相当不满。
5 元朝的科举:一共只进行了十六次,取士上千人,比宋太宗淳化三年录取的还少,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中四分之一分配,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并且分为左右两榜,授官级别不同。
这其中,理学北传,随着与元政权的妥协,自然会失去程朱理学原有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6 元朝的科技领域成就骄人,具体郭守敬们做了什么就不赘述了。分析一下原因,有元朝没有我们原来将实用主义视为奇技淫巧的成见,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没法做官,将聪明才智转向其他方面。
7 文人画的确立,这种风格形成与画家身世关系不大,赵孟頫追封魏国公,元四家黄公望皈依全真教、王蒙归隐、倪瓒家里有矿、吴镇算卦,所以应该是在野士大夫的一种情趣,排遣胸中郁闷,所以文人画是在八大山人和石涛那里达到顶峰,他们心意相通。
8 杂剧和散曲:两宋之际南方就有被称为“南戏”的温州杂剧和永嘉杂剧,但杂剧首先兴盛于北方,关汉卿是北方人,《窦娥冤》、《西厢记》都是在元大都上演的,究其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态度,金、元当局并不那么看中文学艺术的意义,南宋上流社会对民间艺术总体是鄙视的,“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种句子,南宋文人士大夫的优越是写不出来的。还有,知识精英离政治生活越远,离底层民众便越近。
散曲就不说了。
9 蒙古汗国的终结:元帝国,1368年北京被徐达攻破。
忽必烈死后十五年,窝阔台汗国就灭亡了,海都的儿子和察合台汗国作战失败,地盘被钦察汗国和大元瓜分。
一个叫帖木儿的突厥化蒙古人接管政权,察合台汗国变成了帖木儿汗国。
忽必烈死后第二年,伊利汗国的合赞汗皈依安拉,改名穆罕默德,伊利汗国彻底伊斯兰化。可惜旭烈兀系后继无人,伊朗地区称为帖木儿的盘中餐。
帖木儿的一个叫巴布尔的后代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莫卧儿Mughal就是蒙古,这是一个伊斯兰化蒙古人建立的印度王朝。
钦察汗国由于术赤之子拔都帐篷绣金,又叫金帐汗国,其两侧是兄弟的白帐和青帐汗国,联合汗国很快分裂成克里米亚、喀山、阿斯特拉罕三块,克里米亚终结了金帐汗国。
而青帐汗国的后代慢慢变成了乌兹别克人,正是他们终结了帖木儿帝国。
此时,波斯建立了什叶派的萨非王朝,与逊尼派乌兹别克汗发生冲突,乌兹别克汗的头盖骨被波斯人做成了酒杯。
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打工是金帐汗在东斯拉夫中选择的一个管理者,莫斯科就是利用大公的特权悄然发展,到了伊凡三世的时候,宣布不再对蒙古人履行义务,金帐汗进攻莫斯科失败,宣告在俄罗斯两个世纪的统治结束。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改国号为俄罗斯。
10 蒙古的影响:大西洋取代地中海、中亚变成绿化带、中华文明不再光芒四射,沙皇俄国诞生,文明的格局被洗牌,世界不再是那个世界,中国也不再是那个中国,新的共同体或许可以称为“前全球化秩序雏形”。
从中国自身来看,明清更像元,选择性吸收了不该吸收的东西,进入溃而不崩的时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