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送你一颗子弹观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观后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23:57 | 移动端:送你一颗子弹观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部由刘瑜创作的书籍,记录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未读其书,先闻其名。这色香味俱全的补品,虽然晚了些,终还是吃到了。

开篇首读,满脑子就一句话——好舒服。内容简短,语言简单,主题鲜明,最重要的是有共鸣。有共鸣的书读起来才舒服。虽说书里生活随笔类(05~09年)的文章,世界瞬息万变现在从里面找归属感似乎是有点晚了,但这就是一趟作者开往过去的列车,她在回忆里沿途洒宝藏,然后再满大街地捡回无数个过去的自己。而我作为读者便在未来的时间点对着这座个人博物馆的满墙文字,一一细数,视如珍宝。

读后记之前从未想过要写书评,可现在却想为这一刻酒足饭饱的自己写些感想。

整本下来,从思想历程到人生阅历,有想法的更深刻,没想法的自然也有所心得,总的说来便是获悉。毕竟说了然太奢侈倒显廉价,说相知太亲近却显矫情,哪有那么多相似的灵魂与相知的心境,就连作者也用“时过境迁”联系了过去与现在。而来自作者的共鸣便是在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下的三观的契合,人类的共性,仅此而已。可偏偏就是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契合从颅内共鸣一路向南引发了胸腔共振。当年的她用喇叭将这窸窸窣窣的声音放大成演出,现在的我用2D在观众席上想象着VR效果的视听盛宴。

现如今,她甘愿成为“主动掉队”于新互联网纪元甚至曾抗拒再版。幸好,她没有从里面把门锁死,而是选择了告别,而她对我们所做的便是她所希望的,成人之美。

《送你一颗子弹》是一座柔情砌成的博物馆。它为馆长速朽,却为读者长存。

02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五年前了,那会儿正是高三,每天沉浸在三段论的素材堆积中,浑浑噩噩,食不知味。五年之后,当时堆积在脑子里的大段议论文素材都已经凭空消失,但这本书却留下了一个淡淡的印子,提醒我在“出栏”前的填鸭式增肥过程中,还曾补充过这么一块精饲料。

现在再读起这本书来,感觉又全然不同了。我也看到了好多评论觉得这不过是一本善感的女人在絮絮叨叨地讲述鸡毛蒜皮的事,因此觉得其不值得一读。我觉得这倒是有失偏颇了,但凡是这样类型的一本集子,叫它随笔集也好,博客集也罢,我们所应期待也就是那些零碎生活中的闪过的思考的吉光片羽。人们的生活各自不同,面对这样一本极具生活气息的书,偏好自然不同。毕竟子弹飞一会儿,最后也不一定打中目标,打中了目标,最后也不一定一击致命。刘瑜只是送你一颗子弹,你把它放在心脏里还是丢进垃圾桶,在乎于你自己了。

最近的一年来,去了美国读书,也去了纽约,逛了哥大,压了110街附近的马路,路过书里写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馆子。更多的是,多了很多一个人呆坐电脑前的夜,操着蹩脚的英文和老美打了大大小小的交道,想了很多看似哲学其实虚无的问题。以为自己孤独到全世界无人理解,无奈到也不求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生活被淹没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开始还尝试着游泳,游累了就挣扎,挣扎累了就放弃,放弃了却没有溺死。周而复始,还要保持着快乐的笑容去开始每一天。突然看到这些文字,仿佛就是在黑暗中摸索的独行者突然看见了一盏灯。虽然知道那就是一盏灯而已,那也不过是和我一样的一个暗夜里的独行者而已,虽然我只是远远得望见而已,虽然我们之间还隔着万千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但她毕竟是存在在那里的。她的存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读到《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时,甚至大有“那个写文真的不是我自己吗”之感。再往下读,就更恨不得击节叫好,引为知己。我们这种类型的人,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迷途的孩子,不抱什么希望地世上游荡,突然遇到一个同类,亲切感比回家更甚。虽然相遇就是分别,但是我起码知道了我有的孤单寂寞,多愁善感,事实上是在和我所未曾谋面的人们共享着。我们都是一个人,我们也都是同一支队伍。我开始阅读的时候只是为了排遣,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俏皮的排遣。还有安慰的熨帖。

03

昨天收到书就一通读 ,《送你一颗子弹》写的 太好了,边读边想为她摇旗呐喊。虽然可能有些人看来是些虚痛的无病呻吟,可能真的就是如她所言:将恐惧表达成傲慢。

一篇杂乱的散文集,可能很符合我大学老师对自由写作的要求,前前后后或雅或俗的多面。

人就是这么奇怪啊,积极起来,感觉可以把世界踩到脚底;寂寞起来,又可以幻想起"还在从火星赶往地球的老公孩子和狗"。前一秒还在思考宇宙为什么存在,下一秒只想知道今晚要去哪里吃火锅。

所以我很喜欢看她絮絮叨叨她纷纭的思考。写的有些让我觉得知己,有些让我想站起来和她痛辩三百回合。

这35万字,从政治经济制度谈到去猛男酒吧的一页,字里行间一会是诸多超脱,一会又充斥着那些矫揉嗔怨的小毛病,那些知而不行的事。

不过不可超脱才是人吧,就像我一直觉得打鸡血,贩卖焦虑,是需要的,但时时刻刻就是反人类了。

真要是有一直努力一直自律的人,那也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或者其之后所带来的快乐高于了当下的痛苦。所以他们做起来也就像你吃饭睡觉打豆豆所获得的快乐一样多,而非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想放纵的情绪。

若是长年累月的努力苛刻,只剩的是痛苦亦或是所得的快乐根本不匹,为什么要勉强自己。我轻松颓废的度过的生活,它给我的快乐更高,那怎么非要迷惑自己或者是讨好世界,非要自律非要优秀非要努力呢。

听起来就觉得人生很矛盾虚无且没有意义,但我虽然痛恨这种虚无里虚无,又热爱这种虚无里虚无的快乐,寻找这种虚无里虚无的意义。

就好比说,如果我懂得了再多的道理也过不好生活,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懂道理了呢。也不是吧?那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每个当下又有每个当下的标准。三观放在那,忠于自己的三观而非别人的,坚持自己的快乐而非世界的,才是最重要的吧。

也可能是我其实没什么出息并且坚持把自己的没出息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已。

最后借用刘瑜的话:

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他们读书、思考,心怀虔诚,向未来敞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送你一颗子弹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500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