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家》是一部由韩夏导演的纪录片,该片首播于2017年的5月份,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我们总说未来,好像是永远无法抵达的一种状态,但现在,当下,未来其实正在发生。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好像无限接近于理想中的“未来”,那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你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里?
45天7个国家的环球拍摄,摄制团队记录了纽约屋顶农场、世界上首个VR影院创始人、日本极简主义生活家、曼哈顿地下公园、智能家居设计师、伴侣机器人、电子墓地、冰岛独立乐队等近30个前卫的题材或人物。
这些人生活地很酷,他们各自生活,组成了“未来之家”这个可能性的很多面。
摄影师竹子和来自加州的音乐制作人Mike一起探寻了这些可能性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告诉给观众,这就是《未来之家》。
对很多人来说纽约就是未来,因为这个城市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
像所有的超级城市,纽约因为不断涌入的人群变得越发拥挤,空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竹子和Mike的第一站来到布鲁克林繁华中心的Gotham Greens,探访屋顶农场。
屋顶农场首席执行官 Viraj Puri介绍,他们利用先进的水栽培系统,养育出从收割24小时之内就可以摆在当地超市货架上百分百本地制造的新鲜蔬菜。
这样的蔬菜能利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性价比更高的蔬菜,不含农药,甚至比有机蔬菜的品质更好。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这需要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用更少的土地和资源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品供给地球上不断增加的人食用。
因为空间有限,所以城市地上和地下的景观设计就要因地制宜。
纽约用以前的铁路通道做成了High Line Park,在上世纪30年代末,是一条专门运输货物的铁路线,现在改造成为一个开放的观景通道。
Lowline Lab,计划将一个废弃地下电车站改造成一个公园,这将是世界首座地下公园。
使用“远程天光”技术把太阳光引入地下,简单来讲就是将收集好的太阳光输送到地下。
纽约的发展离不开哈德逊河,设计者想在水面上开拓一片公共区域。
+Pool是世界上首个过滤水源的浮动泳池,泳池本身能够对河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让哈德逊河换发新的生机。
有一句话说想要要在纽约拥有自己的家或许比功成名就更加困难。
据统计,纽约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要将收入的45%都贡献给房租,其实反观中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又何尝不是如此。
房子,成了最稀缺又最昂贵的资源。
住在布鲁克林的建筑师Arnold志在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共享公社。
人们既可以在这个空间相互独立,也能共享家居,实现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
所以他对住进来的用户有一些要求,比如要整洁、只能带很少的东西,遵守一些规则。
住进来的用户都很有趣,有脱口秀演员,有电影制作人,有画家等等。
他们还去探访了智能家居系统Ori的创始人Hasier Larrea,去探索小面积中更好的舒适体验。
年轻人更愿意住在有丰富活动的市区,问题是想要住在市中心就必须要牺牲面积,牺牲面积但同时保证居住舒适度的体验,就要对生活空间的物理结构进行相应的组合和调整。
未来,还有除此之外更多的可能。
对WikiHouse的创始人Alastair Parvin来讲,未来之家的建造可以是数字乐高的高效率,一周的时间和朋友们共同建造完成一个家。
对世界上首座VR影院的创始人Jip Samhoud来讲,未来之家可能更加科技化、多功能,让人类的感官体验更加充分。
未来之家,也可能在冰岛,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完成想完成的梦想,不附和,不刻意,完成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未来之家会怎么样,这些很酷的“世界漂”提供了很多维度,让你看到了更多可能。
未来之家是一个很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是科技功能的提升,是让科技服务于我们,让这个星球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
未来之家,你准备好迎接了吗?
