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由王新建和赵启辰等导演,小编整理了很多关于这部片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01
公元220年,汉帝国这个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崩溃了。此后的中原历经三国时期的混战、西晋王朝短暂统一后司马氏家族内部争夺权的混战。公元311年,匈奴、掀背、羯、羌、氐五个游牧部落联盟向内部混战的中原发起了大举进攻,史称永嘉之乱。
那些身世显赫、家学渊源的名门望族为躲避战乱,一部分大族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并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另一部分则向西北迁徙,渡过黄河来到农耕、畜牧、商贸发达的河西走廊,尽管河西地区政权更替频繁,但是战乱造成的破坏相对要小,而且历代统治者皆注重文化教育使得士人群体云集河西,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北方的儒学文化中心。
《河西走廊4根脉》通过讲述河西学者中极具代表性的郭荷、郭瑀、刘昞三代师徒在那个天下分崩、风云变幻的年代,面对统治者各种目的、各种手段征召的选择与遭遇。也许在那样的乱世,以“治国平天下”为最高行为准则的儒家学者终不可能得以实现自我政治抱负,但他们始终坚守学者的灵魂净土与儒学传承的使命。他们开办规模浩大的私学、教育与著述并重,为造就五凉时期河西儒学昌盛景象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氏率领的北魏军队兵临武威城下,北凉灭亡。河西地区长达140年的割据态势就此结束。为了建立统治秩序,北魏政权迫切需要学习汉文化、制定和完善礼仪律令。因此北魏政权进占河西走廊之后,立刻着手将河西学者迁徙到他们的首都平城(大同)。河西学者得到了北魏政权的礼遇和重用。他们大兴儒风、振兴礼乐,积极参与了北魏鲜卑政权的文化转型和政治改革。此后的隋唐承袭了北朝的政权系统,以强盛之势统一南北,开创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河西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成为隋唐文化的渊源。
后人们理应感激中国辽阔西部摆放了河西走廊这样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在那个纷乱颠沛的年代,河西走廊成为儒家文化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成为中华文明根脉薪火相传的重要一极。
02
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并入中国版图后,汉帝国开始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以及长城、烽燧等防御工事,并将邮驿系统向西延展。
《河西走廊3驿站》以1990年甘肃省考古队对敦煌悬泉置的考古挖掘为据,再现了2000年前汉帝国河西走廊上这座西部驿站的历史镜像;不仅还原了汉帝国时代邮驿设置情况与功能用途;还通过悬泉置的置啬夫记录的简牍《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引出了汉帝国三朝外交活动家——常惠多次驻经悬泉置,配合和亲乌苏的解忧公主实现汉帝国在西域寻求军事同盟、东西夹击匈奴的夙愿,以及冒死擅自带兵攻打龟兹报其偷袭轮台屯田军士之仇的故事。透过置啬夫对常惠驻经悬泉置的记载,可以看到,在将河西走廊并入版图后,汉帝国巩固河西走廊这条战略通道与经略西域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与西域各国建交和结盟,以及征调大批部队沿着河西走廊布防、实施屯垦戍边。
在此期间有无数人为之鞠躬尽瘁,献出生命甚至信仰,像解忧公主一样孤身异乡、坚韧顽强地维系着汉帝国与西域联盟的和亲公主们;像常惠一样辗转于长安与西域各国之间用智慧、才干和忠诚协调利益的外交家与使者们;像置啬夫一样多年如一日坚守戈壁、恪守岗位以确保汉帝国政令通畅、统治力高效强大的邮驿官员们;像屯田校尉赖丹一样为保证战备粮食储备安全而献出生命的军事们;以及那些征调到河西走廊屯田,从此扎根茫茫戈壁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开荒种地、修渠筑坝的官兵们……
串联在戈壁的驿站,传递着急切的军令,也往返着温暖的家书,传颂着汉帝的伟业,也见证着伟人以及凡夫的一生,一生……
03
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更坚定了汉武帝决战匈奴、打通并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意图。为此,汉武帝发起了河西战役。这一充满冒险精神的战略部署需要一个同样具有冒险精神的灵魂人物去撑起打通河西走廊的战旗。19岁的少年英雄、艺高人胆大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
《河西走廊2通道》讲述了汉帝国武力打通河西走廊,开通中原与西域商贸、政治、经济往来,以及汉帝国扩张版图、设置郡县行政建制、修筑长城防御系统的历史……
在汉武帝宏图指引下,少年英才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三次出征河西,打通河西全线,夺取山丹马场,受降浑邪王残部;与卫青发起“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谱下“封狼居胥”的传奇。
