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是最难创作的,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去表达,还要符合格律、韵律、对仗的要求,即便是各方面都符合了,很多时候读起来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甚至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古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文化层面的最普遍的就是长辈们的故事,能听一出大戏或者诗词,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文化享受了,像“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情景应该还是比较少的。
在当今,不光是物质丰富的时代,也是文化繁荣的时代。电影、音乐、书籍等各类电子文化制品,通过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就能信手拈来。作为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戏剧和诗歌,欣赏者已经很少了,创作者更是寥寥。
有一个青年诗人,痴迷格律诗词创作,大学时期遍已拿到了诗词创作的全国奖项,三十多岁已经出版了好几本诗集,在河北诗词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近一段时间,收到他新出版的诗集《问天酹月》集,读来还是很感动。
说实在话,我对古诗词的认识,还是一个门外汉,但是喜欢读。特别喜欢诗词作家们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描述出一幅美丽的景象、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时不时的就会有一些古诗词在脑海浮现,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
可是,我们现在能欣赏的,都是古人创作的诗词,现代人创作格律诗的很少,能够被人们所熟知、吟诵、引用的更少。而且,相对于小说创作、新诗创作来说,格律诗创作很难为作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以,现在能够坚持格律诗创作的,内心追求的一定不浮华。这是让我感动的第一点。
文学创作,总的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差事,用“码字工”形容还是有几分贴切。对于多数人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活打拼,只有在夜深人静别人都已睡去的时候,挑灯夜战。他们所用的努力仅仅是源于自己的爱好,或者是一个单纯的梦想,能在这方面走出一片天地的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问天酹月》的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且成为格律诗方面的行家,这是让我感动的第二点。
语言和文字是什么?是传播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我认为,在能够完成的表达语言与情感的情况下,语言和文字越短越好。在古代,在竹签上撰写文字的时候,语言和文字要尽可能的精简。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也需要语言和文字尽可能的简练。在这方面,格律诗词是最短小精悍的,但是,格律诗词是最难创作的,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去表达,还要符合格律、韵律、对仗的要求,即便是各方面都符合了,很多时候读起来还是比较难于理解,甚至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张雷创作的格律诗词,格律很严谨,表达也很完美,这是让我感动的第三点。
更为难得的是,这本诗集出版后,著名词作家陈小奇、著名评论家刘绍本、省诗词学会会长王学新都曾撰文赞扬,我想这本诗集正像她的名字——“把酒问天,对江酹月”,满满的都是厚重与豪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