02
对于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前不久Alpha Go大胜柯洁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具象的直观展现。0:3,这是印证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步。
科技已经开始了飞速的发展,从科学研究,到日常生活,早已经无处不在。
从科学诞生之日起,人类的想象力就一经释放,无限裂变。
从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这第一部科幻小说,到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海因莱因这些科幻巨擘,再到现在层出不穷的科幻电影。时至今日,那些科幻世界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并不再是剧烈变动,而是逐渐渗透的变革。
当然,我们还没有身处于要遵守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的年代,但是,未来对于人类来说,不仅仅是那些听起来十分炫酷的科技名词,不是抽象的科学概念,不是星球大战外星人的宏观改变。而是微观的细枝末节,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面,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践行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我觉得《未来之家》让人觉得有趣的一点在于,它既有积极的接受,也有接受后的反思,接纳和反思都不是扳起脸孔一本正经地思考,而是用一种快节奏的轻松方式去展现两个主角——竹子和mike眼里所看到的世界。
因为是年轻人的视角,所以他们关注在那些极具活力与创意的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独特理解。关于科技与生活的理解,也是投身其中的人所传递出来的态度。
《未来之家》的第七集终于回到中国,它用一种更轻松有趣的方式展开。在上海、北京、深圳,大城市在快节奏发展,有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也有烟火气十足的市井生活。在这个多维度的世界里,有着一批实践的年轻人,用轻松快乐的方式,在努力改变生活。
通过非营利组织“新车间”,看到有那么多人努力追求自己脑海中灵感;通过电子皮肤计划,看到通过科技感知生命的维度;通过备战机器人大战的年轻人,看到一种活力四射积极创造的态度;通过机器人宠物,看到一种让科技与人和家庭进行互动的态度;通过智能盒子,看到科技为便捷生活提供驱动和想象力的可能性。
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影片呈现出关乎未来的生活方式,更多的,还是那些鲜活的人用他们亲身实践的方式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
这些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其实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生活都是向前的,科技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技术是冰冷的,但只要积极去拥抱它们,就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基础。
“未来”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家”也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房子。未来有关于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以及我们对它的向往。
很多事情在发生的时候你身在其中,并没有发现它的影响是如此深远,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它对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在10年前,没有人能想到,触屏手机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变革。在5年前,没有人能想到,智能家居能够逐渐普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2年前,没有人能想到,VR技术能够这样被广泛关注并应用。科技正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关科技发展,无非两种态度:一是欢喜鼓舞地迎接它的到来,二是反思它的负面影响。
反思的声音一直都在:反思移动端让人类的时间和注意力变得碎片化;反思更加方便的家庭智能化对隐私和安全的负面影响;反思虚拟现实让人们对现实的漠视。在这个超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甚至会诱发人性的黑暗从而毁掉文明和生活。我们生活的负面,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普及被放大。
这大概就是这部纪录片所传递给我们的,科技是渗透,是乐趣,它启发大脑去思考另一个维度的现实。
今天我们担心的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机器人伦理,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将会由科技找到答案。同时,科技吸引着年轻人,不停去看、去创造,用最新鲜的概念去满足好奇心。
在科技改变的未来,你要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站在时代中,人难免会焦虑,对过去的回望,对未来的恐惧。但是其实,对待未来,就像对待明天一样,它的到来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不管你期待不期待,抗拒不抗拒,社会都在利用已有的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规范和生活方式。
生活,总会经历破坏与建设,甚至毁灭与重生,这其中有困惑和迷茫,也有信心的野心。未来已来,创造的力量正在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可能性,它一定充满想象,同时又超乎想象。
03
苦呵呵的上班,有病的下班还要看书自我修炼,终于我喜欢的毛香菇群发了我一封要不要去清华学府听听关于未来的构想这么有高度的活动。我屁颠颠的去了。
去了以为能看到毛香菇本人,听到快接近尾声才明白,这是一场连主办方都没有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的活动。毛香菇不过就是一接活动的托儿,老娘白白花痴上当了。
我们从我坐到教室第三排的最边角说起吧,穿着今年最流行的沙滩溜肩裙,踩着小白鞋的姑娘,气喘吁吁的问我能不能坐到里边,我很开心的站起来,让了过道给她。她很着急的问我能不能上网,很着急的问我是哪家媒体,很着急的跑出去不知道干嘛又回来很着急的打开电脑,呃……上了微信聊天,很着急的又拿手机,呃……微信聊天。我问了她是哪家媒体的,她很贴心的告诉我叫“北美留学生日报”,三思过后,特别恭敬的拿出名片,“双手递给我”,还恭敬的说了一句,我名片。俨然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面试官一样看着新来的小朋友。 鉴于她的一直很着急,和毕恭毕敬的名片。我开始挠有兴致的观察起这个姑娘来。
首先,我对人家没有任何恶意,其次我在写之前还专门跑人家北美留学生日报看了看,并没有那天活动的报道,这才放心写这些话。
姑娘给我递名片的礼貌程度让我不禁反思,是我自带内部装逼气势太重,还是她刚入职场太没自信,让我开始对这场活动的质量有了质疑。以前也参加活动,看那些有的没有的,有年度150万税收的agoda老总,间接向我们嘚瑟自己人生赢家的,也有融资一次就开经验之谈的,可都站在了成功的山腰上,俯视着我们这群每天喊着辛勤劳作却不知劳作了什么成果的农民。这次不一样,拽了很多据说媒体来。我想这次事情,应该搞得不会小吧。
我们先看片,后聊天,我看全场都乖乖把统一标配的媒体、创业、咖啡店……专用苹果小本合上了,只有我亲爱的同桌,噼里啪啦的在敲东西,这个过程,让我产生了孕育一下这篇文章的生殖冲动。很想偷看,可觉得不礼貌,就瞄了几眼,恩,跟我想的一样,归纳总结,挑片子重点好笑的记录下来。等到第二段片子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对片子产生了疲倦,可能大家都有吧,你可以开始看到每个人桌下亮起的那抹手机小白光。我的同桌已经合上了电脑,拿了比A4纸大一号的白纸,哗哗的又写了起来。真的有那么好看么?
