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是一部由英国作家J·K·罗琳著作的科幻小说,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01
看的第一本哈利波特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那是大概小学六年级的寒假,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大人们在客厅里打麻将,我姐姐上楼玩电脑,我弟跟一群小屁孩在院子里放炮,我一个人百无聊赖,觉得打麻将玩游戏都没有意思,寒假作业早就做完了,于是我就选择拿起了我姐姐书架上最厚的一本书——《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来看,结果就看上瘾了,一发不可收拾,火焰杯用了不到一周看完了。然后我就开始看其他几本,每次借到或者买了一本新的哈利波特都开心的不得了,舍不得看,觉得看完了就没得看了。
看的遍数最多的一本是火焰杯,看了不下十遍,因为那本书是第一本我看过的哈利波特,所以很特殊,所以就老看,吃饭的时候捧个碗摊开一本书放在碗前面看,稀里糊涂的就把饭吃完了,也不知是什么味道的,这也导致我那本火焰杯简直不堪入目,特别脏,虽然我已经尽量不让东西掉在上面了。
一直到初中毕业之前我都没有手机,一直到高中毕业之前都没有智能手机,所以那些写完作业的时间,那些停电的夏日,那些聒噪声不绝于耳的节假日,那些外面下了雪家长不让我在雪地里奔跑的日子,陪伴我最多的,就是哈利波特。
看哈利波特的那些日子里,我在书的页眉页脚写下密密麻麻的感受,我画满了哈利波特里面的人物景物生灵,一直觉得是邓布利多忘记了派猫头鹰送霍格沃茨的offer给我。所以后来我的那些哈利波特被人当做废纸卖掉以后,我的那本哈利波特绘图本再也找不到以后,感觉自己就像失去了一大块很重要的东西。再后来,长大了以后,再没有一个东西丢掉以后我那么心疼过,也再没有一件物品我那么爱惜的让它陪伴我那么久。
看哈利波特以后我学会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该来的总归会来,一旦来了就必须接受。”JK罗琳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哈利波特知道伏地魔回来了的那个学期期末,危险会来,而且会在别人毫无准备的时候来,但是我们不能当懦夫,一旦危险到来,我们必须接受。
哈利波特里面每次描写吃饭的时候都是我不能自拔的时候,令人讨厌的弗农姨夫的葡萄柚子,韦斯莱夫人的洋葱汤,馅饼,复活节彩蛋,霍格沃茨永远花样才出精心准备好的一整长条餐桌的食物,赫敏常常喝的南瓜汁,霍格沃茨校车上的零食车,比比多味豆,霍格莫德村庄里的黄油啤酒,韦斯莱双胞胎的鼻血牛轧糖,斯拉格霍恩教授的party上的烤鸭,甚至海格的小屋里面咯牙的面饼,这些书里的东西是唯一让我觉得国外的食物能比得上中国的食物的东西。
02
小时候看到第五部小天狼星死的那段哭得稀里哗啦哭到打嗝,直到第六部都缓不过来。 小天狼星和哈利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有他的地方都觉得特别暖,第四部里细节特别多,比如:
“比赛那一天,格兰芬多的早餐桌上热闹非常。送信的猫头鹰到了,给哈利捎来了小天狼星送的幸运卡。只是一张羊皮纸,一折两开,上面有一只泥乎乎的爪印,但哈利很喜欢。”——大狗狗泥乎乎的爪印真的超级萌!
