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会考》是一部由罗马尼亚、法国和比利时共同制作的家庭剧情电影,影片首播于2016年,剧情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01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结束了,有些同学会高兴,有些可能会失望。但是,没关系,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小小的一部分。
不论如何,生活也不全是考试,有些时候它比考试上的题目还要让人难以选择。
在这个摸不到实处,各色人等追逐利益的社会“考试”中,你又会做什么选择呢?今天这部电影《毕业会考》,就以罗马尼亚的高考展开,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人生的方向。
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属于高福利、人民幸福感也很高。这里,中学生毕业的时候,也需要通过毕业会考来决定上什么大学,就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考。
故事的主人公罗密欧是一位在当地有名的医生。他周围的圈子很广,本地的警长是他的发小,教育委员会主任,副市长等,他基本上都能说上话,之间也保持着来往。
人到中年的罗密欧除了积攒了些人脉,也遇到了危机,一个是夫妻感情,一个女儿艾丽莎的教育。
感情嘛,他对和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妻子早就没了感觉,单纯为了上高中即将出国的女儿维持关系。表面上跟妻子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背地里,耐不住寂寞的罗密欧与自己曾经的一位病患家属保持情人关系。
这么一看,罗密欧简直是一个外表光鲜,背地里却背叛家庭的渣男。不过,随后发生的事让我甚至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
罗密欧小日子的转折点,发生在女儿艾丽莎身上。艾丽莎学习成绩优异,还未毕业便收到了英国两所名校的邀请,但是要是想出国,必须以9.5分(满分10分)的平均成绩完成高中的毕业会考(罗马尼亚高考)拿到奖学金才能出国留学。本来以为女儿可以轻松通过的考试,却偏偏在节骨眼上出了意外。
一天早上,急于与情人会面的罗密欧没有把女儿送到学校,而是放在了离学校不远的路口上,在他离去不久,女儿艾丽莎便受到了歹徒的袭击,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但还是遭受了惊吓,写字的右手也受了伤,临近关键的毕业会考,又出了这样的事,在第一门考试只考出8分。
这样,为了拿到奖学金顺利出国留学,艾丽莎其余考试就必须拿满分。这样的情况下,深感自责的罗密欧开始动用自己手中的人脉关系,为女儿铺平剩下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罗密欧开始一步步被改变。先是之前还正直的他与考试委员会主任之间通过副市长连线,这样就可以拿到他女儿的卷子方便评分,代价是身为医生的罗密欧必需先给副市长进行肝移植手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后,罗密欧与情人的幽会又被女儿发现,导致早就裂缝渐深的家庭彻底分崩离析,而女儿在得知罗密欧所做的一切后选择放弃出国,留在罗马尼亚和卖二手摩托车的男友待在一起。
最后,罗密欧被检察官发现与副市长之间的违法交易后面临指控,失去一切的罗密欧最后选择了支持女儿的决定。
情节基本上是这样,而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就在于通过父亲为女儿所做的事,反映出了一些罗马尼亚社会的面貌,接下来说说尔谦君的看法。
首先,罗马尼亚的人情社会与政府腐败。罗密欧在女儿出事后并不是想着通过正规渠道缓考,而是动用关系想办法延长女儿的考试时间和考试待遇,而他的发小警长和考试委员会主任都是受过副市长的帮助,从而满足罗密欧的需求,他自己也用在医学界的关系努力让副市长“插队”,提前接受肝移植。
