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大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大全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5 08:30:40 | 移动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大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来自俄罗斯的战争电影,影片主要由彼得·费奥多罗夫和阿纳斯塔西娅·米库尔钦娜等主演,网友们是怎么评价这部电影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二战时期的苏联小镇里,男人们都上前线打仗,村子里只留下老幼妇孺。

准尉瓦斯柯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茂密的森林开展了一场狙击战。

整部影片的节奏紧张,气氛沉闷压抑。山清水秀的风光也给不了丝毫的放松,因为下一秒,德军的飞机和坦克就有可能把这个童话一样的小镇变成废墟。

影片三个优秀的点:

1.俄式风情。冬天里光秃秃的白桦树,厚到腿肚的积雪。姑娘哼着喀秋莎想念远方的人。女人们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她们湛蓝的眼睛,像一汪湖水,让人移不开目光,甚至要陷进去。

2.出乎意外却符合情理的剧情。还原战争的残酷,没有某些滑稽的外挂加成,女士兵胆小惊叫瞬间被机关枪打死,外出接水的德国勘查兵被一刀结束性命。死亡有时候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猜不中剧情和结局的故事反而更吸引人。

3. 一些小细节处理得很好。比如女士兵第一次与人交战,上膛换弹夹的动作生硬迟钝,生动刻画了新兵上战场时的紧张和窘迫。

02

老师推荐,然后就看了,电脑打开,以用来消遣的心态来看的,可是却哭的稀里哗啦,被震撼、被打动、被五个女孩深深的吸引,为她们而惋惜却也为她们的,五个女孩一个一个就是普普通通的女孩,有善良美丽的大家闺秀,有文青气质的高材生,有刚刚结婚的少妇,有爱美爱自由的不羁女郎,有天真单纯善良的农家女孩,每一个每一个几乎就如自己身边这些个活生生的女孩甚至是自己的影子一样,这样的女孩们,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触目所及,满满都是硝烟,死亡,机枪扫射,尤其是亲眼目睹自己家人的死亡,这一切,要怎样才能说服自己接着走下人生的道路啊!那么花一般的年纪,每日面临的却都是这世间最最沉痛,最最黑暗的那部分,我想换着是我,一定一定坚持不下去了吧!生活在这个平和安稳的年代,已然这样衰~丧~烦躁~阴郁~想想这些和那些有关生死、有关最最残酷的战争比起来,不算什么了吧!(有一种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崇高精神∪?ω?∪)

记忆最最深刻的那个片段应该是留着长发的女孩(记不住外国人名字~囧rz),那么爱美的她,那么不能忍受战争残忍的她,果然在最后也选择了一种巨美的方式死亡,独自一人单枪匹马面对五六个德国鬼子,潇洒的中弹、落下(小小小)悬崖,电影没有过多的渲染,我却仿佛看到了那飘散而下的美丽耀眼的金发在空气中画出的优美的弧线,伴着女孩决然坚毅美丽的面庞。我想,对,这就是女孩要的结局,这就是属于她的结局!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让我感受到死亡面前一切都是废话的了。同时依旧无法直面战争,透过这些,已经如此心疼那些战争中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更是完全不敢想象有生之年如果真的经历战争会是怎样的恐怖。

所以,依旧坚持,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最最蠢的事情!!!

坚决不能原谅也无法尊重任何一个热衷战争的统治者or将军。

03

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经典,看新版前夕知道难以超过,并没报太大希望,但至少能让人感动就行,没想到真的让人失望,风格完全变了,连哭的心情都没。

看完老版真的很想哭,我是强忍眼泪看完。但是新版看完真的无语,居然是好莱坞风格,还不如看好莱坞战争电影,除了战斗效果,其他都不如72版。72版片头曲很悲伤,开始就让人知道是悲伤故事,可是新版片头配乐和一般好莱坞电影没区别。五个姑娘回忆部分还行,但是配乐和导演的功力差距很大。女演员的表演和颜值也不如72版,热尼亚和老版差不多,丽达和索尼娅差距不小,加尔卡和丽莎差不多。热尼亚的演技和老版差距太大,特别是最好临死前新版就是面瘫没有老版的愤怒和英勇。丽达的表演和老版差距也很大。不否认导演想拍出新意,但是功底和72版的罗茨托斯基不能相比,老版在回忆部分真的让人佩服,如丽达和丈夫睡觉突然窗外变红色了,丈夫离家了,红色代表献血和战争,丈夫离家意味着牺牲。新版只有战斗场面,而没有之前没有生活的画面。新版时间太短,很多片段缩减了,缺少时间为后面的剧情做铺垫。老版中五位姑娘牺牲后,准尉寻找敌人报仇时出现了五个姑娘面容并放着悲伤的配乐,新版都省了。新版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开头和结尾,老版中开头是几个年轻人旅游,为结局一个在墓碑献花为女兵致敬做铺垫。新版开头直接进入女兵的军营,结尾只是来了几个新女兵,只是想起以前的5个女兵,氛围远不如老版沉重,催泪,没有控诉真正的意味。甚至还不如电视剧版,开头结局至少是反战。

总之,15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失望的作品,如果老版是10分,新版只能打7.5分。老版的经典情节我一直回味,新版都不想看第2遍。

04

有一个情节让我记忆深刻,老版本的我也看过。在利扎跑回去请求支援的时候,她被沼泽淹死了。老版本是让我们直接看到她死的,而新版是战士们都一直抱有希望,直到男主在被德国鬼子追赶扫射跳进了沼泽里面,他幸运的活了下来,爬到岸上时看到利扎的棍子和衣服在沼泽中央,这时候开始插入了利扎无助的死的片段。让观众和男主一起体验这种绝望,战友也死了,援助也没有,只剩下了三个人让他们要对付剩下的十多个鬼子!男主蜷着身子哭了。而剧中以小故事的方式介绍了战士的过去,我认为这种方式挺好的,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前面是敌人,后面是祖国。最后向所有战士致敬!

