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一部由马修·麦康纳和詹妮弗·加纳等主演的同性传记电影,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01
好看,罗恩和雷蒙演的实在太好了,雷蒙死的时候真的简直要泪崩了,人生无常,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为自己拼一把。罗恩在墨西哥实验室里看到一大群的蝶,那一刻他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破茧而出,感染HIV,一度想要自杀,然后疯狂拯救自己,戒毒戒酒,想方设法走私药品,和喜欢的人约会,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一大群和他一样的人,得知雷蒙的死,他再一次蜕变,卖车救人,和药监局打官司。人就是这样,不逼自己一次,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罗恩就是被命运逼出了自己的极限。这部电影也演绎了一个社会难以解决的矛盾,对于国家来说,管理药品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而这也恰恰阻挡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如果因为监管不到位,造成众多人的伤害同样也会遭到社会的问责,我想是不是可以放开对那些不治之症病人对于药品的需求,毕竟急病乱投医,而在绝症面前谁都无法坦然,乱投医反而或许能够拼出一线生机,毕竟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生命寻找机会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应该给这些人更多的包容,不能从制度上断绝他们寻找生机之路。
每个人拼命起来都很厉害,只不过很多人都没试一下,只要你去拼,命运总会有向你低头的一刻。
02
近期,国内各大院线正热映电影《我不是药神》,社交媒体对这部影片也可谓是好评如潮,除了精彩纷呈的剧情和出神入化的表演之外,本片折射出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直面了公众普遍关心的药价问题,随之引发的争议与思考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不少影评人在介绍这部影片时,会拿这它与另一部电影相比较,那就是201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如果真要给出评价的话,个人感觉《达》片可以称得上是珠玉在前。
光看标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会让人误以为故事发生在富豪如云、一掷千金的豪宅会馆,但如果看到本片的台湾译名--《药命俱乐部》,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电影描述的只是一群病人求医问药的故事。这部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表达的主题也极为严肃认真,讲述了德州电工罗恩·伍德鲁被诊断出罹患艾滋病以后,为求生辗转数地求医问药,由于电影中所提到的治疗药物--DDC在美国被禁售,被迫远涉重洋采购药物,并就此组建了所谓俱乐部,和其他病友一起分享来自国外的所谓“禁售药物”。影片中的男主角罗恩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美国工人,嗜好烟酒、粗鲁无礼、生活混乱、极度厌恶同性恋,但在他寻药治病的过程中,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面对步步逼近的死神,他从起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积极应战,直至最后的坦然面对,不仅积极自救,还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了许多和他一样不幸的病人。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得其中的一幕场景,罗恩有个病友雷蒙,不仅是同性恋,还是易装癖,属于当初他极度鄙视的那类人群,但随着两人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罗恩慢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两人一起去超市时偶遇老相识,对雷蒙出言不逊,罗恩果断出手要求他跟雷蒙握手表示歉意,为他的病友赢回了尊重。电影开篇时,医生宣称罗恩只剩三十天的生命,但在他自己不屈的努力下,活过了七年,对生命还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升华,可以说,男主人公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肉身到心灵的自我救赎。
《达拉斯》的情节与《药神》有颇多相似之处,一样的重症患者群,一样坎坷的求药经历,一样艰难的四处碰壁,虽说剧中男主角购药的起因动机不尽相同,但救人和自救的理想并无二致,电影同样聚焦低收入的病患群体和黑幕重重的药物市场,只不过前者剖析得更为清晰透彻。《达拉斯》中提到了同性恋、艾滋病、医疗体制等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讲述的故事沉重且残酷,但导演没有过度渲染苦难,也没有故作悲天悯人的姿态,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对徘徊在生死线上的这群病人,讲述他们如何为自己的生命和治疗权奋勇抗争,呈现出强者的姿态,马修麦康纳扮演的男主角就是这些人最好的代表,面对骤然袭来的厄运,我们是否应该束手就擒?电影给出了鲜明的答案,即便是面对死亡威胁,也要敢于反击,哪怕被认为是不自量力的还手。罗恩对抗的不止是疾病,还有制药商、医院和药管局,面对不公的制度,他像个真正的牛仔,给出了有力还击—让药管局见鬼去吧!看到这一幕,不禁想为这个男人击节叫好。