而在政府的无能方面,警局体现的最为突出。艾丽莎受到歹徒袭击后,案件迟迟侦破不了。首先是警局内的嫌犯画像师是个业余的画家,根本推动不了办案进度,其次在罗密欧女儿遇袭街口的摄像头是罗密欧自己找到的,警察之前根本没发现,最后在指认疑犯时,五名疑犯全都不是袭击罗密欧女儿的人。
其次,电影也控诉了当地死板不近人情的高考制度。罗密欧女儿在受伤后的第一次考试先是被拒绝入场,理由是她胳膊上缠绕的绷带有可能携带小抄……而她女儿即使受伤也必需参加考试,不然就会失去资格,而这一切只能通过人情关系改变。
再次,冷漠的社会关系。在这部电影里,一共有三组这样的关系。一个是罗密欧与妻子之间的,维系多年感情的只是孩子,不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第二是罗密欧与他母亲之间的,为了工作和女儿的考试,罗密欧对自己有病的母亲之间仅仅有着照顾关系,在他母亲晕倒之后没有选择陪护,而是与女儿急忙回家以备明天的考试。第三是发现罗密欧女儿被袭击的路人与罗密欧女儿的关系,一共有三个人目睹了这个袭击事件,其中还包括她的男友,但是没人报警,男友的报警电话还是通过一次性电话卡打出的。
再者,作为家长的自私自利。片中罗密欧的做法其实纯粹还是为了自己的女儿,虽然他是凭着“后门”关系打通路子,可是就像片尾调查贪腐的检察官所说,每个人家里都有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出了这样的事情你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法解决,别人家的孩子出了情况是不是也要走不光彩的路子?每个人都在用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办事,一个正直的人迟早也会变坏,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规则。
最后跟大家探讨两个问题。
1、罗密欧想方设法让女儿出国的一大原因就是看清了他所在的这个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才想让女儿出国来拥有更好的人生,但是这么做就能让他的女儿从此不再受社会的黑暗侵蚀吗?
2、在这个人情社会中,罗密欧说了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结果最重要,比如考试的文凭。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02
看了毕业会考以后,恰好看了一篇文章“贵族精神的没落与流氓意识的兴起”,感觉所表达的东西差不多。文章中的贵族精神:诚信,道义,使命感。文章中把人分为:贵族,平民,流氓。
做一个有贵族精神的流氓。
没错,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但,美好的总是希冀。贵族跟平民和流氓讲贵族精神多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贵族地位。举个例子,人民医院里的走廊里的一侧都挤满了病床,却有空着的老干部病房,而且还是单间。大胆假设一下,假如泰坦尼克号上乘坐的有平头老百姓,政府官员,解放军等。十之八九,政府调动解放军控制混乱场面,先走的一定是政府官员,随后才可能是妇女儿童,最后应该是解放军~最可爱的人。或者可能政府官员在准备好逃生的船只以后,然后他们“无比沉着冷静”(肯定有船跑,慌什么)地抛个头,露个面,讲个话,指个示,拍张照。然后迅速撤离。
既然贵族都在搞特权,就是耍流氓。那么作为一个流氓,再不流氓点,恐怕就永远没机会成贵族了!就好比毕业会考里的男主角,为了女儿成为贵族而腐败(耍流氓),无可厚非!看到论坛里有评语,“理想让他满怀纯情,欲望让他选择苟且,曾经的追风少年在现实面前变成了一个约泡大叔。激烈批评腐败的人,却在现实中积极参与腐败”。我反对!坚决反对!套用外交部发言人的一句话,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他从不收患者红包,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贵族精神的人,有诚信,道义,使命感!他所有的付出,就是为了女孩向贵族迈进,况且她还是本可以做到的,只是受到了流氓的流氓式对待,为何他不能以流氓的方式反击?
