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帝陵观后感精选

帝陵观后感精选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15:50 | 移动端:帝陵观后感精选

《帝陵》是一部由张普然导演的纪录片,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也是给出了一致的好评,一起来看看吧!

01

这段时间我看一部历史记录片---《帝陵》 。它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相反它所覆盖这的神秘衣纱让我想不由自主的靠近它,揭开它。它让我在乐趣中了解到了真实的历史,丰富了我的历史领域。你们是否也和有同一疑惑,古人是如何建成这气派的帝陵在那个 科技不发达的时代。

《帝陵》讲述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中华民族,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皇帝的生平及皇帝的个性、故去时代的风貌与逝去岁月的故事,都会在皇帝陵墓中展露无遗,是其一生心思的精粹。

它以高超的科技与完美的旁白,全方位实现历史的穿越,仿若皇帝本人再生,历史画面重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古色古香的风韵之中恰有一抹现代潮流科技的色彩,古为今用,求而得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完美的演绎出了它应有的风采。

章目:第一集 《汉高祖 长陵》

第二集 《汉惠帝 安陵》

第三集 《汉文帝 霸陵》

第四集 《汉景帝 阳陵》

第五集 《汉武帝 茂陵》

第六集 《汉昭帝 平陵》

第七集 《汉宣帝 杜陵》

第八集 《汉元帝 渭陵》

第九集 《汉成帝 延陵》

第十集 《汉哀帝 义陵》

《帝陵》精致解读皇帝及帝陵玄密,深度揭示帝陵文化传颂后人。它让我了解到了封建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封建社会对礼仪典章制度及其重视,丧葬制度是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皇帝陵墓,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最高丧葬礼仪,汉代丧葬“视死如生”,帝陵也可以说是西汉封建统治阶级社会历史活动的缩影。对西汉帝陵的勘探与发掘,深刻解读历史、后世继承传颂。

这部《帝陵》纪录片,促使众多华夏儿女,深知中华历史脉络,溯宗追源、悠然重生。

02

对于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机会去了解汉代诸帝的人来讲,这部纪录片如同一场甘霖。抽空两天看完所有11集,感慨良深。看完后的感觉是,这一切,如果说发生在一两百年前的华夏,大概我都不会有丝毫的异样。因为发生的这一切,虽然太多是如此的残忍,但却又异样的亲切。这大概也证明了,本朝的民族性,基本还是延续了大汉以来的精神气。但是不需要太多骄傲,可能更多是唏嘘。大汉尤其是西汉,是第一次发现能够如此代表汉民族精神的朝代。怪不得我们叫汉族。

高祖刘邦可能最为担心的是功臣,值得他欣慰的是,这件事他解决的很棒。功臣基本在西汉两百年历史里没有泛起什么大浪,泛起来大浪的,几乎都是外戚。但高祖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了很多顶层设计之后,剩下的觉得反正怎么折腾都是自己人,无所谓了。即使是外戚,不也是自己人么。陵邑的设计,是美妙的创新,只可惜没有传承到今日。五陵少年的绝响,只留下杜少陵一个人缅怀,但也显得如此的小气,虽则浪漫的爱情故事,总是令我们所动容的。

早早地说吧,我如果可以穿越,可能最想做的是汉元帝,在B站看汉元帝这一集大概是个转折点,太多的谩骂和攻讦,被很多人认为是有汉以来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汉元帝冒着被中兴之君汉宣帝爸爸指着鼻子骂,都要独尊儒术,其实是有深刻的考量。高祖刘邦说白了就是一个草莽,这还好了,毕竟是开元之主,不服也得服,最为致命的是,其后的汉文帝,汉宣帝,基本都是在宫廷争斗旋涡之外的渔翁得利者,两个都出身微末,汉文帝是太原来的土包子,汉宣帝干脆就是一个平民屌丝。汉元帝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儒家,大概就是看中了儒家其中的君君臣臣的道理。以后汉宗室可以绵延四百年,归功是属于汉元帝的。表面尊了儒家,却把自己老师两次投狱,而且重用了宦官从此悠哉乐哉。可以看出他的帝王术,基本上是辐射到了明末,这样的帝王,比汉武不遑多让。所以后期淫荡,我是很理解他的,因为大概他觉得,汉朝的积累百年的弊端已经被他解决了。当然过得最爽的应该是他的儿子,和赵飞燕姐妹3p十载,甚至宠幸者不限男女,可见该着死于安乐了。

