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阴暗的故事,看过被迷昏卖给酒店的良家女,被爸妈送进治疗院的可怜孩子,被从小拐卖打断腿挖眼睛切舌头的乞丐……作者的故事又让我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深深地恶意。
作品短小精悍,我趁着吃午饭的时间通了几个结局。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作品,可惜现在评论少了点。抽时间撸个小评吧,算是感谢芭蕉的精彩改编,让我能够在茶余饭后了解到这样一个真实存在又引人深思的故事。
我没有读过原著,所以没办法评价游戏和原著之间的差异。仅从游戏本身来讲,芭蕉做得很好,构架精巧,叙事行云流水,代入感也不错,没有什么冗余的地方。
初看《疯人院十日》这个名字,以及进入故事的前几分钟出现的“疯女人“、”孤岛“、“囚禁”这几个故事元素,让我立即想到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它是一本关于精神病和精神病院史的书,因为是福柯的博士论文,所以书中多为晦涩的理论,我当时读的时候颇感艰涩。今天偶然看这个故事后,意外发现黑泉岛上许多对待“精神病人”的方式,比如冷水浴、强行注射......都是福柯在书中所提及过的。当日只觉得是掺杂在各种晦涩理论中的苍白史料,如今却历历在目。
疯癫以及疯癫史本是不存在的,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定义疯癫,将其排斥在社会秩序和理性之外,便有了“疯癫”和它的历史。记者内莉本不是一个疯子,她为了任务,通过”假扮疯子“的方式成功骗过了一干“专业人士”,包括医生、律师、法官等。他们都是处于社会中上阶层的所谓“精英”,是社会秩序的执行者和维护者。这样一群受到社会秩序认可的人,仅仅是从内莉的外部言行,便判定了内莉为精神病人。理由很简单,因为她和我们“不一样”,之后便将其送入黑泉岛的疯人院。内莉在疯人院所见更是触目惊心。那里的女人,其中很多精神完全正常,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才被送到这里,但没有人愿意相信她们是正常的。在幽闭的空间里接受了肉体和精神双重的虐待和折磨后,她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对自己的“正常”产生质疑,慢慢接受了自己是”疯子“这样的假想,有的人最后真的成为了“疯子”,变成了“铁索帮”,最后死在岛上。
故事中对黑泉岛上与“疯女人”相对立的一群人的刻画也很值得注意——医生、护士和监视长们。他们
是与”疯癫“相对立的”理性“,但在读者看来他们是比”疯女人“要变态和疯狂得多的一群人,他们施虐、漠视、冷血、麻木......这丢出了一个极大的讽刺:疯癫与文明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而已。正如故事中内莉所自述,黑的对面是白,白是对面是黑,黑黑白白,没有人能够分清楚对错。
回头看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大概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算是美国相对现代化的一个时期,仍然存在着福柯所提到的几个世纪前存在于欧洲的疯人院中的情景。只不过现代文明将其用“治疗”包装起来,给这种本有些野蛮的“折磨”赋予了“合理性”、“规范性”,呈现出符合现代文明审美的秩序和美观。
很庆幸有内莉这样的人存在,能够挺身揭露真相,尽己所能减少悲剧。相较当下某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而摒弃职业道德,内莉无疑是新闻”普利策“存在的初衷,希望社会能有更多这样的捍卫正义的勇者,也希望这个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
但说到底,疯癫始终还是文明的副产物,”精神病院“始终还是无法被消除的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