综上,想要在当今时代屹立,必须有一分初心,三分正气,三分耿直,三分痞气。简而言之,做一个有贵族精神的流氓。
03
看介绍以为是讲和中国高考一样的事情,父母走后门让孩子通过考试。可是看完之后,思考远不止于此。首先,父母的确有这个想法,可是前提是孩子成绩优秀,已经申请到了国外名校的奖学金,只需要会考成绩。而考试前夕,女孩受到了袭击。刚开始以为只是什么碰撞,女孩受了伤,后来才知道是女孩受到了侵犯,而这样的事在她的国家似乎习以为常。这也是父母竭力想要让女儿出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原因。因为这个事故,必然会影响到孩子考试的心情,但避免失去这次机会,父亲走了后门。这个过程不是我想象的他怎样卑躬屈膝,笑脸相迎去找门路,而是他帮了一个朋友的忙,而这个朋友可以联系考试委员会的官员解决这件事,也就是让孩子把自己的试卷做一个标记。身为医生的父亲心有不安,在和考试委员会的官员交涉时,对方也说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诚实得到的,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哪怕在和妻子谈这件事,妻子也并不赞同。
她认为这样做不公平,不诚实,违背了平时告诉孩子的话。妻子是正义的,可是在丈夫看来,孩子成绩优异,不能因为一次意外导致毕业会考失败,从而失去出国机会。而这样的会考谁都知道并不能证明什么,谁没有在期末考试做过弊。而妻子依然针锋相对,她说她就没有在会考中作弊,她说,进入正常的世界重要,可是进入的手段也很重要。听起来都有道理。医生说,正是因为妻子的死板,所以现在只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他认为妻子这么说只是不愿意负责任而已,所有事都由他去做了。在他眼里,女儿的遇袭不是意外,而是这个国家的问题。他不愿意女儿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他和妻子都把青春奉献在了这里,可是没有改变什么,他不想女儿继续走这条路。这是医生的一厢情愿还是对女儿的爱呢?她这么大了,有自己的选择权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决定是否作弊,是否出国,是否和骑摩托车的男子相爱?妻子是这么说的,医生也默认了。女儿没有标记试卷,医生感到开心,但若是后来没有被调查的事故,而女儿因为没有通过会考失去出国机会,留在国内,找个工作,过几年就后悔了呢?谁知道呢?结尾女儿说自己考试时间不够了,哭了,央求他们给自己一点时间,他们也答应了。她微笑着抬起头告诉父亲,好像在说,看,这不就够了吗?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不知道,电影没有说。医生因为自己要走后门,夜里打着手电筒跑到野地里放声哭泣,仅仅是因为自己违背了诚信,因为自己要让女儿做一些被唾弃的事情,可是所谓的公正是什么呢?女儿从小有家教,一流的英文老师补习功课,而其他家庭没有这个条件,这个算公平吗?走后门就不说了,想说一下,对他们来说,女儿尚且还是有实力的情况下,走后门也如此丢脸和不安,这是那个国家的常态,还是中产阶级的常态,还是那个家庭的特殊心理?医生并不仅仅是医生,他总想到国家,下一代,完全是知识分子形象,同样他的妻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抽着烟,也是那一代的人才吧。还有他们的母亲,模糊记得她好像说过留在这个国家不好吗,努力去改变它这样的话。
除了以上,还有医生的出轨,出轨原因没说,猜想是因为妻子的病,如果不是女儿的固执,不知医生是否会和妻子坦白,坦白之后应该也没想到妻子会这样决绝吧。即使浑身是病,即使丈夫出轨之后依然温柔体贴关心女儿,她依然无法容忍背叛,个性如此强烈的女子当初应该充满了魅力吧。
而医生本人,在里面四处奔劳,为女儿为情妇为母亲解决问题,可最后先是被调查,又被女儿男友扳倒,妻子让他把钥匙还回来,女儿对他也爱理不理。他做错了什么呢?为子女不得已走了后门,检察院调查官说能理解,但他们暗示若是能准许他们当天对病人审查就可以为他求情时,他拒绝了。身为医生,他要为患者负责。而检察官说同样的事情换做他们也不知道会怎样,但法律就是这样,可是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医生违背职业准则。到底什么才是对的?这些事情是可以说清的,而父母和子女之间似乎难以说清,是一场怎样的债。
04