河西走廊的全线打通彻底消除了匈奴长久以来的威胁,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这也为中原打开了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征招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帝国与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中原的物产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到了西域,西域特产也源源不断传到中原,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
可惜河西走廊上的英雄无法长久的见证这条通道上的繁荣,公元前117年九月霍去病突然离世,公元前114年刚刚被汉武帝任命为大行令一年的张骞与世长辞……为了打通并经略这条走廊,有无数汉家将士为之浴血奋战、忠骨销魂,长眠戈壁大漠。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公元前111年,汉帝国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管理区设置完成,他们是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同时在河西走廊和汉帝国还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以此扼守西大门。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下令在河西走廊修筑东起永登西至酒泉的长城等防御工程。数年后汉长城又从酒泉延伸到了玉门一带。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令在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修居延塞,其北起居延泽,向南沿黑河道延伸,分别与张掖塞和酒泉塞相连,在河西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庞大的防御工事。此后河西走廊的军事要塞沿疏勒河流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罗布泊。它们不仅构成了一个军事防御线,而且还是交通线和供给线,汉帝国中央政府的邮驿系统也随之延伸至酒泉、鄯善、楼兰境内。
在世界范围内的海运兴起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世界的最主要通路。两千年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第一次将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古代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在长城烽烟与驿站、驼队的映衬下,记忆瞬间回到从前。这是河西走廊的荣耀。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正在远去,蜚声世界的丝绸之路已经启程。
04
今天终于在磕磕绊绊中看完了《河西走廊》这部记录片,这部纪录片从复习周开始看一直看到了现在,虽然中间间隔很长,但是一点都不影响它的精彩。其实我觉得它属于国内纪录片中的佼佼者,虽然大家都在推崇《舌尖上的中国》,但是就个人而言,我并不喜欢《舌尖》那种美食纪录。因为我觉得《舌尖》虽然制作精良好评不断,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缺少东西,我终于在河西走廊这部记录片中找到了——大国的雄伟壮阔。 《河西走廊》这部记录片一共分为十集,从张骞的开拓,霍去病卫青的勇战匈奴,到鸠摩罗什传播的佛教,南北朝时期对儒学的保存和传承,清朝时左公对新疆的收复以及与李鸿章的海防和边防之论,再到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对河西走廊的地质勘探,内容完整并且细腻,但又能凸显大国的雄伟和辽阔。看的时候总是让你热泪盈眶,为祖国而有如此之地而感到自豪和兴奋。
对于河西走廊的开拓与创新,我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汉武帝。如果汉武帝延续了当年匈奴的防御政策,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出击,那么我国现在的版图上可能就不存在河西走廊,新疆等地。正如张掖市的名字一样:意谓断匈奴之右臂,张中国之臂掖也。兼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意思。从这里便能看出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以及格局之大。正是有了根源上汉武帝对匈奴政策的转变并且取得了成功,才有了我国广阔的疆域和重大的战略纵深。
几年前走过河西走廊去青海湖一线游玩,张掖、石嘴山、敦煌、嘉峪关这些我都去过,但是当时给我的震撼并没有这么空前。虽然当时也是高考之后高中毕业。作为文科生的我对于西北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但并没有做过深入的了解,这次看完纪录片之后深深地体会到了河西走廊的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河西走廊——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这一条战略通道。在习主席新时代的号召下,相信它更有活力,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奇迹,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河西,期待着我们再一次的聚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