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的生活》是一部由瑞士和法国共同制作的儿童动画电影,首播于2016年,影片画面色彩鲜明,剧情丰富,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01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优秀的定格动画,故事的题材不算新奇,但片子所传递的动人感情让人动容。它没有从所谓的大人视角来表现孩子们的遭遇,而是直接选择了孩子们的生活,这些住在孤儿院里的孩子的生活。
能把孩子的生活拍的像孩子的生活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影片的主体是那些有着创伤,被送到孤儿院的孩子。西葫芦在来到孤儿院后仍珍藏着风筝与啤酒罐子,那是他对父母的记忆。西葫芦对卡蜜儿的懵懂感情,这些孩子们之间互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细水长流般随着进度条的推进流进观者的心里。
孩子是神圣的,是初始的,是单纯的,又是无知的。这是人类生命的初级阶段,对于社会与生活的认知尚且模糊,善与恶的界定也未明确标注。孩子会去捣蚂蚁窝,也会在宠物死去时流泪,他们既友善互助,也存在着欺凌行为。
可惜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以让他们了解这部片子与其他粗制滥造的国产幼教片有何本质区别,这部描写孩子的动画,只是给我们这些大人看的。
悲伤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看法,有些父母将其看作物品,有些父母将其视为负担,有些父母将其视为家族的希望,可是却忽视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人,是还未长大成人的人类而已。
看着西葫芦的生活,想到自己身为孩子时的感觉,这部影片所描述的不只是孤儿院里孩子的生活,它的基调可能是所有孩子的生活---平淡温馨的幸福下有着几道痛苦的划痕。
02
西葫芦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妈妈成日坐在电视机前酗酒,家里随地遍布着啤酒罐。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西葫芦,却有着自己的小小世界。他会在阁楼的墙壁上画画;会把风筝线绑在椅子腿上,让风筝在阳台外飞;会把妈妈喝过的啤酒罐堆成一个小小的塔。他是一个擅长自娱自乐的小孩。
但有一天,他闯祸了,啤酒塔倾倒了,从阁楼掉到屋子底下,满地都是。妈妈即将踏上阁楼,作势要来打他之时,西葫芦因为害怕将阁楼门板猛然盖上,妈妈滚下了楼梯。雷雨夹杂着闪电,妈妈死了。
妈妈的死是西葫芦无法释怀的意外
这是西葫芦生命里的转折点。
他被送到了孤儿院。孤儿院的孩子都不太“平凡”,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西蒙是个叛逆男孩,爱捉弄别人,但其实他非常懂事,他因为爸妈吸毒而被送到了孤儿院;比亚的非洲妈妈在她上学的时候被遣送出境;胖男孩枣子的母亲有严重的强迫症;瘦男孩阿迈德的爸爸因抢劫被抓,那次抢劫是因为要给阿迈德买一双NIKE鞋;自闭的小女孩爱丽丝被自己的爸爸猥亵过。
一开始的日子,是会有点不顺利,但艾蜜儿来了。
艾蜜儿是第一个敢挑战西蒙的人。她会把爱丽丝脸半侧的头发捋起来,即使那里有伤疤,是第一个走进爱丽丝心里的人。西葫芦对她一见钟情。艾蜜儿的到来改变了孩子们之间的气氛。
孩子们一起去滑雪。那趟旅行中,西葫芦在公交车上偷吻了艾蜜儿。
趣味相投的艾蜜儿和西葫芦
艾蜜儿的姨妈要把她接回去,却只是为了艾蜜儿爸妈留下的钱。艾蜜儿被接回去了,但在机智的西蒙的帮助下,录下了姨妈恐吓她的证据,最终赢得法官的信任,回到了孤儿院。
警察叔叔最后收养了艾蜜儿和西葫芦。
影片很简短,但告诉了我孤儿们的身世、他们之间珍贵的友谊、孤儿院大家庭的温暖。在这个短短的1小时里,我却多次落泪。
身边该有多少这样生活在暗处的孩子啊,他们可还好吗?有健康地长大吗?会对社会怀抱着爱吗?我想我们都太少关注他们了,我不知道哪里有孤儿院,他们的生活如何,他们的性格如何,他们会往哪去?我通通都不知道。
那些孤儿在人群中,你认不出来。他们背负着自己的故事,经历着与我们同样的岁月的考验。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因为你永远无法想象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他经历过怎样的生活。
就像西蒙不理解西葫芦的风筝对他意味着什么
所以在你了解那个人之前,得学会尊重。但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仿佛越来越容易自以为是地将人群归类。殊不知,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无法复制,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一本书。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像一张白纸般干净。
影片的结尾,孩子们围绕着小姐姐的新生儿,不停地问道:
他会在这里和我们一起生活吗?
