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由张德芬著作的小说,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吧!
01
最近内心脆弱地不堪一击,不得不说,分别总是让人伤感的事情。
书里有些道理已经领悟,再读一边,也是强化自己的认知。
有些道理持怀疑态度,比如心想事成,毕竟似乎还没有这种体验。毕竟关于过去,总觉得失败多于成功。如今那么想牵手的男生,也还是要变成错过。关于感情的部分,觉得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心想很多,但事成,没有。
总记得小时候父母的争吵,也记得外婆在外公去世的那几年经常痛哭。男女之间的感情,好像对我来说,是一个想要努力够到,但够到了又让人无比害怕的事情。相爱不易,相处更难。就算相处很好,将来万一谁先走,后走的人也一定是无比难过。
C说:你总会遇到更好的更合适的人。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真的喜欢,真的想要。可是上帝会安排更好的人给你。
这本书里也说,思想容易被麻痹,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也许只是ego小我在想要,并不是潜意识里的真我想要。
于是我问自己,我真的想要他吗?在他出现的时候,散发的能量确实很吸引我,他的气场覆盖我的感官。可是我真的想要他吗?我们俩在一起能创造出比一个人更多的火花吗?在角落里的我其实很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自由,不需要和别人互动。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景象。他给我很多艺术的美感,能把我从自我的世界里吸引出来,让我体验他的内容,简单却富饶,全身心处于一种喜悦当中。我呢?我相信我也给他很多新鲜,我的活力和单纯,对他来说,也是美的。我的任性,撒娇,发脾气,完全放松沉浸的状态,一定也给他无比巨大的安定感。真的吗?我的能量真的有给他美好吗?一定有的,我们的互动,还有靠得那么近的照片就是证据。
可是就算我们的能量再强大再契合,可是他的选择,也让我们之间的能量无法再汇聚创造美的火花。
于是,关于书里,心想事成的部分,我持怀疑态度。
可是就算持怀疑态度,我该做的功课依然得做完。学会和人相处,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为进入自己生命中的人和事付起全部责任,这些是我的功课。那就耐心先把这些功课做完,保持integrity,patience,inner peace,答案就会自动浮出水面吧。
02
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追求心灵的成长,对心灵成长也有越来越多的形式,可以选择看书来自我成长,同时也有很多心灵成长的工作坊,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
如果现在的你正想要准备开始心灵成长,或者正要准备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室去做咨询,不妨先来看看这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咨询的过程中大概是什么样的,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多些对生活的思考,也会得到很多的启发。
在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想拿着它,坐上火车去自己最向往的地方,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时并不知道书里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样这样的场景和这本书更配。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没有了,不过用了一天的时间,细细的品尝了一下。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用一个主人公贯穿了整个的始终。诠释了一个来访者完整的咨询,从开始建立关系到咨询关系结束。书中的老人就好比我们咨询师,那个在主人公看来温暖的屋子就是我们和来访者共同营造的咨询室当下的环境。因为老人的接纳,理解,无条件的爱和共情让主人公在当下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足够安全的表达。
在咨询中其实也是这样,每一次咨询师的引导也需要来访者积极的配合,真的从内心想要走出当时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老人会留下一个思考,就好像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会留下家庭作业是一样的,真正让其起作用的也是来访者。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也会感叹老人在结束时能很自然流畅的留给主人公一个思考,而且主人公也会很积极的想要找到答案,在真的走到最后咨询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很想频繁的与咨询师见面,因为我们不想断了这样的联结。但咨询师适时的放手对来访者也是一种帮助。因为已经是时候来访者自己去面对以后要走的路,书中的老人最终只留下了一封信,因为主人公已经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老人也好,咨询师也罢只能陪你走过一程,剩下的还要靠来访者带着觉察去走今后的路。
当然书中不同的就是老人给主人公很多曾经帮助过人的联系方式,用这样的方式让主人公更能够知道自己每一步该怎么做。这是绝对不会发生在咨询室里的。不过我个人又会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及时我们不走近咨询室,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多问问身边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多些思考,同样会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正处于迷茫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也不知道现在自己走的路是不是自己该走的路,那么你完全可以翻开这本书,你会在故事中找到答案;如果你现在有很多的不如意,想走出困境,也可以翻开这本书,答案也在其中;而且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读这本书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专注的去思考,或许有些词用的并不是很准确,我们多些思考便会知道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
未来的某一天我还是会在一个人的旅行中带着这本书!
03
能量法则,吸引力法则。
有些时候,自己不那么用力,效果反而更好。
少食多餐。
关注自己平时姿态,放松紧张的部分。留一部分注意力在身上,其他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去说教他人。
不能让身体习惯处于负面情绪。
痛苦之身,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为生。
你自己的情绪,会投射到你脑中队别人的幻想。对别人的指控,大部分是对自己说的。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能量流露出来,不要压抑。
那些看不顺眼的,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那些缺点你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
更期待有天我能把,当下的力量,那本书看完。无数次开始,无数次停下,我想当我看完那本书时,大概我就真的能摆脱痛苦的自我认同了。
04
你的自我意象是大是小?
你是自卑还是自信?
你能不能安抚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
你是不是有自己难以接受的缺点或缺憾?
如果给出了消极的答案,心理控制术:改变自我意象》能给那你一些帮助。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甚至是同辈分里最小的孩子。虽然我已经二十X岁了,家里的每个人都仍然还认为我是弱小的,智力和能力和各个当面都是比较差的,给我塑造的自我意象,和一直以来我的自我认同,都是我写的《香莉》,扮演的角色,是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爱哭,不能触碰的,小女孩。
我遇见的所有压力,所有困难,所有不愉快,甚至生理上心理上的所有痛苦,在家里人看来,都是小孩子级别的,都是好笑的。
化解痛苦的前提是接纳,我怎么可能在接近三十岁的高龄里接受自己仍然是个七岁小孩,怎么可能接受因为我低龄的自我意象造成的格格不入痛苦,着实是可笑的。反倒是不断影响我现在的生活。
但是也好,现在我有时间精力去面对我生活中家庭中的问题。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
刚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个台湾的新闻主播写的,关于通过灵修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疗愈。刚看完的时候,吐槽哪来的主人公说的老人,完全不切实际,转念一想,这是作者的自我意象。
也可以说,她给自己塑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全知的老人,每当遇见问题,她都会暂时先把问题放一边,被自己找一个僻静的角落躲起来,站在一个老人的角度,跟自己交谈,引导自己走出思维的牛角尖,走出情绪风暴。
如果给自己塑造的自我意象就是一个老人,那么就不需要依赖别人了。
看家庭调解节目的时候,看着台上的心理咨询师,主持人,性格分析师,还有律师,一起大骂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情绪而表现出的愚蠢,用法律和责任给家庭下定义。我也会感慨,要是能有这么一个大家长就好了,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错道歉,都有机会拥抱和好,都能互相表达爱意,都能在在众多权威的见证者面前,许下不能毁坏的诺言,从此改变自己真真切切地为着更好的生活努力。
不得不说,我曾经寄希望于以后的家庭。现在,打算给自己塑造一个老人的意象,相信自己具有包容所有人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