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阿Q正传观后感精选

阿Q正传观后感精选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10:14 | 移动端:阿Q正传观后感精选

《阿Q正传》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相信已经有很多的朋友曾经在课文中学过某些章节,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阿Q,我早有过耳闻。从前,认为阿Q是一个正派人物,这或许是受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影响。而事实显然和自己的凭空想象差距甚远,和阿甘也相差甚远。

阿Q应该是我看过的书里主人工最独特的,以往的书里所描述的人物至少都是好的代表,以至于我读书之时总是会觉得剧情会反转,觉得阿Q会变,但他一直是原来的他,没有变化。

由于是短篇小说,几个小时就通读完,但却一直心存疑惑,想不清楚作者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阿Q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绞尽脑汁也没有得到什么收获,但阿Q的“行状”都记得很清楚。他有精神胜利法,他会瞧不起比他低下的人,他会说谎,他说了一句:吴妈,我想和你困觉,他还会炫耀,会跟风。

种种一切的不好就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有人说:阿Q就是国人的一个映射,他身上的弊病就是我们国家的人身的病。于是,就观查社会,观察人,就连自己也是一样,我们所处的环境之中,有无数个阿Q的存在,他们虽然处于思想解放的现代化社会,但他们的思想比起旧社会更有不如。

偶然在微博上看了一个当年奥斯卡提名短片《村庄》,村庄就是社会缩影,村庄中的人就是社会的人类,每个人都有两个面,看似平静的背后却凶潮涌动,讽刺了人性的阴暗面。我想这和鲁迅的用意是一样的。四大名著,为什么具有了崇高的价值,就是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一个故事,一个人物都是对当代混乱不堪的社会的影射。

社会病了,人们病了,这个病在心不在身,所以鲁迅弃医从文,用文学治心。

反观现在的社会,依旧一派平和,但这平和之下,却也发生滴滴车短期两起遇害时间,毒疫苗时间,自如租房患白血病,黑社会欺压。这一切都表明着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人一样拥有许多“弊病”,他们都需要被治理。

02

关于复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不少,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就单报杀父之仇的故事,就有很多“大家”的创作,像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金庸先生笔下的林平之等,但有书君相信,一些朋友,可能还不知道鲁迅先生写这样故事会是如何,诶!今天咱们聊的就是鲁迅先生写得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它就是《铸剑》,《铸剑》原名《眉间尺》,原型出自于干宝《搜神记》中的《三王墓》。

话说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躺在劳累一天的母亲身边,此时,他听着猖狂的老鼠翻屋倒柜,便起床来,用芦柴将老鼠按进水中,可看着扑腾的老鼠,少年又心生同情,松了手,但又想到这老鼠的恶行,少年又将它按进水里。就这样反复的心理斗争中,他的一番动作吵醒了母亲,母亲看着优柔寡断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哎!尺儿啊,你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如此性子,怎么给你父亲报仇?”

少年眉间尺听后大惊,因为这么多年,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父亲是怎么死的。原来,眉间尺的父亲原本是这个国家出色的铸剑师,一日,王宫里出现了奇怪的事情,大王的妃子竟然生下了一块铁,这可就比哪吒她娘厉害多了!这大王在纠结过后突发奇想,便召来眉间尺的父亲,令他用这块铁铸剑,好用来保国、杀敌。

三年后,剑铸成了,但铸剑师的死期也到了——因为生性猜疑而又残忍的大王怕他铸出更好的剑来,但他没想到的是,铸剑师还是留了心眼,他铸成了雌雄双剑,把雌剑献给大王,而把雄剑留给妻子,用来为他报仇。于是,在十六年后的这晚,得知真相的眉间尺挖出宝剑,从此踏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

一进城,眉间尺就看见旅游回来的大王正在百姓的跪拜注目下回宫,复仇心切的眉间尺正准备一个箭步冲上去为父报仇,结果却不小心被人绊倒,压在了一个少年的身上,真skr满腔愤怒热血都瞬间垮掉。这个少年硬说眉间尺压坏了自己的丹田,要求他来赔偿,正当眉间尺毫无办法之时,一个黑脸大汉出现了,才帮他解了围。

复仇不成的眉间尺垂头丧气的走出城外,休息时再次遇到了黑色人宴之敖,这个宴之敖就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而且还说自己可以帮助眉间尺报仇,但前提是,眉间尺必须把自己的脑袋和剑都交给他。

