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是一部由美国作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作的书籍,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的刀文化,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不谈对日本人的仇视,也不谈日本“泡沫经济”
后的衰落。
我们谈一谈“尊严”两个字。
尊严(Sanctity):用有道翻译的时候注释说:“圣洁,神圣不可侵犯。”在新华字典中的注解是“权力和人格被尊重。 ”
我觉得日本这个能拿刨腹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民族,肯定适应于第一种解释。 说老实话,我欣赏那种已经被饿到头脑发昏,却还能叼着牙签,揉着肚子,说吃的好饱、或者被别人痛揍了一顿以后还说“我并没有被动挨打,我只不过把敌人吸引过来了而已。” 别误会,不是欣赏那个被人痛揍了一顿却还叼着牙签的武士。 是底下那群具有包容心、懂得尊重、懂得不去侵犯别人的尊严,给予鼓励,给予信任的日本群众。
还记得有一个说“偷不叫偷而叫窃”、“茴香豆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吗?在我们以“仁”为一切检验标准的中国、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也许在破落的寺庙里郁郁逝去是他唯一的归宿了吧。但我不觉得孔乙己是可悲的,也不觉得他是读书读到呆板的人,反而我觉得他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人。让我觉得可悲的,是那些杀死孔乙己灵魂的讥笑者。 当一个人圣洁、不可侵犯的尊严被一群人掖揄嘲弄的在脚底下肆意践踏之后再还给他,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但没有办法,毕竟中国历经了五千年的封建时代,封建制度最擅长的就是把群众愚化。毕竟群众又不需要思考什么。正如古斯塔夫?庞勒在《乌合之众》里说的一样:“群众随时准备推翻弱者,但是对强权俯首称臣。” 讥笑是他们最好的武器,懦弱是他们最好的保护伞。
所以,开学第一课我已经想好给学校里的小屁孩上什么了。虽然改变观念很难,但最可怕的不是难以去改变,最可怕的是作为师长而不自知。谁都不想看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讥笑声中耷拢下了脑袋,而沉默。
我很佩服日本民族能把享受肉体和精神上的乐趣与现实生活划分的如此泾渭分明。对,而且不是那种通过从小的训练得到的那种自我约束。 鲁恩?本尼迪克特有在书中提到美国从小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的美国民众。
日本民众好像是在自我约束中找到了乐趣,文中有一个和中国民众对比的范例,我觉得很生动形象。“与中国人不同,他们不会把自己迷恋的女人纳为小妾,他们觉得如果那么做了,便是把生活中本应隔开的两个领域混淆在了一起。”
他们坚决的遵从“开始一种享受,就会放弃另一种。”所以也就不会在一种行为转向另一种的过程中付出很沉重的心理代价。
这样也就很好解释二战后日本为什么会没有因为战争失利而受到很沉重的影响,继而快速发展。
日本民族不是《小王子》里王子遇到的那个会因为喝酒而让他感到愧疚,但为了消除那份愧疚继续喝酒的醉鬼。
我喜欢鲁恩?本尼迪克特在开篇用的那一大段排比。 也不知道是不是译者的功劳。
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
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
极度粗鲁傲慢而又极度彬彬有礼、
极度死板而又极度灵活、
极度恭顺而又极度讨厌被使唤、
极度忠诚而又极度反叛、
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
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像极了一个心中有只猛虎却在角落细嗅刚盛开蔷薇的武士。
02
家人对日本民族与国家感兴趣,正巧就在书店看到了这本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日本文化书。虽然时代久远,不妨拿来看看。读此书,尤其作为中国人,应该认清一些事实。作者是被美国政府委托研究其二战中的对手,故本书自然会有政府白皮书的感觉。而作为交战国,作者不可能到日本本土研究,日本文化也并非作者的专攻。加之本书著于七十年前,不论是日美文化,还是社会学观点,都与今日大不一样。这些原因,让今天的我们,就像拿着一把大洋彼岸的古西洋镜,去看我们的比邻。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宽容与思辨性,便会发现,此书确实切中要害地展现了这个国家文化中的特色。
各就其位的世界观,义务与义理的差别,与耻感文化,是本书对日本文化概括出来的三大特色。相比文中其他对于人情与家庭关系的分析,这三点对于日本文化的观察可谓鞭辟入里。与此同时,虽然作者多次强调这些特点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作为国人,很难不从中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身边人,乃至自己的影子。礼与位的描述不但巩固了我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也联想到寄宿大阪时主人家难以察觉的家庭观念与表现。而义理这一概念的描述,重铸了我对去年看《德川家康》中家康“重义理”的观念的认识;义理与义务的泾渭分明,令人对很多日本文化中的张扬的矛盾性茅塞顿开。耻感文化,则令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哪怕它是深埋在现代道德荣誉观与多年美国教育背后。对于耻感文化的客观存在,应该同时承认其益处弊端,然而结合自身,不能不让我对它多一分警惕。
评价:4,这一日本文化研究的经典虽然有其局限,但是绝对有其过人之处。相比前半段,后半段内容对于今日日本似乎借鉴意义不大了。
03
惊叹于本尼迪克特没有去过日本,但从大量日本书籍、史料中,透过表象,深入其内,以内部视角对日本风俗、德行、文化、信仰加以理解与剖析,为读者了解异文化价值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行为呈现,其鞭辟入里的分析,以论据证明论点,为我们打开了初步了解日本的大门,是一本具有启迪性、反思性的好书!