只是通过浮光掠影般的了解,惊讶的是,汉朝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依然不是国人最近几十年最熟悉的明清所能比的。因为那些帝王们的故事,可能比帝王平民化的宋代还要亲切一些。终西汉一朝,最大的阴霾大概就是外戚干政。从吕雉的吕氏宗族开始,霍氏,窦氏,王氏。。。不一而足,一直到王氏的王莽篡权,可谓属于量变引发了质变。但我觉得吧,今天很多人觉得外戚干政是个挺不伦理厚道的事,但没准在那个年代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刘邦斩白蛇,基本上也没几个人相信。大家都是老百姓,整个西汉朝代,平民们对皇室到底有多少信奉,其实是存疑的,估计更多是,天下,有德者居之。七国叛乱证明了这一点,王莽篡汉天下赞叹,也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所以汉元帝的意识形态建设才显得如此重要。汉武帝的文攻武略最后被后人纪念,没准可能就是个熊孩子。西汉的任何天子放在那个位置,大概都会有如此作为。爷爷爸爸都给准备好了大好的江山和钱财,是你你也忍不住的折腾一下。汉武之前之后的各朝,其实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这些事,夹杂着各种隐情和故事纷至沓来,让人觉得如此的契合而熨帖。每个帝王都在想着,如何做好自己的角色,让帝国国祚绵长而悠久。帝陵的修建,是及其容易让今天的人们所忽略的一个议程,但是在古代,这确实兹事体大十分重要的一个事情,所有汉代帝王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即可以说明。事实上,中国的统治者们,包括汉代的诸位,一直到今日的在其位者,都有一个默契,那就是历史的自觉,一种跳出历史的反省和自觉。有趣的是,在西汉的每个皇帝身上,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自觉。

我讨厌现在的看客们说某个皇帝太傻太白痴,好像自己有多么聪明,事实上,很多帝王从小受到教育,接受的各方观点,其实都不少,每一个举措大概都有背后的道理和原因。正史的观点很多是从儒生的角度来书写,比如有明一代特别痛恨宦官专权,其实不足为信。宦官的存在,其实本质上就是皇权的象征,因为没有宗族和帮派的属性,其实宦官是唯一忠于和维护皇权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汉元帝其实也不简单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给汉朝的痼疾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西汉在汉景帝之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宗室,最后被汉景帝解决了。汉武帝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放纵而自我了一把,又加上卫青霍去病帝国双壁带来的璀璨光芒,造就了西汉的赫赫威名。所以汉室对外戚的态度是暧昧的,而正是解决外戚问题,成为汉武帝以降的帝国的主要问题。汉宣帝作为草莽英雄,体会并不明显,但汉王朝是个大染缸,汉元帝其实在苦思冥想中,用尊儒家的方式解决了这个痼疾。以后的诸多朝代,近的比如东汉魏晋,远的一直到明清,国家的有知阶层,几乎都是根深蒂固的奉皇室为正统,如同装了某个电脑系统一般,这是不容易的。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威力的发挥,一直到百年之后才渐渐发挥出来。

西汉的帝王们,有着像刘盈这样官二代的妈宝男,刘彻得益于外戚军功,最后却赐死刘弗陵之母的心机男,有刘洵这样起于布衣对民间爱情忠贞不二的多情男,一直到剩下的几个皇帝,修修补补,挽救社稷,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合理性,一直与外戚和权臣纠葛一路的各种,尽管过去了两千年,两千年啊,所有的故事却让人觉得好像发生在昨天。从皇帝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每个人都是如此的聪慧,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了抉择,古人不像古人,甚至王莽的出现乃至所颁布的种种决策,都是对当下现世的最佳因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看曾侯乙墓的时候还稍显陌生,但看到满城汉墓展览和海昏侯的相关采访(比如一席的讲演)却觉得无比亲切,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汉民族绵延两千年的日常。

只是从个人的体验来讲,春秋战国的典章记述如果还是让今天的人们有些生硬,其中的贵族之风还是有些疏远的话,那汉代的朝廷的那些文治武功背后的家族纠葛,那些功利的算计考量和爱恨情仇,甚至同性恋的比例,都如今日的社会生活如同一纸之隔。看先秦以降每个帝王的故事,都是可赞可叹可怜可悲,没有任何现代人的不敬和轻蔑,就像一位位老友或故人,看尽了场场戏剧,经历了一场场人生。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即使你穿越了时空,都无法提出更好的方案,怪不得人们说中国是早熟的文明,而我们都是生活在历史之中。

03

《西汉帝陵》——一部讲述西汉11位皇帝陵墓的记录片,通过对每一位皇帝帝陵、后陵、陵邑区的描述,概括其生前在位期间经历的主要事件、是功是过,使观看者更一步了解历史,了解西汉王朝,如果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高耸的陵冢,应该会感到很敬畏很神秘吧。

