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终点》是一部由杰森·席格尔和杰西·艾森伯格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网友们对这部电影又怎样的感受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和另一个渴望成为他的作家,在一台录音机的掩饰下,用如磁带般螺旋上升的诉说与倾听、争辩与缄默,成为了彼此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对方身上的宿疾,也照见了自己的隐痛。
在作家戴维的笔下没有光怪陆离的故事,他忠诚地搬演千篇一律的美式生活作为现代人伤感的症结。如果说一个好的作家的智慧在于从不质疑生活里匮乏智慧,而是从惯常的事物中看到了智慧的侧面,于文字的吐纳之际修筑出引人入胜的芬芳庭院。那么,记者戴维在踌躇满志地想追溯他的非凡心路前,一定不知道在他人眼中落英缤纷的庭院,其实存在一处只有荆棘作伴的畸零地,以供庭院的主人享受深埋于丛中的沉默、疏离和挣扎。
庭院迎来了好奇的访客,作家戴维秘而不宣的思想根须从印刷的字体背后抽长出来,记者戴维触碰到了那蛰伏于冰封的孤独下,因解冻而如河水倾泻般自然舒展的枝条。有的无异于平凡草木而向上聚拢,沉迷鸟群与阳光。有的却像一把匕首插进心脏而向下延伸,汲取地底晦暗的养分。他既保留普通人易被娱乐湮灭精神的脆弱,却又将贯穿自身的矛盾负隅顽抗思想的怪圈。每一件顺理成章的事都被有如魔咒般衍生的对立面束缚得忧心忡忡。既享受令自我感觉良好的关注,又无法摒弃他人的负面评价。既为突如其来的名声诚惶诚恐,又顾忌表现得越谦卑就是越自负。既对商业化娱乐节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却又痛恨自己陷入其中无法抽离。既渴望耳鬓厮磨分享感受的亲密关系,却又担心伤害他人感情而保持自我孤立倾向。对上镜理解为出卖,对头巾的误会辩解,对旅游名胜意兴阑珊,是抗拒一切无法穿透内涵只浮于表面的肤浅事物。但看着记者戴维在社交中如鱼得水般自然的策略,却又不禁从心底升起失衡的苦恼。皆因他洞悉欲望是寂寞的,名利是空虚的,相处是短暂的。而在我眼中,羞耻是最大的美德,这是可以侦测人格纯度的神圣天赋,容不下与自我要求有分毫叛离的行为。一句“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分量足以重过世间一切浮华的总和。
作家戴维的终点是必然的结局。堤坝因日夜侵蚀而拓宽的罅隙,在最后坍圮却只需要一瞬间。过早地咀嚼浮世间虚无的真相,便不能品尝生活中消遣的滋味。片中,作家戴维说自己曾经通过强硬手段解决自杀倾向。而记者戴维说,“现在看你也不错。”我在豆瓣时间上修复心理创伤的课程中听到过,“修复力并不是一种我们误认为的品质,而是我们实际选择的行动的结果。”但是果真如此吗?当初无法释怀的苦痛,终于在我们宣告宽恕的平和掩盖下,成为了余生缄口不言的隐痛。是守着彼此的时间,一颗能随时让情绪崩溃的炸弹。
人生如逆旅,宁可拎着自己的影子在旅途中迷走,毕竟孤独才是最清洁的,没有尽头。倘若有幸,便会从人海的无尽泡沫中邂逅一个不从世俗分辨你面目的人,从你孤独的内心体贴你的珍贵,能陪你一起走过一段罢了。
02
《滚石》杂志的记者大卫去采访畅销书作家华莱士,深入他的生活,和他一起去超市购物,陪同他去电台采访,和他一起去新书签售会,住他家客房,陪同他一起遛狗,更多的是两人在公路上行驶。在这个过程中,便是话唠模式的探索。两个陌生男子的相互试探,相互碰撞,相互理解。大卫羡慕华莱士的功成名就,华莱士嫉妒大卫在女人面前的游刃有余。两个相似的灵魂,在看似毫无逻辑可言的对话中,诠释着后现代生活的人生主题:孤独的痛苦极致,对等待戈多般虚无的惶恐不安。没有人能够背离这样一个事实:人生的旅程终将结束。华莱士没有人们臆测的不堪故事。他孤独,抑郁,他酗酒,却发现酒精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他唯一上瘾的就是看电视,但是电视阻碍了与人的交流。“你永远也不会了解,为了让自己对生活产生兴趣,我们付出了多大努力”。华莱士最后选择了自杀结束了生命。而大卫也明白了,当他们两在一起真诚对话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不孤独的瞬间。阅读可以让我们不孤独。