和《药神》略微有些冗长的附加字幕结尾不同,《达拉斯》的收官强劲有力,牛仔罗恩骑上了狂暴的公牛,在颠簸不堪的牛背上,勒紧生命的缰绳,正如同他面对病魔所做的那样,坚韧强硬、绝不放手。俗语常说,千古难事唯有一死,但选择艰苦地活下去更为不易,这才是真正的勇气。正如尼采留下的那句名言: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03
时间大概是这世间称得上最公平的存在,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落魄流浪汉,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总量都是一定的。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对时间并没有准确的感知,自信地认为时间多的花不完。面对繁重的功课学业,大部分人总会觉得以后会有大把的时间读想看的书、去想去的地方、与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相遇,甚至不会觉得“时间有限”是个问题。
我们的人生体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显得局促狭隘。演员常被认为是可以经历多种人生的职业,那看电影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体验迥异的人生呢?
我们沉浸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中,将自己的感官、经验、情绪完全忘记,不设防地进入另一个奇异的世界,像是一个丛林探险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一份看似完全不同于自己,却又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的另一种生活。
在这种或虚构或真实的生活中,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跟着剧中的人物或悲或喜,去学习、去欣赏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优秀的影片甚至能让我们发现自己,像是重获新生一样,带着电影赋予的勇气和力量,重新走进自己千疮百孔的生活。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这部电影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影片的主角,罗恩·伍德鲁夫是一名电工,崇尚极致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他吸毒、酗酒、赌钱,过着混乱的性生活,甚至会戏谑“人总有一死”,过着一种随心所欲醉生梦死的生活。
影片的开篇,罗恩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异样,电钻般的声响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他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晕倒,即使如此,罗恩也没有去医院检查过身体。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因为工伤进了医院,却被告知感染了HIV病毒,只剩下三十天的生命。罗恩由开始的愤怒和拒绝接受,试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艾滋病,到慢慢开始接受这一事实。
岁月静好风平浪静的时候,人很难看清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直到遭遇生命的重击,才会看清人性和真相。罗恩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
实际上,罗恩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豁达,面对同伴们的嫌弃、鄙夷和嘲笑,药物的匮乏和紧缺,他开始明白人性的复杂和丑陋。
时间一天天无情地流逝,罗恩从未如此强烈地渴望活着,绝望至极的他决定冒险尝试实验性的毒性药物——AZT,甚至是铤而走险去往墨西哥寻求一线希望。
生命之钟一刻不停地前进,前往墨西哥的那一天,距离医生的诊断日刚好29天。罗恩望着手边的短枪,拿起又放下,终于,积攒了一个月的悲伤在这空无一人的马路上爆发了,罗恩这样一个纯爷们,嚎啕大哭起来。
他是美国典型的西部牛仔,果敢、善良、刚毅,怎么能轻易就这么放弃呢?影片多次出现了小丑这一幻象,第一次是罗恩在牛仔竞技赛场中,与牛仔对话之时,彼时的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伪自由主义人士;
第二次是在空无一人的竞技场,那时的罗恩自以为AZT能够续命,殊不知AZT却连他的健康细胞也一起杀死了;
第三次是在遭受税务局、药管局等权利机构轮番调查以及深陷诉讼之时,俱乐部陷入了经营危机,罗恩为了能够继续帮助绝望的艾滋病患者,变卖掉自己的汽车,那一刻的他无奈却又充满力量。