不会。
除非你不要他了。
我当然不会。
即使他丑陋?
即使他难闻?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或是成绩糟糕?
即使他很蠢?或是胃口像猪?
即使他记不住他的名字,脚也很臭?
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
即使他放屁?
即使他在墙上乱涂乱画?
或是想当警察?
即使…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一个废物?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当父母,我也不喜欢“孩子的出生是场意外”这句话。
既然把他们从天堂抱回来,就要好好对他们负责。
03
很久之前我就听过这部电影,没想到就静静躺在b站等我去看,弹幕很少,大概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吧,没有言语,远观亦奔向自我内心的体会。
西葫芦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酗酒,从小孤单自我玩耍,却又意外失去妈妈,就此到了孤儿院,与一群一样不正常家庭里孩子一起生活,小孩子什么都懂的,懂得父母的糟糕生活,懂得自己的不幸,懂得人生档案的灰暗,懂得性,懂得死亡,懂得爱,懂得抛弃,懂得忧郁,也懂得保护自己,但是同时又是单纯的,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很开心很闹腾,小孩子的自愈能力就很强,大人才会用漫长的一生来偿还童年某一瞬的挫折。
法国电影里的儿童总是如此的敏感,聪明,浓浓的忧郁与透彻,我想这才是读懂了小孩子吧,不避讳也不用神圣化,不用说不无忧无虑就不是小孩子。
有人爱真好啊,没有人爱只能用尽力气爱自己了,每个人的童年都不是美满的,或深或浅的伤疤,现在都痊愈了吗?西葫芦说出可能是他杀了他妈妈,但他不是故意的,那个时候才原谅了自己吧,当他想念妈妈,梦见自己长大后也会跟妈妈一起酗酒,明白现在的生活也许对自己更好,那个时候才真的长大放妈妈走了吧,那我们呢?什么时候原谅小时候那个懦弱希望被爱却没有得到爱的自己,什么时候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并不存在幻想中的更好的生活,什么时候才会卸下童年补偿的怪圈,去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不再害怕受伤,不再需要逃避,用真实的自己往前走。
04
就好像每一个你我他,出生在不完美的家庭,出身有时候比别人低一些,父母不常恩爱,吵架好像是他们唯一能互相沟通的方式,别人羡慕的哥哥是个自卑又不懂得表达的人,不懂得如何跟自己的妹妹相处。我们说着都是你的错,他的错,原生家庭的错,这个世界的错。
是,这个世界也许千疮百孔,势力又不公平,可是就像雨后的天空会有彩虹,这世界也有奋不顾身去拯救另一个陌生人的英雄,纵然再不如意,为了那一点点的美好,我也还想活着。
西葫芦没有享受过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爱,别说是陪伴,连晚安前的亲吻都没有。妈妈喜欢边看电视边喝酒,公寓的地板上全是啤酒罐子。爸爸甚至都没有在这个片子里露过脸。可是当他被送进孤儿院的时候,只带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画着超人爸爸的风筝,一个是妈妈喝完扔掉的啤酒罐。也许从没得到过,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但仍旧那么珍贵。
后来在这个孤儿院里遇到了有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其他的孤儿们,没有一个人是别人眼中的健全的孩子,有的自卑,有的暴躁,有的时好时坏,谁说只有足够好才配得上别人的爱,他们可以自己取暖,没有得到与生俱来就会拥有的爱,在此后的时光中还有机会学习和被爱,我觉得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温柔了。
给这部片子打五星的原因很简单,好好活下去,就还有拥有美好的机会。