03
《旅行终点》讲述了《滚石》杂志记者大卫·鲍勃追随炙手可热的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一同踏上他新书《无尽的玩笑》全国宣传之旅,近距离接触、采访他的故事。
鲍勃带着对华莱士的崇拜兴奋、喜悦的心情开启了追随、采访之旅。几天的融洽的相处,让他们从陌生人似乎变成了朋友,他们交流关于独身、婚姻、作品、生活、作家自省等等话题。但是鲍勃也渐渐发现他心中光彩夺目的大作家是个待人谦谦有礼、隐忍克制的人,他一度认为华莱士的隐藏锋芒、谦虚卑躬是他自视高尚、俯视众生的姿态。华莱士越自谦越让鲍勃感到自己的写作才华像个笑话,于是他几度挑衅式地与华莱士就展开争论。在争论中他逐渐看清了一个灵魂深处自卑、孤独、忧郁,又因这些而博爱、宽容、温暖的华莱士。
鲍勃回忆说:“我回想起来在他车子里,大卫和我同坐在前排,我们都是如此年轻,他想要更甚于他已然拥有的,而我想要的,恰恰就是他已经拥有的。我们都不知道各自的生活将去往何方。那时光仿佛充满了烟叶、汽水和尼古丁的味道。大卫曾说书的存在会让人忘却孤独。如果我可以,我会对大卫说,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并非让我从生活中解脱,而是提醒了我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他,那让我感觉不那么孤独了。”
旅行终点既象征着这段宣传、采访、相处的结束,两个人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也暗喻了华莱士终结自己生命之旅。华莱士终于还是也因为抑郁而终,然而就像他所说的,这是两害取其轻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段话:“整个生命就是个返家的过程,每个人,每颗驿动的心,都在寻找一条返家的路……我们为何如此恐惧?为何不能以人性及尊严高雅地甚至幽默地来看待死亡?死亡不是敌人,它只是终点。”
电影中两个人的对话让人时时感受到共鸣,编辑、分类整理了两个人的话题,希望能够安抚感到孤独、忘记拥抱自己的旅人。
一、*关于孤独*
1??华莱士认为孤独是一种与天俱来的性格。“我是一个异常害羞又无比自大的结合体,害羞到别人在周围的就很难自在的程度。”
2??华莱士认为孤独是一种关乎于生活的伤感。“与快乐、成就、消遣有关,像是心底无所适从的空虚感。”
3??华莱士认为孤独的人不在少数。“愿意读而且认真读上一千页书的人多半有点孤独的问题。”
二、*为什么不结婚*
华莱士渴望婚姻带来的陪伴与安心,但也害怕婚姻带来的相处问题。
“如果有个人可以共同生活,分担一切当然很好。可是我很难相处,不论是于对方还是于我自己。”
“当我想要独处的时候,比如写东西的时候,我是真的需要独处。这是一名作家所需要的自省力和自我意识。”
三、*关于内心深处隐藏的自卑与不安*
华莱士内心深处隐藏的自卑与不安表现在他的讨好型人格、潜意识的否定、自我约束克制、缺乏安全感。
1??讨好型人格:
“这篇文章会把我的形象推出去,而我希望这个形象把控在自己手中。我甚至还说不清楚我是不是喜欢你这个人,光操心你喜不喜欢我了。”
2??潜意识的否定:
当面对“你觉得你的成功跟你长得帅有关系吗?”这样的问题时,他说:“我要是有一点那种念头,你得赶紧把我掐醒。”
“如果说有人注定连自杀都能搞砸的话,我觉得那就是我。”
3??自我克制约束:
“我真的担心我现在做的这些本质上就是出来卖。趁机给自己捞钱捞点小名气,出于某种诡异的错觉,还会觉得这样能使书更畅销。”
“我不是说电视有害或者浪费,如果我放个电视机在这里,我就会无休止地看下去。于我而言相当于一个壁炉,在角落里默默给予温暖和光亮,令我不时陷进去。”