西汉的帝陵陵园一般是皇帝登上皇位后即开始建造,其中9座在咸阳原、1座在白鹿原、1座在杜东原,以帝西后东、父左子右为主要格局,大部分设陵邑——即迁移大量人口守护陵园。

汉高帝刘邦——长陵,庙号高祖,公元前195年驾崩,生前修建未央宫(汉宫代名词,未央代表着无尽),丞相萧何,皇后吕雉葬于后陵。生前再辉煌,百年之后也只能静静地躺在陵墓中。

汉惠帝刘盈(刘邦之子)——安陵,公元前188年驾崩,在位仅7年,生前得到商山四皓协助保住太子之位,丞相曹参,但因亲眼看见母后吕雉强权强势残害刘邦生前宠姬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且被迫与自己的外甥女结为夫妻,而对母后充满了恐惧与怨恨,最终日夜淫乐不听政,失去实权,壮志未酬。

汉文帝刘恒(刘盈之弟)——霸陵,庙号太宗,帝陵设在白鹿原上,刻意与刘姓宗氏在咸阳原上的皇家陵园保持距离,生前生后都与母亲薄姬相依为命,汉文帝生前推行了轻徭薄赋的执政理念,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刘恒之子)——阳陵,是文景之治的重要舵手,平定了七国之乱,葬于后陵的王姪生前表面看似与世无争,其实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非一般的手段,使自己的儿子刘彻能被立为太子,自己成为皇后。

汉武帝刘彻(刘启之子)——茂陵,庙号世宗,生前重用卫青和霍去病(卫青的外甥)两位军事天才,北拒匈奴,南逐百越,西越葱岭,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诞生疏通了道路,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出自茂陵邑,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文化方略和天人感应的治国理念,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晚年却因轻信巫蛊之术,失去了妻子与儿子,杀戮百姓。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罪己诏,为自己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错误进行检讨。

汉昭帝刘弗陵(刘彻之子)——平陵,年幼登帝,宰辅大臣霍光(霍去病的弟弟)辅佐,开创了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却在公元前74年、21岁病故,平陵中挖掘出的骆驼骸骨证实了西汉与世界真实存在的文化交流。其短暂的、没有实权的一生与汉惠帝刘盈十分相似。

汉宣帝刘询(刘彻之曾孙,巫蛊之祸中遇害的太子刘据之孙)——杜陵,陵墓不在咸阳原上的皇家墓葬区,与同为外王入主的汉文帝刘恒十分相似,而是设在杜东原上,庙号中宗,西汉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襁褓入狱,由忠厚的女囚哺育,幼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图治,降服匈奴,开创宣帝中兴,汉宣帝对于在民间结为夫妇的许平君用情颇深,在帝王中实属罕见。《史记》在此时期刊行天下。

汉元帝刘奭(刘询之子)——渭陵,倾心儒教,废止陵邑制度,轻信宦官,王昭君在此时期出塞远嫁匈奴。

汉成帝刘骜(刘奭之子)——延陵,汉成帝耗巨资建造两座陵墓,宠幸张放(男宠)和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赵氏姐妹为稳固地位不择手段地加害生下皇子的妃嫔和小皇子,留下了“燕啄皇孙”的千古恶名,皇太后王政君的外戚势力强大,且贪图享乐,盘剥百姓,造成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西汉王朝阴霾重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汉成帝加封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为西汉王朝的覆灭埋下伏笔。

汉哀帝刘欣(刘奭之庶孙、刘骜的侄子)——义陵,皇后是自己的长辈,真爱董贤(男宠),成语“断袖之癖”典故的出处,因为对董贤的宠幸,汉哀帝将没有学识和能力的董贤提拔为大司马,成为百官之首,至此,汉哀帝将西汉王朝推入至更深渊处。

汉平帝刘衎(中山王刘兴之子)——康陵,西汉最后一位皇帝,9岁登基,在位仅5年,是王莽的傀儡,王莽善于做表面文章,在众人面前伪装贤德,滴水不漏,最终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

观后,深深感受到即使身为一国之君也有很多无奈之处,懂得隐忍、韬光养晦、顾全大局才能有真正主政的机会,加上各种外戚势力争权夺势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权倾朝野,要想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只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才能让国家进入盛世。以史为镜,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除了才华、学识等因素外,还要学会收起自己的锋芒,任何时候保持理性,不贪图享乐,不骄不躁,思想独立,保持低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帝陵观后感精选》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