05

初秋归乡的火车轨道悠悠长长,轨道旁的树木闪烁斑驳的光影,望久了让人昏昏欲睡。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村庄,一片茂密的森林,一潭绝望的沼泽。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往昔的片段与现实在五个姑娘迷离的眼神中来回变幻,对于已然知道结局的观众而言,无非是往心上平添了一阵阵的绞痛与折磨。

在车轮上飞驰的乘客,看上一段,便要停下来望望窗外。他的心随着故事一道,仿佛被关在了黑屋子里,先是从窗缝看到了一抹月光,然后,倏地,窗户被关上了。

不崇拜鲁迅,但推崇他说的一句话,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性的。当五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丽的俄罗斯女战士的生命如纸片一样被撕碎在荧幕之前的时候,又有几人的心灵不会涌起强烈的悲悯。

无法忘记,丽塔在陷入沼泽最后一瞬绝望的眼神,准尉瓦斯科夫在看到孤立的木棍和军帽高耸在沼泽之上的一刻,重重地跪了下去,双手深深插入泥土。如同其在加莉亚颤抖的时候所说:这儿没有妈妈,只有战争,还有德国人,谁能挺过战争,谁就有妈妈。然而加莉亚最终仍然呼喊着妈妈被德军乱枪射死。

影片是反战的,不喊口号,不灌输思想,有的只是在回忆与战场的强烈对比之中,将心碎的感觉如细沙般流入每个人的心中,有的是将五个花一样的生命化为灰烬的同时,让人由此联想到千千万万的平凡的俄罗斯姑娘的生命在法西斯铁蹄下化为灰烬,消失在广袤的密林之中,杳无回音,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如果没有二战。如果没有二战,丽达会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索尼娅会顺利完成学业,会是一个今天人们所称的文艺青年,加莉亚会找到她的妈妈……然而一切只是想象。

我在看完瓦斯科夫对丽达说完最后一句话后,按下了暂停键。瓦斯科夫望着被手雷炸成重伤的丽达痛哭着说:“谁能理解,为什么非得牺牲你们,为什么不放鬼子走,人们会问你们这些男子汉,为什么没能为我们的妈妈挡住子弹,为什么你们活下来了,却让她们牺牲了 ,就为了保卫基洛夫铁路和白海运河,可那里有人守卫啊,人数肯定比五个姑娘要多吧,我算什么准尉啊!”——即使在保卫祖国这样神圣的主题之下,人性的光辉也熠熠生辉,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高大的爱国主义。五个姑娘的生命在逝去的一刻,又有什么堪与之相比呢?人的生命在这一刻无比崇高起来,超越了任何不切实际的说教。

影片当然也是主旋律的,这里同样摘录丽达对瓦斯科夫的回答:“别这么说,是保卫祖国,不仅仅保卫祖国,我们首先要保卫祖国,然后才是保卫运河。”爱国主义的信仰在作者瓦西里耶夫笔下,披上了人性的色彩,坚硬而又不失柔软,直入人心,苏联卫国战争的神圣与伟大在这一个点上瞬间迸发出无数或坚强或温情的映衬,在满脸是血的奄奄一息的女战士的脸上显得无比崇高与坚毅。

无论如何,也总强过某个钢铁战士,英雄人物高喊着xx万岁冲入敌阵。我所乐见的,我所感动的,是真实的人在国难家仇之下所做出的选择,即使她因胆怯而丧生于敌人的枪口之下。因此,主旋律电影不应一概而论,我们所珍视的,应当带着一点人情味,应当带着一点生活气,应当在爱国主义的光辉之下,绽放着人性的美。

影片的最后,村庄重归宁静,无垠的高大的密林环绕着带着薄雾的湖水,镜头穿越森林上空,穿越死寂,一路飘荡到女战士们出发前住的村庄,中尉瓦斯科夫迎来了一批新兵,仍然是五个女兵,面庞上闪烁着稚嫩与骄傲,瓦斯科夫含泪的目光扫过她们,影片背景瞬间变成红色,牺牲的女战士生前的镜头一组组闪了过去……心碎的感觉涌上心头,又顿觉荡气回肠。

不懂电影,所以摘录一段来自百度百科的影评作为总结: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影片,但又并不局限于此。它没有特技,不制造视觉冲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但与此同时又写出了人的不屈与英勇,颂扬了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它写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质的东西——美好的、娇嫩的、本该享受生活的年轻女性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和抗争激情,展示了战争给人类文明和个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过战争的苦难和悲惨,表达了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 的热爱和爱国精神。战争不仅摧毁了美丽,它也使美丽更加动人。

影片于1972年的勃列日涅夫时代上映,它超越了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闪耀着现代人文主义的光辉。

如此,我们便可说,瓦西里耶夫创作的《黎明》,无愧于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无愧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闪烁在苏联文学史,电影史之上。致敬!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大全》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1553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