面对“为什么不去纽约?”的问题,他说:“每次去纽约,我都被卷入那种自负与自诋,随各自的境遇而交错起伏。”
4??缺乏安全感:
“戴头巾这不是商业选择,我出汗太厉害,防止滴进电动打字机里。而且,每当紧张时,我会想到这个安全毯。”
四、*对别人谦谦有礼、扭捏造作是源于天资聪颖的优越感吗?*
“我不认为作家比别人聪明,可能他们身上愚蠢、困惑的特质更吸引人。反而让我越来越聪明的原因恰恰在于我不认为我比别人聪明多少。”
“如果我觉得自己聪明、有才华,或是内心比别人丰富、精神世界比别人复杂、直觉比别人敏锐,那样我会感到孤单,我也就不会是个好作家。因为那就意味着我写作的目的是向一群面目模糊的人作秀,而不是真正地跟他们交流。我很珍惜我普通人的一面,我也相信这是我作为一个作家最大的财富。”
五、*作品畅销,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何种感受?*
对华莱士来说开心之外还有压力与失重。
“我确实渴望被关注,特别是面对美女们渴望沟通的目光本能地会感到开心,但是又不敢接受。因为担心她们喜欢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名声之类,那只会让自己更加寂寞。”
“如果你已经习惯写那些厚重的、不怎么卖的动的纯文学,当遭到纷纷恶评,反倒不会兴奋激动,也不会太懊恼气馁,因为身为有自尊的人类动物,你就会自圆其说以适应现实。如果哪本书很畅销、很受瞩目,你可以说一定写的很滥;可是讽刺的是,如果你的作品开始畅销了、受瞩目了,之前受冷落时你用以保护自己的机制就不再有用了,变成歪理邪说了,所以你就彻底完蛋了。”
六、*被人关注、赞许不是很安心的事吗?*
“我的经验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有越多人给予你赞誉,你就会越惶恐自己在欺世盗名。获得大量关注最坏的地方就是你会惧怕有负面的关注,而如果你易被负面关注所伤,那么这时你面临的潜在威胁就大大增加了。”
“当然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渴望被大量关注,让别人看到我的所长,但是如果变成从作品的议论声中,而非撰写作品中汲取满足感的话,那将不会再有什么成就了。”
“所以我选择必须从外界的关注中抽离出来,因为那些关注就像打在大脑皮层的海洛因,让人飘飘然甚至产生持续的渴求。我真正需要勇气的地方是承受住这种抽离,静得下心,并努力提醒自己什么才是现实,对我来说现实就是独自呆在房间里,面对一张稿纸。”
七、*面对依赖毒品的传言*
“我不曾接触那样危险的生活,我只是曾经酗酒。在酗酒和苦闷中陷入死循环。”
“那不是身体微量元素失衡,也不是一种瘾,只是一个28岁的人失去了活下去的支柱。也许是因为我太理想化了,总想着完成某些自己设定的里程标,一切就会好起来,可是这只会让我一再失望,以至于无望,变成一种心灵危机,这种感觉很骇人。就好像我书中写过,一个人从燃烧的摩天大楼跳下来时,不是他不再害怕坠落,而是不跳下来的后果对他来说更加恐惧。”
“这种心灵危机让死亡都成为一种解脱。它会让你感觉生命中的每一句箴言都成了缪误,一切皆是虚幻,你亦无物。你的聪明让你可以看透这一切,免于为幻梦所以累,但这也正是糟糕的地方,你再没有了活下去的渴求和动力。
我觉得人是不会变的。我确信那种心灵危机仍旧深埋在我身体里,我只是非常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被它牵着走。”
“我将自己迷失在写作里,就像食物之于实验箱中的小白鼠一样,写作是宇宙唯一我能汲取的动力。”
八、*如何面对这种心灵危机*
华莱士说“真正的美,具有安抚之效。”
他在追寻这种美以抚慰痛苦之人,包括他自己。定居在宁静的小镇、教授文学课程、照顾他的狗、在去教会跳舞、吃大量甜食、写作,以及把自己交给主:“主,教我成为慷慨之人,侍奉您如您应得之,能施予而不计得失,辛勤而不求安逸,劳作而不求回报,喂承您旨愿,但无它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