“谢谢,”小天狼星说了一句,便急切地打开包裹,抓起一根鸡腿,一屁股坐在地上,用牙齿撕下一大块鸡肉,“我几乎是靠吃老鼠过日子,没法从霍格莫德偷到多少吃的东西,否则会引起别人注意的。”
“可怜的‘伤风’,”罗恩深深地吸着气说,“他一定非常爱你,哈利……想象一下吧,靠吃老鼠过活。”
“片刻的沉默,然后响起了小天狼星的吠叫声。他竖起颈上的毛,朝福吉露出他的长牙。”
“可是—”哈利说。
他真希望小天狼星能留下来。他不想这么快就跟他告别。“你很快就会见到我的,哈利”小天狼星转过头,对他说道。
经历了十二年,哈利终于找到一个像父母一样爱他的亲人,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他和哈利的感情太深刻,所以哈利无法接受他的死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天狼星——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重看的时候想到,小天狼星其实就是个必死的人设,从一出场就注定了。否则三人组寻找魂器,卢平有家人可以被哈利骂走,但是小天狼星只有哈利一个人,他不死就必定会一起去保护哈利。也有人说结局复活石那里出现的四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或者就不会让哈利去送死。更难过了。
03
我记得去年还是什么时候,罗琳因为不满川普的政见和川普支持者吵了起来。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原来罗琳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童话作者,而是对现实政治有所关注有所思考的人。回过头来看,其实在HP的系列小说中,也埋藏着罗琳关于政治的思考,虽然并不算多么深刻,但也还是将政治问题直观清晰地展示给了准备读童话的读者——虽然在当时大多数读者懵懵懂懂。
例如,回过头重读一遍《火焰杯》,你会发现这一部真正的主角其实并不是哈利,而是老巴蒂·克劳奇。
或者说,以巴蒂·克劳奇为代表的政府部门。
在《火焰杯》之前,HP系列小说展现的都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场景,关于魔法界的政府部门——魔法部的描写其实很少,我们只能从《魔法石》中海格的只言片语、《密室》中的悬停魔咒事件和《囚徒》中巴克比克案件的审理中了解魔法部的一鳞半爪。而从这些零零碎碎的事件中魔法部展现出来的形象都不算太好,但也只是“不太好”而已。
而在《火焰杯》中,哈利即将要面对霍格沃茨之外的巫师世界,魔法部的形象一下子鲜明起来。
在《火焰杯》之前,哈利也认识一些魔法部官员,比如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和好友罗恩的父亲亚瑟·韦斯莱。但请注意,他们都无法向哈利展现巫师政府的实质:前者虽然认识,但在前三部的接触非常少;而后者对哈利而言恐怕亲人的身份更重要一些,况且亚瑟本身在魔法部中就是一个异类,不然怎么会那么多年都无法提升呢?
所以,在《火焰杯》里出场的巴蒂·克劳奇,恐怕才第一次真实地向哈利揭示了魔法部的实质。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整个《火焰杯》中老克劳奇出场很少,跟哈利的互动更少。但罗琳从各个侧面去写他,让几乎每个人都去谈论他、揭露他的过去、评价他的所作所为,无形中就将他变成了《火焰杯》一书真正的主角。
首先,从珀西·韦斯莱对克劳奇的崇拜可以看出克劳奇严格刻板的表面性格。但严格刻板的克劳奇甚至连珀西的姓氏都说错了。我们当然可以把这件小事视为罗琳对珀西的小小挖苦,但回过头来看小天狼星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本性,你就要看他是怎么对待他的下级,而不是与他同级的人”,克劳奇的本质也就第一次得以揭露:一个根本不顾及下级的官员。
而黑魔标记事件则更进一步证明了克劳奇的本性。在没有证据证明闪闪与黑魔标记相关的情况下依然开除了闪闪,仅仅是因为别人可能会将他和黑魔标记做出联想。克劳奇的冷酷因此也就更明显更直观了。而赫敏和珀西对这件事的不同评价,也预告了珀西今后会走向为了权力背叛家人的道路。
珀西对于克劳奇的认同也是一个小小的注解:一个只顾着追逐名利,冷酷无情的上官,必然会带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下级。从某种角度来说珀西也是克劳奇的好学生。要不然怎么会青云直上呢?
而在小说中期哈利与小天狼星的山洞对谈中,小天狼星则爆出了猛料:当初就是克劳奇将无辜的小天狼星送进了阿兹卡班,甚至没有经过基本的审讯。
想必看过《囚徒》的读者会有疑惑:无辜的小天狼星为何在监狱里一蹲就是十二年?他难道就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吗?
《火焰杯》告诉你:对,没有。
小天狼星的事件和闪闪的事件极其相似:都是拥有看似非常明显的案情,但都无法得出确切结论的案件。
闪闪手里拿着发射出黑魔标记的魔杖,但没有证据表明是闪闪发射了黑魔标记;而小天狼星在一个爆炸案现场被发现,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小天狼星犯下了杀人的罪行。
没有核查的手段吗?其实是有的:闪回咒可以检查魔杖施过的咒语;摄神取念可以检查人的记忆;吐真剂可以让人说出实话。
而这三种手段魔法部一种都没有采用,小天狼星被直接送进了监狱。
为什么?魔法部为什么不走司法程序,而是选用了这种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的方式?