未来之家讲的大致是两个英文说的超赞的cp组队前往世界各国,寻找有意思的,有想法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发明创造。属于我这种想放松一下的人,偶尔一撇为极好。但主创们后来纷纷上场,与我而言毫无准备的发言与提问,让我对这个活动甚至这个系列都大打折扣。起码,我不敢没准备就上场去讲点什么。这不像一次对于关乎未来的探讨,更像是主创们的拍摄心路。重要么?是挺重要的,那是对这个活动的主创们来说,可对于我这种白吃看热闹的观众来说,nothing。
不知道其它城市什么样子,可就北京和我大山西来讲,所有关乎这种科技未来还有创意、城市建设balaba类型的活动,都能看到一个问题,他们到最后不知道想要干什么。就像这个片子,导演演员都特别棒,让看的人赏心悦目,可是根源逻辑不对啊,跑了全球,带回来这些发明创造,说要在北京也建造这样一个实验基地,原谅我的目光短浅,是,是探寻了人类终其一生的价值,可放在北京,放在全中国有什么用?印度的汽油排放标准低可北京要好很多,英国种植的田园无污染蔬菜,中国已经批量化生产,更夸张的是,为什么还要跑出去拍摄。既然跑出去了,干嘛不探索的更彻底一点,走马观花般的流程,到清华教授一句,问没问什么没推广,被主持人说问题好有深度,不愧清华导师。瞬间让我好无语,你连这东西怎么样都没问,就说zf之间会有限制,zf这锅背的是挺酸的。
不过竹子有段话说得挺好,走出去就会发现世界其实挺小,你最后总会找一个城市定居下来,虽然很俗套,但人终究都得这么活。在那之前,多看看想想,挺好。可未来的探寻之路,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么?我觉得这像是她们这帮走出国门留学生的一种世界观,和我们这种究其一生也不能出去读一次书的羡慕嫉妒观。在这个世界尖端产出的学府教室里,说这些假大空的话题,让我真心坐不住,开始发挥务实的思想,惦记起我那按小时计算的停车费。毕竟,得挣钱有手气摇号才能买车,今天来听的,一会都得打车走。怀揣着小人得志的乐乎,众目睽睽之下,小心的离场了。
当过程序狗又干上市侩财务工作的我,真心觉得微鲸的撒钱广告做的不怎么样,我不知道别人心里的未来之家是什么样,但我觉得,要不全家牛逼的全是先进自动化电子设备,要么就是简单到极致的忘我纯粹生活。剩下的,全是想好好装修没钱跟有钱瞎显摆的。
又要迎接高考了,未来的憧憬有无限种,不要着急去选一个,更不要着急去决定什么。平静考试,平静面对,努力有努力的结果,不会学习的慢慢总会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来消化。考试的衡量,不论高低,也许是你日后的机遇。这是我真实的经历。
你看,一场盛大的活动根本表达不出一个核心的观念,未来之家么?真的是这样么。
就像一晚上坐我旁边着急忙碌的姑娘,你希望你的忙碌效率是什么样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