纵使之前的人生如同一场闹剧,华丽唯美的幕布终将落下,徒留苦涩给自己,但这场生命浩劫却也带给罗恩新生的力量。
罗恩的扮演者马修·麦康纳,以其细腻的表演真实立体地演绎了一个绝症患者的生活,从愤怒、绝望到平静、无所畏惧。
人性的复杂也让剧中的罗恩有了性情的转变,他从原来的恐同,开始变得懂得尊重身边的人,哪怕他有异装癖,哪怕他有不同的性取向。马修因此片也获得了第71届金球奖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演员杰瑞德·莱托,饰演异装癖的Rayon,将女性的柔美和妩媚表演的入木三分,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那一幕,他端坐在镜子前化妆,声音沙哑:上帝,等我见你的时候,我要打扮得美美的,假如这是我生命的最后一件事情,我要做个美丽的天使。
不动声色中,却让人瞬间泪目。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伤害过谁,他只不过是个想要做自己的孩子,跟大多数人有着不一样的兴趣,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忍受着旁人的嘲笑、辱骂,被亲人放弃……
当然,罗恩也不是完美的英雄,拯救万千人于苦难中,他也有自己的缺点:有一点恐同,收着高昂的会员费,不会因为同情而随便接纳病人。
然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呀,他兼具善良与残酷,脆弱与坚强,正直与狡黠。
罗恩像是有一点光就要努力振翅高飞的飞蛾,在罹患艾滋病的7年里,克己自律,戒掉了毒品和酒精,过着健康的生活,与药管局、制药商等权力机构进行顽强的斗争,赢得了身边人的赞赏和尊重,绽放出璀璨的生命力,活出了生命的价值。
影片的结尾,与开篇的罗恩放荡自己在隐蔽的角落寻欢作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经历了生命浩劫的罗恩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再骑一次公牛。虽然此时的他电钻般的刺耳声依然在脑海中回荡,但他心中无所畏惧。
也许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回答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那一古老的问题: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
热爱生命,尊重自己,按自己的心愿,快乐地、用力地活着,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
而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04
在经过极高的评价和推荐的N年后,因着《我不是药神》许多人将两部电影进行对比,也终于想起来看了这部电影,本身期待值很高,毕竟也是获过奥斯卡提名的片子。
刚开始的部分,男主是个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的混蛋的时候,细节的表现,流畅的剧情刻画出了男主强烈的性格特征,于是,这几年被外国大片养刁的口味,觉得这才是艺术片的正统调调,与《我不是药神》的细节粗糙,性格不出彩的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越看到后头,越难以忍受整部片子的拖沓,重复,除了吃喝嫖赌抽,还是吃喝嫖赌抽,只有人妖“姐姐”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从各地找药,无功而返的次要情节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看的人瞌睡连连,情绪一直低迷。当然,男主从来都不是个“大英雄”,只是他性格桀骜不驯,为了活命想尽一切办法,与他从来对于法律和权威的从无半点敬畏之心,最后他也是因为为了争取自己的活命的唯一希望—自己吃违禁药品的权力。男主唯一的变化就是他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对于同性恋态度的转变,从之前厌恶鄙夷至极,到逐渐接受他们,也是因为被朋友的抛弃,只能与他们“厮混”,才发现他们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也有好人越坏人,甚至与他们变成了亲密的朋友。
但因为他的奋力反抗,使得那些与他患同样疾病的病友,得以延续生命,不被权威坑害,他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却与个人英雄主义毫无关系。而《我不是药神》却不一样,为了刻画这个英雄人物,刻意的营造一些事件,促使人物从开始的唯利是图的小商贩变成舍己救人的大英雄。
两部片子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但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过于压抑沉闷,而《我不是药神》又稍显煽情,难道这就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差别?我认为不是,片子在观众眼中,只有好片子和烂片,没有商业和艺术的差别,所有的好片子都要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
而《我不是药神》戳痛大家的点在于药价过高,同样的仿制药,药效一致,价格却相差几十倍,尤其是这种救命药,几十倍就相当于几十年的寿命,谁能不激动愤慨,感同身受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