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由作家余华创作的小说,很多网友对这本小说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来看看网友们的观后感是怎样的吧!
01
我很少看小说,特别是悲惨的小说,事实上,我连悲惨的电影都不忍观看。有些人选择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丑恶,我选择看到美好。以前我觉得这是善良,但是我现在知道这是虚伪的逃避。
上周五晚上十一点,我在书桌上发现了这本躺了两个星期的书,我好奇地翻开了第一页,我被富贵逗牛的片段逗乐了,一页又一页,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直到凌晨三点半,我看完了整本书,当我回头看富贵对老牛说:家珍,有庆都比你耕得多……我很心疼,因为我读看到了乐观的他的那种辛酸。
虽然这种悲惨一直伴随着整部作品,但是我看到了作品中的那种爱,富贵和家珍对彼此以及家人的爱,二喜对凤霞和苦根的爱。
但是我身边的《活着》却充满着绝望,他们活着,心却死了。
1
他是我们村里面的一个老爷爷,小学放学路过祠堂,我都会看到他坐在石凳上,看着远方,这时候这时候我都会礼貌地朝着他喊一声,他都会朝着我笑着说,阿杰,放学回家啦?有时候他也会从口袋里摸出两块糖,笑着说,带回家去吃吧。
我习惯了这种生活,直到大学,我每次从广州回家路过祠堂我都会喊上一声爷爷,有时候也会停下来聊上几句,说说我最近的大学生活,他也会跟我抱怨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2016年春节前,我回家了,路过祠堂,但是我没有看到坐在那里的他,也许是天气太冷了,他回家了吧,我也没怎么在意。回到家,我跟我奶奶无意中提起了这件事情,奶奶很平静地跟我说,死了,他死了,今年雨季死在了破瓦房里面。
去年春节过后,他的身体就垮掉了,一直摊在床上,他的儿子嫌他臭就把他抬到了家里的破瓦房里面,每天给他送一顿饭。后来一个雨夜,房顶的雨不断往他床上滴,也许他觉得冷,他紧紧的裹着的被子。第二天,他的儿子发现他死在了破瓦房里面,他紧紧的裹着已经湿透的被子。
操,我不自觉的骂了出来,我真的很心疼很心疼,我能感觉到他离开前的绝望,他努力的裹着被子,他想活着,但是最后却被活活地冻死了。
其实,他早死了,是被绝望杀死的。
2
外婆家里有一台电话,村里唯一一台电话,所以外婆家也就成了连接外面的中转站。
村口的刘爷爷经常来到我外婆家里打电话,我特别喜欢这个爷爷,因为他总是笑着跟我说话,而且还会给我带一些零食。
村外经常有人给刘爷爷打电话,每当这时我都会飞快地跑到他们家门口,气喘吁吁地说,刘爷爷,快来,有你的电话。
等他慢悠悠的走到我们家,我会坐在他的身旁,看着他一边颤颤巍巍地带上老化眼镜,翻开本子,一边跟电话的那头聊着。
我只是听到一些什么上次介绍那个姑娘脾气很好,就是有点傻,这个姑娘要收8000块的介绍费……我不懂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是静静等待着这一切结束,然后把爷爷送回家。
二年级的暑假有点不平静,我们听说村里面来了个疯婆子,我那时的玩伴叫我一起去看看,我不敢,但是他答应了我只是远远地看看就行了,所以我就跟着去了。
我们来到的时候,已经有一群小孩子围在那里了,他们一边朝着瓦屋里面的妇女扔着石头,一边喊疯婆子去死!疯婆子快滚!只看到那个妇女一边喃喃道:别过来!快走!我确定了,她就是疯婆子,疯婆子都是坏人,我家人是这样跟我说的。
没过多久,村里的大人就过来了,他赶走了那群扔石头的小孩,然后朝着在远处的我们说,快去把刘爷爷叫过来。我赶紧转身就跑,不仅仅是因为去找刘爷爷,还有是因为我害怕。
我接到后也会飞快地跑到他们家门口,气喘吁吁地说,刘爷爷,快来,张叔叔叫你去村口。然后我回家了,因为我害怕,害怕疯婆子会伤害我。那天晚上,我从外婆的口中了解到,刘爷爷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疯婆子抓走的,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疯婆子了。
直到很多年后,我偶然看到了一篇防拐卖的文章,想起了这件事情,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响,我喜欢的那个刘爷爷是个人贩子,我的无知让我犯了恶。
刘爷爷死了,那是我上四年级的的时候的事情,而那年那个被他抓回去的妇女,我也不知道已经去了哪里了。
我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写下来这两个故事,本来还有几个关于活着的故事,但是这两个故事已经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实在没有办法再坚持写下去了。
读《活着》就好像读自己的故事,感谢余华让我有勇气写下这篇文章。
02