如果一个陌生人和有书君我这么说的话,我想我一定会扇他个嘴巴子然后骂他神经病,但眉间尺却不这么想,他询问黑脸大叔是不是因为同情他们孤儿寡母,而宴之敖的回答则是“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就是这句蔑视现世的话语,似乎某一瞬打动了眉间尺。虽有疑惑,但他还是答应把这两件珍贵的东西交给对方,而他的身体则被一群狼两口吃尽。

于是,宴之敖便唱着奇怪的歌,提着脑袋背着剑,来到王宫。王宫里无聊透顶的大王听说这个黑脸大叔可以玩把戏,便兴奋地令人按照他的要求准备了金鼎。待鼎中水沸腾后,宴之敖便把头颅放进了水里,只见那眉间尺的头颅在水中唱着歌,跳着舞,一会儿就没了声音。宴之敖借此让大王探头去看看水底的团圆舞,谁想这大王脑袋刚过去,头就落入了水中。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眉间尺一看大王的头落到水里,就立刻钱去咬他,但这大王毕竟也是吃过山珍海味的,牙口够好,便回击咬住了眉间尺的后颈窝,令其动弹不得。

宴之敖见状,也砍下自己的头颅到水中咬住了王的鼻子,逃脱的眉间尺咬住王的下巴,两人最终凭借好牙口将大王咬死了,报完仇的两人相视一笑,一同沉到水中。

不久后,人们发现王死了,就赶紧去捞头颅,可捞出来的三个头颅都面目全非,几乎一模一样,众人只好将王的身体和面目全非的三个头葬在一起。最后的葬礼是全城的狂欢,只有几个义民在恐惧中怒骂着这两个逆贼。

故事讲到这儿,相信很多人都会对黑脸大叔宴之敖的身份表示好奇。书中对他的描写是这样的“须眉头发都黑,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起来”。是不是觉得这外貌与鲁迅本人颇为相似?

所以大多数读者支持的说法是:宴之敖其实就是是鲁迅精神世界里勇士的化身。《铸剑》写于“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之后,因此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和黑脸人的侠士精神便由此产生。

在整个故事中,悲壮与嘲讽,崇高与荒谬都同时存在,共同构筑了一个荒诞且充满想象的复仇故事。它体现了鲁迅先生无比沉重的复仇思想,而复仇对象,则是那些让人们遭受一切创伤和迫害的始作俑者。

03

小时候不喜欢鲁迅的作品,因为觉得他的文章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总写些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却也不明白他到底想表达个啥。后来发现,鲁迅先生是真正写到了生活里去的人。

在我看来,阿Q是一个连怎样生活都不明白的人。他没什么看重的东西,也没什么追求,毡帽可以不要,棉被也可以不要,就连吃不饱好像也不是个大事,被人戏弄了也就在心里愤愤地想这是“儿子打老子”便也释然了。常有人说阿Q精神,说的应该是那种落魄不堪却还能盲目乐观,傻开心的精神吧,我说不上这样是好是坏,小人物的日子仿佛也只有靠这种精神支持着过活了。我是同情阿Q的,因为他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日子也就得过且过,往往有一点能出风头的地方还被他人给抢了,然后我发现,其实我也是这样。

鲁迅先生的文章妙在不只主角,文章中的很多人物都带给你反思的地方,可悲的难道只有阿Q吗?不,大家都挺可悲的,更可悲的是人们可悲还不自知。

《阿Q正传》算是我第一个正式阅读的鲁迅的作品,以前一直没看懂,也不觉得现在的自己有本事读懂什么,读书的感受多数时候也跟自己的经历有关,也许今后我再重读这本书的时候能看到更多吧。(三星给在我觉得我体会还不够深上)

04

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我却没有相对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观点。总是希望和有想法的人为伍,但想想自己的思想里又含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又能为别人输出多少有营养的东西?我发现,很少。

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本以一个距离那种愚昧无知的时代很遥远的现代人的身份,站在一个很高的上位,俯看那个落后的时代和迂腐的主人公,也本以为看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是名著,所以就要看看。也知道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荒芜的思想。但没想到这本随手翻开的书,给我的浮躁,无知与粗俗狠劲暴击,我悲哀地发现,我和书中的阿Q那么像。我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阿Q。阿Q没有自己的坚守,没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标准,也没有一个思想观念的支撑。就是这样……边阅读边反省着自己,鲁迅文章的影响远远比我这片面的理解深远多了,不过我暂时只想从文中思考自己,思考与我很明显相关的一切,从中但愿找到迷失了的自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阿Q正传观后感精选》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399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