因为克劳奇希望让巫师界对魔法部有个“雷厉风行”的好印象。
这种策略也被福吉之后的部长鲁弗斯·斯克林杰所采用。在斯克林杰这样的鹰派人物上台时,骑士公共汽车的售票员斯坦·桑帕克就被抓进了监狱,这种为了凸显“魔法部有所作为”而制造的明显的冤假错案,跟小天狼星的案件是否如出一辙?
可能有人会觉得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因为对手是不可理喻的反社会分子,所以采取一些哪怕是过激的手段是很合理的,不论克劳奇这样做是为了巫师界还是自己的官位,总之还是带来了一点好的影响。
真的吗?
这个时候就应该请出和巴蒂·克劳奇相关的第三位人物了:他的儿子小巴蒂·克劳奇。
小巴蒂·克劳奇是《火焰杯》一书中伏地魔复活的直接推手,与贝拉特里克斯并列为伏地魔最忠诚的两个仆人。
他的履历很糟糕:在伏地魔失去肉身后,于隆巴顿一案中被抓捕,因为涉嫌残酷折磨隆巴顿夫妇被判处阿兹卡班终身监禁。
然而从哈利在冥想盆中看到的审讯的景象和小天狼星的叙述来看,小克劳奇很有可能就是另一个闪闪。
之所以说“很有可能”而不是”一定”,是因为我也没有把握证明小克劳奇确实没有折磨隆巴顿夫妇。
但是我们不妨做出一些推测:
同样是被抓住的犯人,身为伏地魔死忠的贝拉是怎样的?
高喊着“将我们送进监狱吧,黑魔王会奖赏我们的!”
而小克劳奇是怎样的?
“求求你,父亲,我没有!不要让他们把我抓去!”
这是伏地魔死忠的样子吗?
而在小天狼星的叙述中我们知道,隆巴顿一案中的四个嫌疑人有三个都是确凿无疑的食死徒,但小克劳奇到底是不是食死徒,小天狼星并不清楚。
而小克劳奇究竟是不是真的食死徒,其实对于这件事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克劳奇的处理方式。
“我没有儿子!”
像抛弃闪闪一样,他干脆利落地甩开了会对自己仕途构成障碍的儿子,没有仅仅因为亲情而给自己的儿子一个辩白的机会。
我不禁有点阴暗地揣度,老克劳奇的本意是不是将这场审判视为一个政治秀场,向魔法界展示自己有多么大公无私?
无论如何,一个本来可能不是食死徒的人,被老克劳奇这么直接地往阿兹卡班一送,结果是什么呢?
就是塑造出了最忠诚的,对伏地魔复活贡献最大的食死徒,小巴蒂·克劳奇。
小天狼星本性善良、而且因为伏地魔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他就算被冤枉了十二年也没有投靠伏地魔。
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小天狼星那么坚定。
小巴蒂·克劳奇可能确实是一个食死徒,但克劳奇这样的搞法,几乎一定会冤枉无辜。
食死徒每多一个对于魔法界都是一种损失,而被老巴蒂·克劳奇送进监狱的无辜者,很有可能就是食死徒的预备役。巫师政府对他们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他们选择报复也很正常。
克劳奇的儿子被指控犯罪对于克劳奇而言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不是小克劳奇的丑闻,老克劳奇几乎肯定会担任魔法部长。说到底在魔法部这样的环境里,克劳奇这样的人才是能生存下来的适者。
理解了这样的魔法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福吉会在《火焰杯》的末尾拒绝邓布利多的诸多建议,拒绝承认伏地魔的复活。甚至于在《凤凰社》里处处跟哈利和邓布利多过不去。
本质上,福吉不过是另一个克劳奇。在面对威胁时采取过激的手段和拒绝承认威胁的存在其实是一体两面。克劳奇和福吉从来没有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相反,他们眼中要么只有虚假的稳定,要么只有沽名钓誉,归根结底都只在乎自己的官位。
也就难怪邓布利多会感叹“说来也怪,也许最适合掌握权力的,恰好是那些从不钻营权术的人。”
至于克劳奇最后的下场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为了争名夺利养虎为患,到最后真的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了,他们都以为克劳奇先生疯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