之前想过我以后要长寿要看到我的子孙后代要四世同堂,但是看了福贵才知道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看着认识的一个一个死去,自己还活着。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怎样一种苍老的心态,似乎生活的一切都无所谓了但是我还活着,经历过那么多生离死别但是我还活着,在每一次的苦难面前只要活着就好,活着总会有新的希望,希望一次又一次被破灭也没关系,只要活着总能找到新的希望。这就是我看到的福贵和家珍,对生活给予的苦恼全盘接受,只要能够活下去就是对生活的苦难最大的反抗。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襟,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这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这黑夜来临。”
03
生活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余华说这可能是二十多年来写作给予他的酬谢。而这也是阅读这本书给予我的酬谢。
简洁的语言道出人生无常,第一人称的叙述化幸存为生活,小说的一气呵成创造了故事和神奇,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成功的小说,它使我产生共鸣,感到震撼。活着——多么简单又多么难的两个字,但它也却充满了力量。余华是这么解释的:它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突然有些理解了为什么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里总会经历起伏,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现实,可以说算是非常好地在活着了。福贵的活着伴随身边的人陆续死亡,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后来他超然了。在旁人的眼中他这一生令人心酸,但他本人更多地感受到幸福。我曾以物质作为生活和幸存的判断标准,以为物质上过得精致有品质,才叫生活,贫穷仅能幸存。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余华告诉我,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活着是为了活着而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形而上的名利。有太多人的活着是给他人看的,随波逐流。人生苦短,总会有幸福和痛苦,也会有平静和动荡,我们不必指指点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每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基于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活着。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义务,活着就已经是对生命很好的恩赐了。
04
很喜欢这种通过他人转述的叙述方式,《少年派》也是如此。一开始让人惊喜的是,题目跟内容所带来的反差传递给我的震撼,题目看上去像上层建筑类关于生活的感悟,原以为会有许多微言大义,可现实只是村口老大爷在讲故事,朴素的文字,浅显易懂,娓娓道来。
福贵爹离世时,也许是带着不舍和愤恨,不舍自己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家业、愤恨不孝的儿子。我是怨恨福贵的,这跟市面上所传言有关二世祖负面的信息并没差别:赌,嫖,不孝,不务正业。这都是你的原因才导致你父亲死的啊,虽然父亲年轻时也不是好的榜样,但拥有这么好的资源不应该好好利用而向上吗?另外觉得福贵父亲的离开是福贵人生的转折点,特别是他得知赌输后对儿子态度的转变,未输光家产之前和之后,福贵对自己他人的考虑就有了明显区别。
如果说福贵爹的离去像烈酒,短暂而凌冽,那么娘的离开就是梗在喉咙里的那根鱼刺,难以下咽。典型的慈母,处处护着儿子,离世前未能见着自己最爱的人的最后一面,应该是最让人痛苦的吧。后来是有庆的离开,着实突然,感觉跟人开了个玩笑,也许越让人措手不及的事儿,越能够体现世事无常吧。以及后来福贵对“受益者”的态度,以为会花长篇幅去讲,不料是战友,草草收尾,不过这样也许更能体现福贵重感情吧,跟败家前的他天壤之别。或者说,人的成长约等于处理事情的方式。
心情最轻松的要数二喜迎娶凤霞那段了,欢快之余也免不了担心:前面篇章习惯被带沉重了,现在这么喜庆的氛围,莫不是要来个过山车?凤霞二喜成婚、婚后生活,很简单很艰苦也很幸福啊。过山车来了,凤霞难产而死让我把失去初恋的体会又回味了一遍,以前总觉得心痛这二字忒矫情,现在可以说是切身体会吧。
最后,家珍是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虽说福贵并不成功。以及,文章结尾时福贵救了临死的“福贵”,大概是对他年轻时放浪不羁的救赎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