最为欣赏的是日本人自我负责的精神美德。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对自己的“体锈”负责。这一比喻把身体比做刀,正如配刀人要负责保持刀的闪亮,每个人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必须承认并接受因自身原因而造成的自然后果,无论是因为自身的弱点、缺乏韧性还是徒劳无功。在日本的意义上,刀不再是攻击性的象征,而是理想中自我负责的人的比喻。
战败后的日本人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接受了失败,正确认识到曾经军事强国的政策是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既然错了,马上改弦易张,正视现实,开始了自治与自救图强。
日本吸收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其行为处处可见与中国雷同之处,但日本文化又完全区别于中国。他们在对待婴儿采取最大程度的自由与纵容,婴儿期一过,限制就渐渐多了起来,各种规矩、要求束缚了人的自由与自主,而当日本人进入老年后,又几乎可以像孩子一样不受廉耻的约束。
这种育儿方式及人民培养机制,造就了日本人典型的双重性性格,使他们既非常礼貌周到“却又粗野蛮横”;其民众“冥顽不化"却又能迅速适应”最激进的创新“;日本人本性柔弱却不喜欢顺从上级指挥;他们忠诚慷慨”却又阴险奸诈,睚眦必报“;他们英勇却又怯懦;他们的行为多半为了面子却又有着真正的良心;他们军纪如铁,士兵又时常不服管教甚至无视军令;这个民族积极地学习西方新知识,同时却又狂热地守旧。
《菊与刀》使我最大的收获是,任何个人、组织、国家的行为皆由其文化背景、自然生态、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习性所养成,其文明程度及劣根性表现亦由内部积累所产生。一定要暂时摒弃自己的行为依据,尽量避免以己度人,深入其内,了解其人的思维和情绪习惯及表现出来的形式,才能客观、公正与智慧!
04
日本人的世界观是横向的,分为不同的世界,不通过整体个性评判同伴,会明确指出一个人行为的不足之处,会明确告诉他在哪个特殊领域违反了准则。
日本人拥有毫无精神负担地转变自己行为的能力。
日本人使用“真诚”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热情地遵循日本道德准则和“日本精神”所指引的道路。“真诚”这个词常用来赞扬不追逐私利的人。
日本人对感观享乐宽容,喜欢洗热水澡,喜欢睡觉。
日本人强调羞耻感,刀不是进攻的象征,是理想和勇于自我负责的比喻。
日本人把遵循等级制度视为体面,讲究“各得其所”。
日本人小心翼翼,怕附上“恩情债”,执意洗刷污名。
现在的日本人把军国主义视为已熄灭的光。他们还讲注视,军国主义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否也已失败。倘若没有,日本恐怕会重新燃起其好战的热情,并表明日本将能大显身手;如果军国主义在其他国家也失败了,日本则将证明,它深切地汲取了教训,即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绝不是走向荣誉的道路。
描写的日本不适合现在的日本了,有些传统和守旧,不像是现代生活的道德观;对比的中国也不适用现在的中国,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
??豆瓣为什么这么难用了,换行空格都这么费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