它没有对这个世界加注在自己身上的苦难的控诉,没有埋怨,没有报复,只不过在这人间寻着一点儿温暖和美好的时候,就紧紧抓着不放。这颗心,还想要去爱。
05
因为我妈妈经常这么叫我。”片中的小男孩反复地说着这样的话。
片头给出了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生活的场景,母亲经常喝的烂醉,小孩子住在顶楼的房间里满满的都是妈妈喝空后的啤酒罐,墙上都是孩子画的画,有笑脸,有爸爸,有妈妈,他们都在笑着。
孩子有一个自制的风筝,那风筝上是一个超级英雄,他的爸爸“大西葫芦”。这一天多云,孩子踩着小板凳,完成他堆的很高的“啤酒罐积木”,脚上踩着绑在板凳腿上带有“爸爸”的风筝线,因为窗子外面大风呼啸,暴雨即将来临,吹的小板凳也跟着摇摆,最后一个啤酒罐放上去的时候,他摇摇晃晃地摔倒在地,风筝也落回了屋里,啤酒罐又重新散了一地……
巨大的响声惊动了在楼下喝着酒的妈妈,她平日的好脾气消失了,边走上阁楼边恶狠狠地扬言要收拾小西葫芦。他害怕极了,看见翻板即将被打开,他猛地扣下翻板,躲到一边。然而这时候声音戛然而止,他蹑手蹑脚爬到翻板前,打开一看,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于是西葫芦成了一名孤儿,被警察叔叔带到了孤儿院。
这里的每个孩子似乎都有着“秘密”,有的表面上很正常,内心却一片凄凉。红头发的小霸王,总是喜欢嘲笑别人,当 老大;黄头发的小女孩,总是把半边头发用来遮住脸,因为眼睛下有一个伤疤;圆脸蛋褐色头发的小男孩总是神神叨叨地说话,自言自语;黑皮肤的小姑娘在每次有人来孤儿院时都跑到门口,大喊“妈妈”,然后失望而归;棕色头发的男孩子手里总是抓着一个小娃娃。
有一点相同,他们都是非正常家庭里的孩子。
当孩子们在雪地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妈妈呵护时,满眼流露出的是有点不太相信,又有点羡慕。
当警察叔叔说要收养西葫芦和新来的小姑娘给他们看他精心准备的房间时,他们惊讶又感动,认真流泪。
孩子看着对成人的世界似懂非懂,其实有时候他们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小时候的事情对一个人成长过程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俗语“三岁看到老”,早期在孩子身上形成的缺点和优点,从某些方面决定着孩子以后的走向。
孤儿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秘密,各种不同的经历,但这些经历似乎并不能算顺利,有的甚至是惊心动魄,一般的成人听闻后也会惊诧万分的经历。这些经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西方世界总是喜欢拍一些“精神分裂”的片子,其中多数的主角可能都带有童年时期的一些负面影响,或者他们也是孤儿,或单亲家庭。
“缺爱”是最显著的特征,自卑,自责,矛盾,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关注,沉默内向,总是怯生生。然而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大后,就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男女朋友相处过程里,这样的孩子因为本能地对爱需求,会大量的向对方索取爱情和呵护,一旦索取不到,要么回到自己的世界不愿不敢再爱,要么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很希望在世界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够看到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照,对于福利机制的完善,也希望出现一些良心尚存的教育者,充当这些孤儿人生中的一部分光芒,以后让孩子们回忆起来自己的小时候,他们会说“那里有一群真正关心我们的老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