很典型的欧洲电影,剧情铺陈地一直往下走。很多人不习惯看欧洲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觉得乏味、沉闷、无聊。我在看所有的”欧洲艺术电影”时,也都要经过一翻挣扎、说服自已,彷佛是像回教徒每天四次的虔诚膜拜的祭祀大典,然后点开屏幕,告诉自已不要又被这种叙事性极强,却显得空洞、没有既定目标的电影打败…的确,每次都会看完。为什么呢? 好莱坞大片每分钟都精采,我们看见自己的英雄,突破了千层障碍,最后取得胜利,我们的心态在这种符合我们期望的结局中,得到解脱和释放。最后带着满足性的一抹微笑走出影院。困难—战斗—胜利,好像我们的人生也像这些英雄似地,最后终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欧洲电影会浓缩我们的人生,一幕幕、每分钟、它都会像话家常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的轨迹,是我们每天面临的难题,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危机背后不再是转机,而是赤裸裸地将问题摊下来,至于能不能解决,没有好莱坞式的果断坚决的答案,只有未完成的悬念…
我喜欢欧洲电影,是因为在看完之后,它会让我们深度的思考,而不是单纯地两面性,对错、善恶、忠奸、爱恨…好像都留给我们自己思考,而不在是一定要有一个答案和结果。
父亲和母亲都是在罗马尼亚的高级知识份子,他们放弃了在国外的舒适生活,选择回到了家乡。后来又因该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让父亲绝然地决定把女儿送到英国念书。但去英国之前,女儿必须先通过当地的毕业会考,成绩通过后,才能到英国。在考试之前,女儿被匪徒抢劫,右手有些障碍,不得顺利应答试题,所引发的一切问题。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开头由外面的人砸了父亲家中的窗户,父亲追了出去,无劳返回。一开头,就给我们下马威,让我们对于往后的事情隐隐不安,随着女儿在考前当天的被抢劫,雪上加霜,让我们的心又沉了下来。整部电影中,家中的窗户被砸、父亲撞到狗,却不知道狗到底死了没?接着女儿考试第一天,车窗被砸,我们不用追究到底是谁做的这些事,导演这边可能想表达的是罗马尼亚的治安败坏,或者是一种如影随形的冲突,不断地在侵蚀这家人。
罗马尼亚确实是一个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总统被弹核、又复位,被弹核、又复位。在这种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国家,经济相对也不会有太多人至该地投资。所有的年青人,纷纷出走,既然同是欧盟,有办法到英国、德国的念书的年青人很多。导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想表达父亲这位中年人面对的困顿。极力想把女儿送到英国念书,女儿却在考试前一天被抢; 自己在外遇和老婆之间的情绪摆荡; 受贿校长能让女儿通过考试的道德挣扎; 父亲的妈妈身体问题; 一一阐述。除了冲突,还有人到中年力挽狂澜却力不从心的悲凉。
电影中,女儿的态度倒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光明。她不会像父亲那样一定要怎么样。学习成绩很好,父亲让她去英国,她也不反对。和摩托车教练谈着小两口似的亲密关系。奶奶家中晕到,她跑到父亲情人家,把父亲叫了出来,发现父亲奸情的女儿,全力地要求父亲需对母亲说出实情。除了对女儿到英国去念书这件事的坚决,其他的事,父亲都选择逃避。女儿年轻的活力,对事情看法的果断,使这部电影,仍然有一丝的曙光。最经典的是串通校长考试作弊的决择,女儿决定不依照父亲的指示,在考卷上作记号。父亲的屈从,和女儿面对道德诚实的决绝,说明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即使父亲在片中数次强调了结果比过程重要的论调。
母亲面对父亲,她不能决定任何事。女儿考试作弊、丈夫外遇、身体不健康,她不是没有自己的标准的,只是在父亲面前,她选择了妥协和放弃。即使父亲最后仍想和她修好,她却没办法接受。
最后的结局,在女儿毕业典礼中,微笑的拍照中戛然而止。女儿通过了考试吗? 父亲最后得到了母亲的原谅,回去了吗? 父亲的情人离开了吗? 这些导演都没告诉我们。其实都无所谓了,经历一切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